张万秋
(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郑重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强调要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为了适应中国—东盟国际合作发展的人才需求,解决国际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强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广西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省区,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相近,人文关系很密切,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枢纽,广西高校自然成为培养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人才的主要阵地。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不单纯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更基本的、更重要的、更持久的是思想上的教育。在这个大条件下,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越来越突显,必须正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此,对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SWOT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核心观点,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准备的评估,SWOT分析要求正确识别出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因素,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本文将SWOT的分析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以更直观地了解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按国家文件要求,明确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严格落实学分学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做到全程教育。近年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且每年都组织教师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竞赛,并开展区级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各高校也在校内组织各式各样的教学技能比赛,并能充分利用比赛的优秀课程成果,大力支持和激励教师深入钻研教学,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滋有味、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
2.近年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各高校充分利用科技平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这社会上教学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这都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1.近年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得到了相对提高,但是较发达地区或城市的教学水平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教学资源欠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设备陈旧,大部分学校教学采用的是普通多媒体教学,尚有部分还用粉笔+黑板,少数有条件的高校采用智慧白板,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有些老教师还存在“一本书,一张嘴,一讲半天”的现象,加上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大部分学校以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学生考前背一背,及格万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这些都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
2.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以“95”后和“00”后为主,这代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比较宽裕,自我意识强,个性突出,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的现象。但又必须承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竞争压力,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显。他们出生在一个新媒体时代,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和适应能力都很强,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形成了一对显著的矛盾。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高校“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谈到“思政课”时说:“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方式不适应,学生就不爱听,一定要改革思政课的内容、授课方式”。这说明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创新题材、拓展新途径。在2018年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接受《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专访时指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处在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东盟持续推进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教育、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障。而广西是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省区,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相近,人文关系很密切,是培养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人才的重要阵地。广西区内越来越多的高校与东盟国家各相关高校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共同培养国际型人才。广西区内大学生到东南亚各国的大学留学和东南亚国家大学生到广西高校留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人才的培养发展。广西制定的《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建成中国最大的面向东盟区域国际学生流动中心。
1.来自新媒体的挑战
数字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体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首先,这些平台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提供容量巨大的可供分享的信息和资源,但是这些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而当代大学生对此类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过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观念有所冲突,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年纪稍大的教师以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对网络平台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不够,不愿意进入“微时代”生活,排斥“微载体”,也不关注学生在各大网络论坛上发表的动态,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动态、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这势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来自专业课程的挑战
广西高校培养面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应用型人才,这对人才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程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听可不听,考前背一背,及格就行了,甚至有的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时间完成专业课程的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这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教育合作的阶段,广东、云南、贵州等地与东盟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及合作平台越来越多,广西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搭建国内外高校教育合作平台。广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让学生在平台上能够关注到国家的形势与政策,在学习交流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这些平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情有义,入脑、入心,使第一课堂更融洽更和谐。
2.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重视,广西各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抓住这个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扩展自己的课外知识,同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做得到同向同行,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1.在地缘优势和各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西高校利用国际教育合作的机会,评估课程教学的劣势,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条件,利用科学技术含量高的智能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研究,使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当代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利用他们对新生事物易于接受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行小班教学制,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切实做得到因材施教,方能弥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劣势,提高教学效果。
1.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资源就是一把“双刃剑”,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一定要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师要学习和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五微一体”:利用学生沉迷的“微博”“微信”“微视频”,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课堂”,联合团委、学工等相关部门搭建“微联动”教育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使“易班”“智慧课堂”“翻转校园”都活起来,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方能与时俱进,应对各种挑战,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阵地不动摇。让思政课更有“奔头”,思政教师更有“劲头”,大学生更有“甜头”。
2.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广西利用地理文化的优势,相继与东盟各国相关高校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共同培养国际型人才。国际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后两项的教学主渠道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所以,学生和各专业课程的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避免学生产生“偏科”现象。
新媒体时代,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劣势和挑战越发突显。必须清楚这些劣势与挑战都不是永远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以挑战为动力”“转劣势为优势”。在劣势与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广西高校的地理文化等优势,抓住中国-东盟发展的机遇,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乘风破浪,发挥出思想引领的作用。
近年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形势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呈现出不少弱点,也面临不少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充分了解广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