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之芳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合作越来越频繁,在不同语言文化的接触中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差异,对我国开展国际交流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结合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基础性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应用英语技能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效果。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在面对英语母语国家的外国友人时,能够通过了解外国友人的国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思考习惯等,使国际沟通过程能够顺利开展。由于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所以很多国家对于同一事物的思想和行为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对他国文化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将会引起交流内容的误解和歧义。这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往往无法通过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得以提高,仅仅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等知识,在进行国际交流中仍然无法充分理解语言的真实内涵[1]。通常情况下,英语跨文化交际的适当性和有效性需要结合语言交流环境进行判别,在某一特殊环境中的语言表达含义与其他环境中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在进行国际交流中,文化交际能力还体现在语言内容的得体性方面。例如,在与他人讨论工作问题时应尽量减少非官方用语或者私人话题,从而使语言交流对象能够感受到交流的正规性和可信性。
由于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课堂教育为主,学生的英语实践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体验。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往往较少,学生对掌握的英语知识难以有效运用。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与约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了解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途径,从而造成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2]。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很多英语课堂中也通过英语视听设备加强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训练。但英语设备的辅助作用只能够对学生的口语等能力的提高发挥作用,仍无法体会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对于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英语教学计划中,仍然以单一的知识教育为主,这种侧重点的偏差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上。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对英语知识的传递主要以英语教材为依据,对课程的讲解也围绕着英语词汇、英语短语、英语语法等进行。在进行英语教育水平评价时,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3]。在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和认知主要来自于书本内容,从而局限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另外,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多学生没有直接接触过英语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内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英语的影响程度较高,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时产生了中国式英语的问题。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老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创新关注不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只重视必修内容的教学和考核成绩,忽视了课外时间的英语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英语知识面较为狭窄[4]。有的高校虽然在选修课当中开设了英语文化课程,但是由于课堂体系不够健全,使得英语文化内容不够全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英语知识获取效果。由于很多学生对于优秀的英语文化作品了解不足,很难通过自身的课外阅读途径来更好地提高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英语教学应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刻体会跨文化的内涵。这就需要高校能够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创造优良条件。由于互联网在生活学习中日益普及,高校英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学习跨文化交际技能[5]。互联网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显著缩短,甚至有人说互联网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可见,互联网对于增进国际间交流有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的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其他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在交流活动当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联谊活动,通过与本校留学生的共同参与,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联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兴趣进行安排,如:可以采用文艺演出的形式,鼓励学生共同编排和演出歌剧,或者进行英语文章朗诵等,使学生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精华;也可以采用跨文化知识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各国的风俗文化内容;还可以通过“一帮一”的方式,鼓励大学生与留学生结成生活学习互助小组,不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够使留学生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温暖。除了上述英语跨文化交际实践方式,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游学。通过组织学生到英语文化背景的国家进行参观体验,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跨文化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
大学英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情境的建立以及跨文化内容的渗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同时,老师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与跨文化教育相联系的内容,并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结合[7]。在文化渗透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跨文化思维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尽量减少母语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另外,老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内容时不会产生疑惑和否定。例如,英语老师在讲解餐桌文化时,可以结合用餐场景让学生进行演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刀叉的摆放、用餐顺序、结账习惯等方面对跨文化的生活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西餐中对于刀叉等餐具,需要根据左叉右刀的形式进行摆放。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味道以咸和酸为主,数量较少。西餐的第二道菜是汤,这与中餐中最后用汤有极大不同。因为鱼类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因此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主要为牛羊等肉类食品。西餐的配菜主要是以蔬菜沙拉为主,最后是甜点和饮料等。另外,由于很多西方国家对于用餐的满意程度是通过给小费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学生可以将这一文化内容加入到用餐情境演绎中。英语老师还可以利用这一用餐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中外用餐习俗的区别,如西方国家用餐往往采用AA制,而在中国用餐后往往会出现争抢买单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底蕴。英语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高交际能力[8]。文化内容可以不限体裁,可以是优秀作家的文学诗歌集,也可以是对风土人情描写的游记,甚至可以是一些旅游攻略、外文歌曲等。通过形式新颖丰富的英语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热情。在英语阅读的基础上,英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作品创作。在英语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所感融入到自己的英语作文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情况来分析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调整和安排教学计划,使英语跨文化教学更加有效。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知识的积累上,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无法与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人进行深入交流。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我国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