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基于需求侧的视角

2019-01-20 12:13赖星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河源市河源供给

赖星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广东 河源 517000)

河源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山区,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1988年才独立成地级市的河源不仅建市历史短,高等教育的历史更短。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老隆师范学校升格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同年9月面向全省招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本土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河源市高等教育还远落后于人民和社会的需求,已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口。

一、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供给现状

1.供给数量不足。河源市现有两所高等学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源开放大学。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有大专毕业生4271人,其中文科2535人,工科1736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7000多人。河源开放大学2018年成人本专科毕业生不到1000人。河源市每年还有1万多人到外地读大学,但回来工作的只是非常少一小部分,所以供给替代性很差。根据2017年广东统计年鉴,河源属于“最留不住人的10个城市”,排位第四。

2.供给质量一般。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专科院校,尽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错,但受制于办学层次和生源基础,培养的人才质量大众化,主要是一线高技能人才。其他成人高等教育则属于职后学历提升,多为理论学习,缺少实践培训,对于改善人才供给质量水平有限。

3.供给结构失衡。从层次上来说,河源市目前没有本科院校,缺少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从办学形式上看,没有社会力量办学;从专业结构上来说,虽然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48个专业,但与河源市的产业结构不完全对接,工科偏少,河源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二)原因分析

1.经济基础薄弱。高等教育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和体制的改变。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2亿元,人均GDP约为全国的一半,全省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95亿元,还不如一个大型企业收入。社会发展各类事业基本上依赖转移支付,只得优先保障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没有财力去开拓提高。

2.办学理念落后。经济基础差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但不是说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要依赖当地地方财政,不少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就蓬勃发展,如同处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汕头市,依靠李嘉诚基金会建立了汕头大学,中外合作建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大学。河源市也完全可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通过鼓励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发展来改善高等教育供给。就是已有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市属高校也深受市各部门的掣肘,但办学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办学质量难有大的突破。

二、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

(一)提高政治站位原则

高等教育受政治制约。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政治站位将获得多方支持。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来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机遇:一是“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建设正式写入党章。“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合作,也包括文化和教育的合作,河源地处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理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河源又有海外侨胞及祖籍河源的华人共47万人,主要聚居于东南亚地区和美、加、澳等国,港澳台同胞28万人,归侨1.3万人,具备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的文化纽带和人力资源。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随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十九大报告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018年8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河源调研强调,河源市要努力建设为广东省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港澳高等教育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借用港澳先进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河源高等教育水平,正当其时。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河源市是欠发达地止,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3.94%。乡村振兴战略,是河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契机。

(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原则

高等教育受经济的制约,但反过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促进人们收入提高。这也是高校存在的最大价值。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瞄准地方经济产业,对标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需求,唯有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才能得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众的支持。这些支持力量一旦享受到高等教育的好处,就会迸发出巨大能量。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横向到账经费逐年增加就是强有力的证明。一些企业,尝到了员工经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后大幅提高生产力的甜头后,逐年加大人力资源培训力度,投入巨资加强与高校的教育和技术合作。

(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好工作,抓好落实”。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导向是建立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系统;问题导向是培养当前急需的人才,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活力。

1.目标导向。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包括三个层级: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和社区型高校。回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议,引进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在河源联合开办研究型高校,培养高端研发管理型人才;回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进港澳教学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中端人才;回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扩大专科社区高等教育,培养“下得去、用得着”的乡村技术、管理人才。

2.问题导向。河源市高等教育当前的问题是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提高供给质量、丰富供给结构等途径,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创建新的高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所需时间较长,“借鸡生蛋”,盘活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能更快“对症就医”,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是为首要任务。

三、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家阿什比认为,“大学体系的规模与形式,主要由三种主要力量来决定:大学本身的内在逻辑、学生高等教育需求与社会人才需求”。正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我们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力量源泉。

(一)河源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需求,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主体是高中毕业生。河源市高中毕业生近几年一直稳定在2万多人,且据每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河源市户籍总人口远大于常住人口,还有大量适龄人口因河源的基础教育落后而到珠三角城市求学。高等教育需求强度指数,即高等教育需求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判断一个地区高等教育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值越高需求越强。2017年河源市高中毕业生25358人,常住总人口3091100人,高等教育需求强度指数为0.0082,高于广东省(75.7万/11169万)和全国(940万/139008万)的0.0068。而据笔者2018年对河源五县一区的调查,73%的2018届高中毕业生表达了想读本科的愿望(后来有40%的人考上本科)。因此,67.5%的高中毕业生对河源市创建本科院校充满期待。

高等教育需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主体是企业。实践证明,河源市现有劳动力规模结构和素质能力无法满足河源现代产业发展需要。河源市乃至广东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使得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规格、多方面”状态,既需要研究型、创新型,也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内部中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要打通“通道”,还要与普通教育建立“立交桥”。同时,人才培养上强调“双精准”,精准对接产业岗位标准,精准对接用人单位需求。当然,其中各种结构比例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二)河源市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1.补充高等教育形式结构。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包括办学形式和高校类型。办学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公立和私立高校。河源市只有两所公立高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源开放大学,分属全日制和业余两种高校类型。所以,从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来看,没有私立高校。河源市经济基础较差,但是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李河君,河源市籍民营企业家,2015年被多个机构评为中国大陆首富,成立的汉能控股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营水力发电企业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他长期捐资助学,对河源市基础教育捐款上亿元。其实像这样的杰出乡贤还有很多,更何况民办高校还可以走营利路线。2017年新修订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当前,民办高校已开始了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另外,河源市是客家古邑,世界客属总商会拥有雄厚的资本,可借助世界客属文教基金会引进海外资本和优质高教资源,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同处于粤东西北的湛江、汕头先后通过社会力量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创建了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17年潮州市和潮州联合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筹建潮汕高等研究院(潮汕大学);而身为经济特区的珠海,拥有4所本科院校和两所高职院校,竟然只有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公立高校,其他都是依靠民办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创建的!

2.提高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由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组成。河源市只有一所高职专科学校,没有本科院校,更没有研究生教育。目前河源市正在创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以填补本科教育空白。但即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创建成功,河源市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不完整。首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不是一个独立高校;其次,它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完善了河源市的职业教育体系:河源理工学校等一批中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科职业教育;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实施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河源市还需要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高校,如将享有盛誉的河源市卫生学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施普通专科教育;新建“河源学院”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创建新大学,实施普通研究生教育。多年前,河源市委市政府就和暨南大学合作,拟在河源市创建新校区,后无疾而终。河源市已于2018年9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河源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水平,期待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纳入工作范畴。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河源市广大学子的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需求。

3.调整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指各学科或各专业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一个区域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本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匹配,但现实中经常出现错位。原因在于高校设置专业受三方面力量牵引:一是经济利益驱使。高校拨款按人头,不区分专业,所以高校尽可能开办成本较低的专业。二是计划招生限制。尽管现在招生制度已改革良多,还是充满政府指令性,自主办学步履艰难。三是专业调整困难。高校与其他组织相比,是一个“松散联合体”,具有“底部沉重”的特点。开设一个新专业,师资、设备、设施难以跟上,常演变为“新瓶装旧酒”;停开一个旧专业,将触动教师利益,易受到原授课教师的阻挠。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要加强供给管控,还是要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实行“管办分离”,充分调动市场在专业设置中的引导作用,调动高校自主办学积极性。高校应面向市场,以专业就业率,特别是专业对口率建立预警机制,根据学生和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灵活调整专业。河源市的支柱产业是电信设备制造、特色旅游、清洁能源、食品饮料、矿产冶金、农林产品加工、钟表眼镜等,那么河源市的高校就要以这些作为常设专业,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同时,要关注河源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如现代物流、模具、建材等,提前做好准备,开设相应专业或方向。

猜你喜欢
河源市河源供给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