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互动机制研究

2019-01-20 12:13盖天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风学生党员载体

贺 伟,盖天昊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作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阵地,其学风建设情况是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持久稳定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从而促进高校的教学质量、育人水平和管理水平。而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教育学生的基层组织和坚强堡垒,在高校的育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因此,在协同视角下搭建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的互动机制,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的内在联系

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久动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成为善于学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应充分利用党的基层组织这一坚强堡垒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两者在高校的育人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它将学生群体中学习表现突出、治学态度端正的学习型人才输送给党组织,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严格的质量关口;学生党建工作是包括学风建设在内的一切学生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结合点,以理论宣传教育、社会实践等形式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价值观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政治保障。如在一个学风优良的班级中选拔出的发展对象,其思想觉悟和学习能力必然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发展对象,并在发展成为党员后能够在同学间树立更加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身处于一个学习风气浓厚的党支部中,学生党员必然会在思想上更加先进,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在学习和生活中呈现出创先争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在逻辑上呈现出一致性,在工作中呈现渗透性,两者在育人体系中的有机结合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仍然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尽管很多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互动促进,但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少部分大学生党员也逐渐呈现出政治立场不坚定、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成绩靠后等问题。学生党员自身建设不足,无法在学生群体中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也就无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中的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相互分离,结合不紧密,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建工作重心偏移,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当前高校人数逐渐递增,很多高校的在校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导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更多是在党员发展数量,而不是在党员发展质量;更多是在党员的管理上,而不是在党员的教育上。虽然党建工作的程序和规章制度日趋完善,但对于发展对象的信念引领、党性修养、意识树立和凝聚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后不再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力逐渐弱化,思想觉悟下降。甚至有的学生党员存在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等违纪行为,在学风建设中不仅没有发挥积极的模范作用,还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双轨运行”,典型示范辐射面积小

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但两者在工作实际中主要呈现“双轨运行”的状况,党建事务有着独立的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党建工作的主题往往与学风建设缺少统一性,大部分党务工作脱离了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导致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分离,没有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学生党员只顾做好自己的党内事务,辐射面只能局限在少数人,不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党员与其他人群的沟通渠道窄,不能与更多的学生产生交流,也就无法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缺少互动载体和主题设计,难以形成稳定的耦合机制

大学生作为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成长于融媒体时代的青年学生拥有更强烈的个性,他们需要更加便捷的互动载体来满足自身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微信、微博等高效化碎片化的自媒体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当前,很多高校的党组织学习是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主题单一且辐射面积小,无法扩大影响。学风建设的力度和深度不足,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缺少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协同互动,很难与党建工作形成稳定的耦合机制。

三、构建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的互动机制

(一)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将学风建设全方位融入学生党建工作

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细则》开展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在进行团组织推优入党、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等程序时,就认真参考辅导员和班团组织的意见,重点关注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在培养、教育、考察、谈话等发展程序中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每一名党员、预备党员和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对入党后自我要求有所降低的学生党员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对于学习表现差、政治意识弱化的学生党员要及时进行批评和谈心谈话。这样才能始终引导学生党员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学习上的积极性,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让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带头创先争优,并带动身边同学“比、学、赶、帮、超”,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育人实效。

(二)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

围绕学风建设这一有效载体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点在于以创新的形式激活基层党组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如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运用“学习强国”APP、“党言党语”微信平台、共青团中央“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新媒体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党团知识,引导他们进行线上的时事政治学习。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利用网络公开课、党政联席会议、党团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学生党员与专家名师、教工党员和青年团员等群体的互动交流,为学校广大师生开拓学习渠道。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作为分类,组织成立由教师和学生、党员和团员、高年级与低年级等多个维度组成的学习小组。先进的党支部、党员与其他党团组织或个人之间“结对子”,以“引领优良学风,促进共同进步”为主题形成帮扶小组,促进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协同化、同步化。

(三)优化学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形成与学生党建工作的耦合机制

学风建设具有丰富的平台和载体,与学生党建工作有多维度的交叉融合,灵活运用有效载体将两者进行耦合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既可以将学风建设融入学生的班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也可以与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如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时代主题为契机,创新学风建设的形式和载体,将学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耦合在一起。第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将学风建设融入到大学生的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令思政课、教学课和党课三者之间形成协同效应。第三,继续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切实增强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把准新时代大学生的脉搏,寻找他们喜闻乐见的平台和载体。如在微信公众号建立优秀党员风采展、教师党员主题微党课等板块,在抖音、微博上直播或录制各种主题的宣传视频,赋予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新的时代色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各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也逐渐发生着转变,如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石,对学风建设起统领作用;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锲合点,两者虽然在侧重点和切入点有所差异,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在新形势下两者的协同互动也是紧密的、双向的,互相之间的促进作用有其内在的逻辑依据。总之,只有在协同视角下创新学生党建工作以带动学风建设,同时以学风建设为载体与学生党建形成有效互动机制,才能使高校的育人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切实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学风学生党员载体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