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研究

2019-01-20 10:35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李素颖
天津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教学管理现代化

■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 李素颖

我以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探究小学信息化管理建设标准的三个基本面,基础建设、组织制度、政务校务的信息化与标准化,以及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机制在弹性管理机制、联动培训模式和数字教育资源普及方面的创新与变革,挖掘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变化的深层次意义,为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提出制度保证和建设要求。

一、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摈除盲目、低效、无序的管理,为教育教学过程增加更加系统、丰富、科学、灵动的多样化元素的过程。在教育理念现代化进程中,为兼顾学生水准、学校情况、地区标准和国家要求,应坚持以下三点:

(一)坚持教学管理程序步骤的民主化

在制订教学计划、检查教学成果、执行教学决策的过程中,要积极听取来自各方的声音,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参与者和辅助教学者等,既要体现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教育教学的个体的尊重,又要综合权衡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符合民意的决定,以便在新计划执行时能够得到教学参与者的支持、认同,切实提高新计划、新举措实施的成功率。

(二)坚持教学管理模式的本土化

信息化、现代化是教学管理理念变革的主导思想,但是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学生进入小学时的知识储备有明显差异,因此,在教学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务必要以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标准和学生知识素质实际为依据,既不因循守旧,又不突兀冒进,培养提升教师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接受率。

(三)坚持教育教学过程的公平性

实行公平的政策,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坚决摒除“皮格巴利翁效应”,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维持教学参与者之间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关系,建立公平课堂、公平班级、公平学校,是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现代化的根本体现,也是重点工作。

二、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标准

(一)基础建设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随着移动终端、云计算、物联网和5G 技术的广泛使用,小学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势在必行,信息化终端、网络建设和功能教室是小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标配。云端一体化智慧教室能够高效、低成本地为教育环节的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优质教育资源,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移动学习是当前信息化教育和学习方式的主流方向,电子书包、电子课业、终端学习进度记录和监控以及网络教学评价更是创新“学”与“教”的方式的重要体现。但是,这些都有赖于学校教育信息基础建设的提升和完善,创建完善的信息化终端配置,提高现代化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的普及率,才是新型教育模式实现的根本。标准化的学校现代化教育基础建设,能够有效实现不同阶段教育成果的衔接。一套程序、一套标准,能够有效保证不同教育载体之间的自由切换。

(二)组织制度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现代化小学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形式改变,就是在小学组织机构里加入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信息化中心或信息化部门的设立是教育本体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体现,也是小学教育向现代化转变的第一步。为彰显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力度和必行必推的决心及信心,校级领导应主动承担起信息部门的领导职责,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规划和指导,并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进。涉及信息部门人员配置和分工,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制度约束和规范依据。在相关制度的设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短、中、长期规划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的适应性,考虑校方规章制度与国家相关制度的融合性,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具备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和标准前提。

(三)校务、政务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校务、政务的信息化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系统保证和外部前提。校务工作的信息化能够为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方主体提供具有不同主体的差异性方向指向的教育管理程序,政务工作的信息化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辅助工作提供一个高效、高质量管理平台。校务和政务是学校的两个主体工作,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在校务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教师管理系统,其功能性体现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过程的管理和评价,而在政务方面主要表现为教学辅助和学校功能程序系统的实现,包括人事管理系统、招生服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在全面信息化工作中能够实现校务与政务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的齐头并进、互联互通,是实现校园办公无纸化、信息公开透明的必然保证。

三、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弹性转变

传统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是封闭式、单一控制、教师主导和行政化突出,小学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诱因之一就是整合思想的确立。

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上,整合思想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课程计划由固定形式向灵活方式转变。小学教育传统教学课程设置实行参照大纲要求和学期周期编制教学计划,根据计划执行率来控制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整合思想体现为综合教学反馈、教学计划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安排,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第二,课时设置由细化向模块化转变。传统小学教育强调教师主体,由教师主导教学过程,课时设置刚性硬性,学生以完成固定课时学习为主要目标,而信息化教学管理无限地丰富了教学任务的形式,将教学任务根据依托载体的差异转化为多个并行模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整块和碎片化时间分项完成课堂学时和网络课堂学时,以部分促整体,全面接受知识。第三,课程评价由单一化向情景化、客观化转变。

(二)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机制联动转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方,其自身的知识深度和覆盖面直接影响学生所接受知识的质量。在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加深教师对教育现代化变革趋势的正确认识,更好地从学校和自身的角度迎合教育变革,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掌握先进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并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准。教育联动的形式一般表现为“地方政府+小学学校”“培训中心+学校本体”“大学+地方政府+小学学校”等,形成信息化现代化教育队伍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以地方政府为桥梁,引入高校的教研结果,以项目式研讨和实践领域教师沟通碰撞,经由专业培训机构整合教研实践,以专门化培训输出的形式将信息化教育联动产出渗透到事件应用领域。

(三)小学数字教育资源运用普及化转变

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国家教育平台与省市平台的互联互通,并深化小学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严格控制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公开的资源质量和资源对接的精准度,配合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深入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拓宽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同时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完善。

小学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运用需要“三个保证”:一是保证“校本位”和“班本体”,以学校要求和班级课程进度为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二是保证以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接受状况为基础条件,重在拓宽知识面;三是保证以常规课堂教育为主,以数字教育资源为辅,便捷高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教学管理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