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心小学 方 丽
幸福教育主要涵盖两个层面,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其可以让教师拥有一种精神、物质以及心灵相通的幸福生活,教师也需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可以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幸福基础,使学生可以在困惑道路中找到一把智慧的钥匙。
一直以来,小学班主任与各科教师均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对与学生的素质、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判,普遍均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从而使素质教育、幸福教育被丢在角落。而幸福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关键意义,通过幸福教育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个幸福的童年。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与幸福教育相结合,可以转变班主任的工作观念,使其将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教育也成为一种令人羡慕、让人幸福的职业。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快乐的校园生活,并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幸福教育也可以让学生与班主任均体会到较强的幸福感,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也需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回归幸福。
德育工作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实现、达到的作用与功能,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在德育活动中开展幸福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幸福感。相关研究显示,幸福也存在科学依据,迷走神经、爱的激素等均会左右人的幸福感,这也是幸福教育的生理学基础。幸福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德育课程序列化与科学化。同时,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理论依据。
追求幸福是人最基本的人权与心理,所有的人均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本身也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可以说其是人生活的基本目标之一。相关教育学家指出,幸福与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东西,对生活的追求,本质上也是对幸福的追求。而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在融入幸福教育时,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表达、交流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在学生大胆表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获得认同之后的幸福感。而在小学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发现,不是每个学生均喜欢表现自己,有些学生在与同伴相处时,自身的话语较少,上课时也普遍缩着头,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此类学生普遍均较为内向,自身的信心也较为缺乏。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从不敢发言转变到踊跃发言,这本身也是学生自信的体现。在学生的表达完毕之后,教师也需给予学生适当鼓励,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被认可的喜悦。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新课程改革也在持续深入,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教育主流之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合作式的德育工作可以为学生构建出适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主动式学习。并且,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也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活动的主流也应是学生的合作活动。而教师在开展幸福教育的德育课堂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合作课堂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幸福教育的意义与内涵。而小学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组织民主、平等与和谐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情感。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成功者进行赞许,对学习困难者提供适当帮助,对暂时失败者也不要吝惜自身的友善。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创设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幸福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幸福可以说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而从人的心理、生理对幸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是人的行为的最高目的,同时也是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目标出发,结合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施加政治、道德以及思想上的影响。而根据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师也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幸福教育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与全面发展。
小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按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实现学生这一时期的最优发展,可以有效开发出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特征出发,帮助学生持续发扬自身的个性。在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需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差异化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此种教育形式下,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兴趣与长处,并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成长的幸福。
德育工作的最大价值,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行为习惯,每一个小学生,自身的性格、品质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班主任眼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因素。在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等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中较为活跃的一类,以及脾气过于暴躁、调皮的学生,班主任更需要予以针对性的指导。此类学生对班级纪律以及日常活动的开展均有较强的破坏力,班主任若是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把控,对班级氛围的建设也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幸福教育的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具体的班级工作中,教师不能对其搞区别对待。而是需要让学生在班级氛围中体悟到幸福感,引导学生主动维持班级氛围与纪律。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的养成。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活动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素养、文化品质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小学教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为深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普遍更加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熏陶。教师在开展幸福教育工作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小学生养成较好的思维品质与德育精神。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幸福教育主题活动,如,在班级中构建集体劳动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自身的不足,并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小学生此时的行为普遍没有较强的支配意识,学生此时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在幸福教育的主题活动中,需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感悟,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促进其品质发展。
教育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是较为辛苦的。而德育工作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需要具备相当的聪明才智以及基础的心理学经验。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任何决策均需要谨慎小心,用心体会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感受较强烈、深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