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涛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高校教师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图书馆学术类文献资源的主要阅读群体。据不完全统计,随着电子文献资源的崛起与日益丰富,教师进馆借阅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图书馆花费大量经费购买的学科前沿纸本资源由于缺乏读者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有必要分析教师与图书馆渐行渐远的深层次原因,改善图书馆服务策略,促进教师阅读群体回流。
高校教师对于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已由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转移到科技查新、课题申报、代查代检、原文传递、舆情分析、科研定题等专业性强、涉及图情文献深层次开发与利用的服务门类。除个别重点大学图书馆外,囿于人力、资源限制,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力量投入不足,尚难完全满足教师群体对于图书馆科研服务的个性化诉求,教师读者流失现象严重。对于此种现状,图书馆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加剧教师群体对于图书馆的失望情绪,导致教师入馆率的进一步走低。
高校教师群体因职业属性与评价体系的导向对于学术论文的需求量巨大,图书馆电子期刊的便捷性与时效性,促使教师广泛使用电子期刊,教师利用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在,图书馆期刊室除休闲、生活、时尚类期刊偶有教师借阅外,纸本学术期刊的教师借阅量大幅下滑,一度引起高校图书馆筹算利用电子学术期刊部分替代纸本学术期刊的讨论。
首先,由于图书馆采购流程与周期限制,各大出版社当年出版的最新学术专著,图书馆不能保证做到第一时间入藏,一些学术专著还因印量稀少,存在漏藏等问题。这些情况直接导致教师检索图书馆书目信息发现所需图书并未馆藏,降低教师利用图书馆藏书的意愿。其次,高校教师获得图书文献资源方式除图书馆外,至少还有学院资料室保障、专家学者赠送、参与科研课题项目组提供、私人购买等多种形式,渠道呈多元化趋势,图书馆并不是唯一选项,而图书馆借阅相关文献存在等待周期较长、借还次数与复本等条件限制,被教师作为获取图书文献资源的备选,逐渐疏远。最后,图书馆对教师教学工作文献保障率低。主要表现在,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因复本有限或图书出版发行问题,图书馆满足率低,使教师整体教学计划受到影响,教师转而以章节复印、提供讲义等形式弥补参考书目的不足,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在教师潜意识中被弱化。
教师群体的违规现象,多集中在利用文献逾期不予归还、忽视图书馆阅览规章制度等方面。图书馆处置此类事件往往顾及同事身份得过且过,与学生违规行为的处理形成鲜明对比,未一视同仁。如教师超期图书的催缴,图书馆一般是在教师离职或退休,归还借书证时统一办理,周期太长,不利馆藏文献的流通与利用。又如,部分教师依仗身份渴望获得“超读者待遇”,诸如进馆不刷门禁,长时间占用稀缺文献资源,违反电子文献下载规定,进行参考咨询服务漠视排号等待规则,要求优先处理等现象时有发生,图书馆缺乏处罚教师违规的手段,多数以免罚了事,一定程度助长个别教师的违规行为,加剧了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对立,引起学生读者诟病,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被动。
由于高等教育的行业特点,高校教师“退而不休”情况比较普遍,一些退休教授依旧以返聘等形式活跃在学校教育、学术、科研的第一线。随着身份的变化,他们获得文献资料的渠道较在职时逐渐变窄,高校图书馆应是他们进行教学、科研的有利保障。然而,高校图书馆对此类读者群体的关注度不高,未与学校相关机构做好衔接工作,退休教师进馆享受服务,开展阅读活动,还存在流程、制度、交通等方面因素的掣肘。笔者曾调研所在单位部分退休教师的阅读行为,发现他们有强烈的文献需求,但因学校图书馆规章限制、往来校区不便、图书馆宣传推广不足等原因,使他们逐渐淡化去高校图书馆查找文献的意识,而公共图书馆却因有专门面向老年读者的服务策略与区位优势颇受退休教师欢迎,高校图书馆对于此类读者的流失负有一定责任。
为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师读者群体,部分高校图书馆设有与学生自习室相区隔的教师研修室或专门的教师阅读空间,希冀通过阅读环境的优化达到吸引教师群体入馆阅读的目的,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教师未将图书馆纳入自身进行备课、学术科研活动的理想场地。一方面,有目前高校校区分散,教师“赶场式”授课,无闲暇时间进馆阅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和图书馆对教师研修室等专门面向高校教师群体的阅读场所宣传、推广不到位有一定联系。
高校图书馆对于教师的读者调研工作要进一步增强,改善图书馆与教师之间文献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围绕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文献收藏。首先,图书馆应在例行召开的读者意见座谈会上增加教师读者比例,有的放矢邀请学校各个专业教师参加,聆听他们在学校学科建设中对于文献保障的意见建议。其次,派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意见征询式的会议,要以问卷、汇报、询问等形式,主动收集教师对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评价与看法。例如,多数高校每年例行召开的离退休教师座谈会、学校民主党派统一战线座谈会,以及教代会均是图书馆收集广大教工对于图书馆意见的最佳时机,应逐条梳理总结意见,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这对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师工作大有裨益。最后,与学院资料室衔接,获取教师文献需求信息,完善科技文献追踪体系,构建资料室、图书馆分级保障的文献体系,满足教师各种文献需求。
谋划教学保障新举措,解决图书馆在教学服务中存在的参考书目满足率低等具体问题。首先,图书馆要调整采访策略,建立长效机制,拓展教师沟通渠道,逐步完善服务于教师教学的学科参考书目计划,必要时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复本上线,满足授课需要。其次,图书馆还要同书商、出版社积极联系以POD形式(即按需印制),解决部分经典学科专业参考文献因不再版,导致图书馆收藏困难的问题。最后,图书馆可以和学校教学、教务部门合作,优化借阅策略,同教师一道引导学生错峰借阅,缓解教学参考书目由于外借时间相对集中给图书馆带来的文献保障压力,使教师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高校教师由于授课时间不统一,相对集中时间较少,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要有一定策略。第一,抓住教师的文献利用问题,对教师开展服务。如部分教师亟需的各种外文全文检索数据库,使用方法与技巧较难掌握,可通过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获取有过浏览使用相关数据库记录的教师信息,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数据库使用培训。第二,服务下沉。图书馆要深入学院,利用学院召开工作例会、教学专项会议等学院教师相对集中的场合,推荐图书馆新进的优势文献资源,介绍图书馆利用的最新动态与服务项目,吸引教师入馆阅读。第三,重视学院资料室资料员的培训与业务指导,必要时进行图书馆馆员与学院资料员轮岗的制度。一方面使资料员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使图书馆能第一时间接触教师,便于介绍推荐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
据对部分高校教师的调查,高校教师入馆率低的原因与教师个人学习经历与学习方法、图书馆文献满足率以及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关。在短时期改变教师阅读习惯与图书馆文献总量,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图书馆服务教师策略的改变,特别是环境氛围的营造,是提升教师入馆阅读的突破口。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有益尝试,并收到一定成效。例如,有些高校图书馆除教师自修室外,还设有教学团队讨论室、专家名师工作室,图书馆负责收集相关团队、个人所需一切文献,并集中存放于讨论室,通过文献获取的便利性吸引教师进馆备课、开展科研活动。部分高校图书馆设有书吧、咖啡吧等休憩阅览区域,还可采取发放体验券、给予折扣等形式,鼓励教师尝试新的阅读体验,吸引教师入馆。另外,图书馆还要提升教师自修室品位,改善硬件条件如配备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施设备,允许教师自由使用,借此提高教师自修室上座率。
首先,图书馆要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建立较为完整的全校教师信息库,开展有针对性的文献服务。特别是由于目前高校编制紧张,产生大量外聘教师,图书馆对他们信息的掌握还不全面,导致此类教师利用图书馆还存有障碍,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实际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弥补管理漏洞。其次,关注教师因为学院整合、机构重组等因素导致的岗位变动情况,并根据教师最新的岗位信息与教学任务,利用校园OA、电子邮箱、微信等形式,适时向教师推送书目信息与学术动态,使教师重新认识图书馆在其教学、科研中的价值。最后,加强对教师读者阅读失范行为的处理力度,改进教师入馆违规行为的管理办法,对入馆读者同等对待,避免厚此薄彼出现学生与教师两大高校图书馆阅读群体之间的矛盾。例如,对于教师超期占用文献资源的问题,可与学院办公室联系,建立文献归还定期提醒机制,弥补个别教师因个人信息提供不全,无法接收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出催还通知的弊端。又如,针对部分教师在图书馆的阅读失范行为要提前做好提醒、告知,避免教师不了解馆内规定导致行为失范,必要时要站在师德师风角度与教师所在学院积极对接,消除负面影响。
鉴于高校教师对于图书馆在科研中的作用还存有认识误区,高校图书馆要广泛宣传、推广馆内开展的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代查代检等服务,发挥图书馆在文献搜集、学术情报、信息咨询方面的优势,利用知识挖掘性质的专业服务,转变教师对于图书馆的固有看法,提高他们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一方面,图书馆要重视教师群体提交的具体查询、检索任务,细化服务流程与操作方案,用工作实绩建立图书馆与教师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做好教师用户维系,主动听取教师对于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反馈意见,加强沟通改进工作,达到稳定教师用户数量、传播科研服务口碑的目的。
首先,改善服务策略,关注因客观条件制约不方便入馆享受阅读服务的教师群体。例如,针对离退休教师可与学校离退休处联系,按时征询退休教师的阅读需求,采取上门服务、预约借还等形式,解决退休教师借阅难的问题;对于外出考察、出国进修不在校的教师要提前联系,延长借阅时间,设置远程访问图书馆权限,保障其在外埠访问图书馆资源不受限制。其次,关注其他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最新的服务动态,适时推送教师所需信息,并负责相关事宜接洽,扩大教师获取科研服务的边界。例如,基于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服务学科重心的不同,仅靠一馆之力,难以满足教师多元化的文献需求,图书馆可提供兄弟馆所擅长的学科领域服务项目信息,采取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出具介绍信等形式由图书馆解决教师个体为获取文献资料往来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不便。
第一,重视学校教学、学术团队建设,利用学科馆员服务机制,直接对接相关团队责任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夯实学校优势专业、学科的研究基础。第二,细分教师群体类型,研究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个性化文献需求,制定更加细致的图书馆服务推广策略。如青年教工职称晋升压力巨大,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可适时推送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各学科前沿著作与核心期刊的摘要信息与馆藏情况,吸引青年教师关注图书馆文献资源;而面对学校职能单位如学生处、教务处则要以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为主线,发挥图书馆的情报收集与整理能力,定期汇编媒体报纸、期刊论文介绍的外校管理经验与学生舆情动态,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第三,适时降低参考咨询服务费用,减少教师个人付费比例。可与相关学院接洽,部分课题文献咨询费用由图书馆统一向学院办公经费结算;引入积分制概念,对进馆次数多的教师适当减免课题查新、代查、代检等参考咨询费用,鼓励教师依托图书馆进行科研工作。
首先,发挥教师读者在图书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与设有图书卖场的馆配书商合作,邀请学院教师参加图书现采活动,一方面使教师熟悉学术书籍出版动态,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站在教学视角为学生选择更契合学业需要的学科参考文献。其次,向公共图书馆学习,有针对性地在教师读者群体中尝试开展已有成熟运作经验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改进图书采购工作,优化读者借阅流程,通过教师在书店、线上自由选择心仪图书以及图书馆付费的方式,拉近图书馆与教师读者的距离。
总之,在获取文献多样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师群体的工作任重道远。图书馆要根据教师读者群体的具体阅读需求,制定纸质与电子资源并重,进馆阅读与远程访问互补的服务策略,唤醒教师主动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意愿,多管齐下引导、促进教师回归实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