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团学干部媒介素养教育路径研究

2019-01-20 08:55丁文刚虞佳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团学社会化舆情

丁文刚,虞佳丽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一系列的社会化媒体新产品和新工具,这些产品和工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世界。高校学子作为新时期的中坚力量,对社会化媒体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受到的影响也最为明显。随着社会化媒体日益繁荣,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多。团学干部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当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本文聚焦新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团学干部,就如何有效提升其媒介素养,助推团学工作,开展专题研究。

一、培养高校团学干部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社会化媒体较原有的传统媒介渠道而言,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从原有的“点—线—点”的传播变为“点对点”的直线传播,传播途径的扁平化使得传递变得更为直接和畅通,具有多样化、平民化、普泛化的特点。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变得碎片化和个性化,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尤其是高校团学干部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思政教学实效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文字、图片、视频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枯燥和无趣,增强了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也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个性心理等带来冲突,稍有不慎便可能被不健康文化影响,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团学干部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提高其媒介素养,培养其甄别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群体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体,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开辟网络教育阵地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纵深发展,思政教育改革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得益于网络教育,高校教育将教学内容从课本向社会化媒体延伸,将教学时间从课堂向课外扩充,将教学关系从师生向朋友发展。社会化媒体产品的社交性为教学互动提供了新的交流模式,例如微信朋友圈的互评点赞、哔哩哔哩的弹幕评论、校园活动的视频直播等,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渠道。具备优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团学干部,担负起引导身边的同学如何合理使用网络教育以及推广网络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提升高校团学干部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助于高校团学工作网络教育阵地的拓展。

(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需要。在网络普及之前,在校大学生最多的校园传统信息接受渠道为校园横幅和校园海报,类似的传统媒介可以充分依托区位优势进行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但在新形势下,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三剑客的优势更为明显和突出。如何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宣传体系,将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大学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团学干部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加强团学干部的媒介素养,提高制造新闻眼策划活动能力,努力提升互动性传播活动,将有利于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升级。

二、高校团学干部媒介素养现状

高校团学干部群体思维活跃,善于吸收新鲜事物,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程度较高,在媒介素养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较为集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作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使用的复合性。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媒介产品在目标顾客群体的定位设置、功能制定上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团学干部群体在产品的使用上呈现出复合化、多元化的特点。据统计,团学干部平均拥有社会化媒体APP在3个以上,常见的有微信、QQ、抖音、微博等。

(二)功能选择的目的性。高校团学干部思维活跃,能力突出,在工作生活中使用媒介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因为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对产品使用功能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功能的选择主要满足团学干部的相关需求,归纳起来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工作需求、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和创业需求。

(三)信息甄别的盲目性。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弱化了传统官媒的保守严谨,突出了自媒体的个性和特色,但又缺乏与之相关的行业监管约束,造成信息泛滥、真假难辨的现象。高校团学干部的社会属性还未完全成熟,往往对媒体信息采取了全盘接收的态度,轻信一些未经核实的消息,甚至进行虚假消息的转发传播,反映出信息辨别意识匮乏、甄别能力严重不足。

(四)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团学干部的身份定位,使得其发布的消息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和权威性。但是,部分团学干部站位不高、定位不清、要求不严、理解不深,有时会将自身的情绪输送到信息的发布中,如传播享乐文化、传递消极信念等,不仅没能自觉维护学校、组织以及个人的形象,在团学工作中反而起到负面影响。

三、探索提高高校团学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

就培养路径来说,笔者认为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媒介教育的思想引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高校应充分抓住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统筹学校资源,做好媒介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一是将媒介素养教育从专业教育转变为通识教育。未来的社会竞争会是综合能力的竞争,媒介素养是重要一环。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爆炸性传播,但是法律界限模糊,这就要求学生在信息采纳过程中不仅具备基础信息筛选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会准则和规范,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参与能力。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政专业化教育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从而构建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学校自上而下的良性发展格局。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从认知媒体教育转变为媒介管理教育。社会化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学干部在媒介的使用认知上发生了转变,最显著特征就是由原来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接受信息继而传播信息。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不能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如何甄别信息真伪,还需知道学生如何精准传递信息,更好地管理媒介,通过恰当的媒介传递正向的信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媒介管理教育应当结合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和高校学生思想特征,着重培养团学干部的信息辨别能力、信息编辑能力、信息传播能力等。

(二)增强高校教师的媒介技能,积极打造人才高地

高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就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教师是先导、是前提,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提高教学水平是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基础。一是构建媒介素养大思政建设格局。媒介素养教育涉及面广、周期长,是一项教学与实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学科。因此,授课主体应打破原有的学科限制,可以是教管人员,例如班主任、辅导员,也可以是专业教师,由跨学科教师共同承担这一教学任务。高校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到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齐抓共管,构建媒介素养教育大思政建设格局。二是打造媒介素养高层次师资队伍队。行业的高速发展,最直接的痛点就是教学人才的缺失和教学手段的滞后。团学干部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学工线教师实践工作的培养,更需要传媒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和提升。利用高校的区位优势,引进高端传媒专业人才,对媒介素养的通识教育开展教学工作,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此外,教学手段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开展专项调查、专题研究、专业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生活、校园生活开展探索研究,打造媒介素养教育人才高地。

(三)加大团学干部的舆情意识,明确信息传播禁地

社会化媒体带来方便的同时,高校各类舆情事件也进入了一个高发时期: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湖南大一新生精日事件、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干部训话事件等,给高校舆情管理敲响了警钟。高校团学干部的媒介素养教育很重一块便是抓好学生的媒介舆情教育。一是增强团学干部舆情防控意识。团学干部因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个体差异,对舆情的把握上能力不一,无法精准识别的信息有可能经过媒介的传播之后,发酵形成舆情事件。因此,团学干部的媒介素养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也影响着学生的稳定以及学校的整体声誉。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升团学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舆情监管提供帮助。二是组建团学干部舆情监管队伍。高校舆情事件具有前期隐秘潜伏、不易发现,后期成长迅速、影响不可控等特点。调查显示,微博、微信两大平台是目前高校舆情爆发的主要阵地。团学干部的身份能更好地贴近学生、感知学生,组建团学干部舆情监管队伍,全方位地关注校园动态,把舆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提升学校日常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突发舆情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积极引导正向宣传,积极维护学校声誉。

(四)拓展媒介素养的成长平台,构建干部培养基地

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教育体系构建中应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资源和优势,加大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和探索,为实践育人提供平台和载体,拓展培育人才新阵地。一是深化现有媒介平台建设。经过多年的积淀,电台、电视台、校报、校刊等传统校园媒体在运作方式、管理体制上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若想深化平台建设,可以开放校园媒体,让更多的团学干部走进校园媒体,知晓新闻的制作全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团学干部亲自参与新闻的编辑制作全过程;还可以鼓励新闻从业者从采编室走入二级学院、走进班集体,指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学院、班级等集体的媒体平台运作,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产教融合。二是拓展新媒体基地建设。校内,积极组建新媒体运营中心,从学生的诉求出发,从学生的喜好入手,鼓励团学干部个人或团体申请微信公众账号、编辑美篇,构建立体化的自媒体宣传平台。校外,与传统媒介新媒体事业部、网络媒体运营公司建立合作机制,从内容制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多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大团学干部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平台。

高校团学干部媒介素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技术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社会化媒体的高度发展,对高校团学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的育人方针,坚持开放包容的育人态度,强化高校团学干部的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团学社会化舆情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