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者,师安逸而功倍

2019-01-19 06:11屠鹃
求知导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质疑自学创新

摘 要: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但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方案,在从扶到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自学;质疑;问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6-0070-02

引    言

古人云:“善學者,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辛苦而功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师的“教”仅仅是学生手中的一根“拐杖”,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这根“拐杖”逐渐就失去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一、低年级激发学习兴趣,学会阅读和倾听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上更倾向于教师的传授,而不是自学,因此,要激发他们自学数学的兴趣,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做“小教师”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用自学来获得知识。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语言表述比较抽象简练,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缺乏阅读经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多彩色、多图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书上的图,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分析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课本上记笔记,即“不动笔墨不读书”,还要教会学生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使学生学会独立地借助课本来获取知识。这样做既能有效督促和检查学生阅读时是否认真思考,也方便学生日后复习回顾。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倾听是学生获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缺乏稳定、持久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课要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非听不可”的欲望,还要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你同意谁的意见?”“你还有什么要补充?”“怎么做会更好?”……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倾听他人的发言,或改正自身的回答,或找到对方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二、中年级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质疑问难

自学方法往往因人而异,而自学方法的“活”与“死”关系到自学者的“成”与“败”。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自学方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善于预习

课前预习是常见的自学方法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新课前预习有关内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初步领会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学习重点、难点,扫清知识障碍[1]。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读懂例题只是自学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自学,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有困难,那么就做好记号,在课堂学习时及时提问,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通过预习,学生对教师讲解、启发指点能有更深刻的领会。

2.善于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操作实践活动分不开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构建知识体系。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为什么要操作,如何操作”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有序操作,而且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把所做、所见、所想表述处理,使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可以进行如下指导: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如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如何证明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需要测量四次吗?如何用最快捷的方法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讨得出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简便方法,初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3.善于质疑问难

“学贵存疑。”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探索和研究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想”“敢问”,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质疑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分类的标准,学会正确地进行分类,而且要有意识地设疑,引发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这句话是否正确。此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只需要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就可以确认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了?为什么判断是否是锐角三角形,必须要三个角都是锐角呢?通过辨析,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除了直角或钝角外,还会有一个或两个角是锐角,仅凭一个锐角不能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锐角三角形。这样,教师设疑,学生生疑、思疑,最后释疑,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也能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三、高年级养成自学的习惯,尝试创新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低、中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因此,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就要进行强化,让自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学,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找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制订出相应的计划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的相关内容时,要将化成小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只要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时间,他们一定不会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而会积极开动脑筋尝试想出许多方法,如①根据分数定义=0.04×7=0.28;②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28;③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0.28。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重点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使他们学会阅读与倾听;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重点教给他们自学方法,使他们学会质疑问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引导他们尝试创新。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掌握自学方法,独立获取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参考文献]

许清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09):60.

作者简介:屠鹃(1976.10—),女,江苏苏州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质疑自学创新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