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勇
摘要: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时间和空间本质上都是“序”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来说,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和落实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感和空间感,推进历史学科教学。
关键词:辛亥革命;时空观念;学科素养;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0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这两者都是了解、认识、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因此在历史学科核心素養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基于课标要求及本课的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笔者重新整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在本课教学中无不凸显时空观念。
本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把辛亥革命放在中国近代史上看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次伟大历史探索;放在世界近代史上看,是十九世纪以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再次扩展。基于以上分析,以“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导入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偶然与必然——思背景,辉煌与曲折——看过程,余恨与荣光——议影响。
环节一:偶然与必然——思背景
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如图1所示两条时间轴,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相关史实分析即得出近代世界是“民主与法制”的潮流,近代中国处于“落后与挨打”的境地。
把中国近代历史置于世界大环境下去理解把握,把辛亥革命置于近代世界民主法制潮流的背景下看待,这样就构建起辛亥革命与世界史的基本联系,有助于学生用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考查其前因后果,凸显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展现的精神。在此基础提出问题: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及任务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师生探讨后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辉煌与曲折——看过程
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如图2所示时间轴,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
找出相关史实。以辛亥革命期间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线索,梳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探讨革命的发展过程,为环节三理解辛亥革命影响打下基础。
关于辛亥革命过程,完成上述环节后重点分析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三个史实。
1. 武昌起义。用一张“辛亥革命形势”地图了解武昌的地理位置,分析武昌首义与四川保路运动的关系,知道起义后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省份并理解其分布特点与原因。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武昌起义过程中相关各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武昌起义这样一个偶然事件造成的历史影响。
2. 中华民国成立。用一个表格梳理时间、国号、定都、国旗、纪元方式、临时大总统等历史细节,举例说明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的换算。人们为了管理时间有意识地发明了各种纪年方式,在各个历史时期还具有社会的或政治的意义。民国纪年取代帝王年号纪年是明显的社会进步,与公元纪年衔接是融入世界潮流的表现。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归纳为“国民的权利”“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把民国的政治制度与近代英国、美国的制度进行简单比较,即可得出结论: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学习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符合世界民主潮流的。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此外当时只有日本一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引导学生认识到1912年的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在亚洲还是很先进的。
环节三:余恨与荣光——议影响
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时间轴,展示辛亥革命后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革命实践活动,提出问题:如何看待革命派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从革命推翻哪些旧势力,建立了哪些新成就来认识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从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来理解中国需要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
教师在幻灯片上再次呈现时间轴如图3所示,指出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领导中国人民走向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过程。
本课设计特点是在教学中突出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把中国历史置于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的背景中去考察认识,把辛亥革命放在整个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解读,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事件顺序和地理区位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并对革命影响作出历史阐述,在此基础上形成历史的时代感。
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来说,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扎实做好这一关键观念的落地生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感和空间感,推进历史学科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3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