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期刊视角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移动新媒体应用的分析

2019-01-19 00:28
天津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专家期刊

李 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193)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7年5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继续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科技期刊要在现有的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积极进行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针对不同终端,采用不同方式,达到多形态知识服务的精准供应,以知识服务兼容文献服务的模式,在科技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进程中探索知识服务的应用[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移动 App等应用程序,正逐渐改变着科技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模式[2-3]。然而,在近几年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现,并非移动新媒体的所有特点都适用于科技期刊[4]。

本文深入分析了微博、微信和移动App这3种主流移动新媒体各自的优势,以期为科技期刊的移动互联发展提供参考。

1 微信在科技期刊网络化中的应用

1.1 较强的用户互动性

微信是以个体的人际关系为中枢,通过用户间相互确认所形成的社交关系网络,进而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以科技期刊为纽带,编辑、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形成经过确认的社交关系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流,编辑、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均可在微信平台的成员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网络,相当于对这四大群体进行手机绑定,进而不断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5]。

把握微信平台较强的用户互动性,进而强化微信在科技期刊网络化中的应用。首先,在科技期刊的组稿环节,可以利用微信群功能组织召开编委和审稿专家的网络研讨会,在微信群内发布并讨论拟定专题,实现编委、审稿专家和编辑的“面对面”交流,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并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6]。其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功能与读者、作者有效沟通,通过不断解答读者、作者的问题,使科技期刊更加“接地气”,才能使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只有读者、作者认可科技期刊的工作,才会通过他们的朋友圈相互转发优秀文章,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

1.2 更好的融合形式

新版本的微信中,公众号不仅可以发布图文信息,还支持语音文章和视频发布,极大提高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科技期刊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将推荐的学术论文录制成只有几分钟的语音文章,读者可在不方便看手机时“听文章”,不仅解决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导致视疲劳等问题,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读者接收的信息量。同时,科技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分别发布作者、专家对文章的解读或关键实验要素的操作视频,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价值。

2 微博在科技期刊网络化中的应用

2.1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作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7]。相对微信而言,科技期刊官方微博的粉丝数一般远大于微信公众号,其传播范围更广。因此,微博与微信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各有特色。近年来,微博已成为各类公共和突发事件引爆、发酵的第一平台,发布这些事件的相关微博,其转发与评论数量有时以十万、百万计[8]。科技期刊可以其具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积极参与到这些公共事件的讨论中,为广大用户答疑解惑,普及专业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知名度与关注度,吸纳更多粉丝,进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此外,在期刊出版发行之前,可利用官方微博发布当期的精彩内容摘要,引起读者对期刊的关注与期待;在期刊出版之后,可利用官方微博发起最喜爱的学术文章评选活动,在用户中形成可持续的影响力。

2.2 期刊营销的新机遇

由于读者数量和广告版面的限制,科技期刊的传统营销模式较为单一,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因此,可借助官方微博较高的关注度,创新数字化的赢利模式。除付费阅读外,微博新开通的微博问答功能为科技期刊经营提供了新的平台[9]。读者可以向科技期刊官方微博进行付费提问,官方微博可选择性回答这些问题。读者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官方微博的运营者、文章的作者、审稿专家或者编委来回答,从而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方式既可以解答读者的困惑,又增加了科技期刊的营收。与此同时,官方微博的主页广告也有望成为科技期刊未来主要的赢利模式。

3 移动App在科技期刊网络化中的应用

3.1 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移动App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现在多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有时也被通俗地称为移动客户端[10]。一些国际知名期刊,如Science、Nature、Cell等都开始推出这项应用,但由于品牌、资金、人力都是国内绝大多数科技期刊无法比拟的,移动App在国内科技期刊中应用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微博在其后端技术的控制下,都发展为近乎相同的模式,长成了“同一张面孔”,无法凸显科技期刊各自的优势和特点[11]。与微信和微博不同,科技期刊的移动App能够以自身资源为基础,依托自身优势独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App,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提高期刊的品牌形象。

3.2 便于读者深入阅读

对于读者来说,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多为碎片化和浅阅读,与读者以闲暇和娱乐为主的生活方式相契合[12]。目前最新设计的App版本可将文字排版成流媒体的格式,可随时复制、标记,避免了PDF格式对移动存储空间、网费、网速的限制,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融合展示,更方便读者进行精读、细读、深读、思考[13]。同时,科技期刊的App可以设立专题、栏目,为读者提供扩展阅读。

3.3 与网站投稿系统对接更加便捷

目前,科技期刊App可以实现网上投稿,分为作者登录、编辑登录、审稿专家登录、管理员登录等几个板块,与网站投稿系统无缝对接。作者用手机可随时查询稿件的状态。此外,还便于编辑、审稿专家处理稿件、审理稿件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结 语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并非每项新媒体技术都适于科技期刊。科技期刊自身需要利用微信凝聚读者、作者、编委、审稿专家的群体;利用微博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移动App树立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做到有的放矢,将多媒体手段融合,进一步发展成为精品期刊。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专家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