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2019-01-19 23:17:46姜乙博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务医疗卫生弘扬

焦 阳 ,姜乙博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 州 2 2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1]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对医疗卫生工作实践的高度凝练,也是对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和希望。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培育与弘扬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建人民满意卫生是当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1 培育与弘扬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现实意义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2]。培育与弘扬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历史之责,当代医务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医疗卫生单位应当不忘初心,不负重托,敬业奉献,守护健康,努力打造健康中国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

1.2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医院从“效益规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医疗卫生单位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培育与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工作责任心、社会使命感的力量之源。

1.3 医务工作者自我提升的需要

伟大梦想成就伟大事业,精彩时代铸就精彩人生[3]。健康中国梦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舞台。在健康中国梦的辉映下,广大医务工作者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宝贵机会。广大医务工作者要自觉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在推进全民健康征程中找准定位,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价值。

2 影响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培育与弘扬的因素

2.1 体制因素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好医生、好设备基本都集中在大医院,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医院门诊拥挤,病区加床,人满为患,秩序混乱。病人因等候时间过长而心生失望,医务人员因超负荷的工作而心情烦躁,加之正式人事编制名额不足,造成医院存在着大量的合同制聘用制人员,同工同酬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客观造成这部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为工作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下降,对病人态度冷漠,职业精神退化。

2.2 医方因素

随着时代发展,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个别医务人员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扭曲,见利忘义,以医谋私。他们把医疗过程看成一种简单的商品交换过程,在治疗中不追求治疗效果的最优化,而是关注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滥用药、滥检查、滥治疗、滥用进口高值耗材,收受红包、回扣、接受病人宴请和物品,使红包、回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3 患方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需要也从治疗疾病为主转向预防及保健等更为广泛、更为社会性的医疗服务。这就造成患者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增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提高,加之受就医观念商品化的影响,病人通常认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数额与应该得到的服务是成正比的,不了解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稍不如意,极易产生矛盾与误解,使医患双方由共同对抗疾病的朋友走向了对立,极易使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

2.4 媒体因素

目前,医疗纠纷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一些媒体鉴于患者是弱势群体的思维定势,立场有意偏向患方,仅凭一面之词,不顾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失实报道。甚至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性,运用煸动性、鼓动性的标题,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推波助澜。它让社会公众感到医疗不可信的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对职业前景的迷茫,从而影响了其职业信念的坚定。

3 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弘扬的途径

3.1 开展讨论,帮助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

医生作为一种职业,无法抹去谋生的烙印。但许多职业可以利润为第一要义,以金钱为第一动力,而医学不可如此[4]。这就对从事医学的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展“从业初心与职业使命”大讨论活动,能够很好地引导医务人员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通过叫问从医初心,引导广大医务人员“三问三想”即:“一问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上我们是不是做了最大的努力?想一想群众在看病贵看病难上还有多少期盼;二问自己为人民健康服务贡献有多大?想一想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待遇是多少;三问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上还有哪些不足?想一想我们还要做些什么?”。通过大讨论,广大医务人员在重新审视自己从业初心时能明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那份重任,从而规范医疗行为,自觉地为人类的健康努力工作。

3.2 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医疗水平

治愈疾病是就医的根本目的,医院要把提高医疗水平作为医疗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和考核力度,使之人人过关。通过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讲座,对疑难、特殊病例进行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医疗活动中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院科三级质控网络,通过层层控制,达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3 注重教育,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医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疾病,更要关注受疾病所困扰的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较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呵护病人,获得病人以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比如笔者所在医院结合建院百年,开展的回眸百年——精英人物、精良学科、精品项目、精彩大事推选;百年今昔——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十“百”专题活动;“感怀岁月,礼赞百年”主题征文;“百年流芳,盛世辉煌”文化展示;“传承历史人文,推进改革发展”高层主题论坛以及“百年十件大事评选、百年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百年院史知识竞赛、百年寄语与展望征集”等人文化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 培育典型,营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医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院报、网站、微信公众号、橱窗、道德讲堂等平台,专题介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成绩的医风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恰当运用载体,开展专题活动也会收效明显。如笔者所在医院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最美人医人“管理创新类、技术突破类、爱岗敬业类、优质服务类、热心公益类”评选与表彰,激发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医德、无私奉献的医者情怀。

3.5 建章立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制度是医师职业精神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医护人员良好职业精神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为每一位医师建立医德档案,与他们签订医德医风承诺书,把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表彰、投诉等记录在案,作为职称晋升、职务聘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可以使职业精神的弘扬有实在的内容和体现。

3.6 以人为本,深化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无时无刻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诸如:总结提炼医院精神,弘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为内涵的医院文化建设,能内化为职业精神的积淀。优秀医院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融合、辐射功能必将促进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及弘扬。

猜你喜欢
医务医疗卫生弘扬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