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妮娜
(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 浙江台州 31805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以来,国家不断通过发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加快构建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共文化提供主体和方式多样化;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发布,第四条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办馆主体的多元化,这是国家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除了地方政府外,还可以包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馆藏,是研究本地区历史沿革、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地方文献工作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性工作,研究对象包罗万象,同时又具有周期长、专业性强的特点[1],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及各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财政专项拨款少、人手不足,地方文献的收集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联合馆外力量来拓宽收集渠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民个人财富增多,公益意识也日益觉醒,包括公民个人、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企业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愿意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利用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自己的供给能力。
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部自设立之初就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地方文献的开发、展示与利用工作。近年来,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热心支持下,富有价值的地方史料不断充实,为宣传路桥地方文化、厚植路桥文化底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行政区域往往只有中心公共图书馆才设立地方文献阅览室,且地方文献阅览室内文献不外借,开放时间又与大部分读者的上班时间冲突,这使得地方文献资料大部分只能在书架上沉睡,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我国民间图书馆办馆管理运营往往依靠创办人或发起团队的热情与爱心,个体承受能力有限,社会力量也缺乏与政府职能部门或公共图书馆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因此,无论是从政府公共文化供给的主导责任要求还是民间图书馆的现实需要,“民办官助”,发挥社会整体合力,最终让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地方文献服务[2]。
2.1.1 提供专业支持
地方文献收集与推广一直是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近年也在积极寻找民间的文献收藏爱好者,探索建立馆外地方文献陈列馆,拓展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和保存渠道。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第一家分馆是与一位民间收藏家合作建立的。这座小型地方文献陈列室,分为三室一馆:个人资料储存室、越剧资料汇储室、草根家庭特色图书室、家风家训馆。所收藏的资料不仅较全面地记载了家庭的社会实践和家庭事务活动情况,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社会局部地区的历史风貌,可以说是一个浓缩了80年巨变的家庭史学馆。
该民间图书室原是主人源于爱好开办的,但是由于个体承受能力有限,其图书室资源虽多但散,没有形成目录,检索不易。2009年,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将其设立为地方文献分馆,纳入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来,并对其进行专业支持。帮扶措施包括:整理各类日记及收藏品,分门别类建立馆藏目录,进行数字化扫描。最终形成四部分馆藏:日记类、收藏类、剪报类、戏剧类。日记类有文献室主人从1956年起至今62年间所写的96本笔记共300余万字;收藏类共22类1万余件,有烟标、火花、邮票、布票、粮票、报头等,其中火花数千件、烟标1 000多张;剪报类共80多类3万多张,装订成册400本;戏剧类包括戏剧剧本、演出节目单、戏票、戏剧经典书籍等材料1 000多份。共形成纸质文献32 026件、照片700多张、光盘10张。此外,形成1 526条书目数据,原文扫描24 035页。
2.1.2 民间图书室成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
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分馆设立在市民的家中,相较于设立在图书馆大楼的地方文献阅览室,社区的融入能力更强,对于附近居民来说利用更为便捷且吸引力更大。相对政府层面主导的自上而下“送文化”,这种由社会人士兴办民间图书室的自下而上“种文化”更加具有灵活性、亲民性、坚韧性。其次,民间图书室的管理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和高效。除了对外免费借阅书籍,还没有闭馆时间,只要主人在家读者就可上门借阅。最后,民间图书室特色性更强。相比中心馆地方文献资料的多而杂,民间图书室的资料因其鲜明的主题性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以越剧资料汇储室为例,其吸引了江西上饶市越剧团等四个剧团,其中一个剧团复印了1 350页将近9公斤多的资料,为越剧演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参考。极具民间特色的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分馆建立后吸引了各界人士关注,累计接待客人2 000多位,得到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报道,称之为“一部活的历史片”。在建国60年之际,更作为新中国社会变迁的“民间纪录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对私人民间图书室的帮扶,不仅保持了民间图书室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民众就近获得优质的地方文献服务,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拓宽了服务供给渠道,延伸了服务阵线。
捐赠是社会上的非盈利性组织、个人、团体等参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大体分为资金资助、设备资助、文献捐赠3种途径。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在2006年成立伊始只有6名工作人员,财政拨款少且没有馆舍,因此必须采取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经过11年的实践,累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收集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资源。
2.2.1 鼓励个人捐赠老照片
老照片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地域风情及不可再生的稀贵性,兼具了历史资料价值、地方文献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对于研究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历史风貌具有独特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鉴于老照片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路桥区图书馆从2006年起就十分重视对本地留存老照片的抢救性搜集、整理。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收集到老照片6 000多张,几乎都是台州人拍摄的以台州人、事、物为对象的实时记录,内容包括全家福、毕业照、结婚照、旅游照、各类生活场景及特定年代的政治运动。
老照片除一部分藏存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是存留在家庭或个人手中。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依靠广泛和全面的社会动员开展了大规模的捐赠工作。首先是宣传发动。开展老照片征集与捐赠工作,没有现成的法规制度,不能使用行政手段,只有通过图书馆广泛宣传,提高照片持有者的思想认识,使之主动、热情地支持和参与征集工作。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收集老照片的意义和作用,刊登征集启事,举办各种主题展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吸引公众贡献力量。尤其是通过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创办的刊物《商都文化》,开辟“老照片”栏目定期刊登已征集的照片以增加影响力和宣传力度。此外,也将已收集到的老照片进行专题整理后编辑成书,最大程度发挥老照片作用。再是主动上门走访。老照片是社会各领域或家庭个人珍藏的“宝物”,许多人对捐赠工作不甚理解,图书馆征集人员亲自上门,不厌其烦做思想工作,直到其愿意主动捐赠,并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扩大走访范围。
2.2.2 与行业专业人员合作收集专题资源
一个行业的专业人员通常掌握大量该行业的资源,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人员从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后,主动与其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获得相关资源。如通过与摄影专业人员的合作,已建立婚庆、演出光盘、专题资源和路桥非物质遗产灰雕、路桥生活百态图片;与剪纸专业人员合作建立“平安剪纸”专题资源。
志愿者广泛参与是衡量公共图书馆服务成熟与否的标尺。建立一支稳定的、能够积极发挥作用的志愿者队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地方文献工作尤其需要志愿者的参与,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他们所拥有的学识水准、技术水平,带来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精神可以提升图书馆地方文献整体服务水平。
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在2009年成立学科馆员队伍,至今已有42名成员。这些学科馆员来自社会各界,特长不一,包括摄影摄像、美术、书法、文学、收藏等。他们利用自身专业免费为图书馆提供文献线索、收集文献、捐助作品等服务。图书馆也会定期召开地方文献研讨会,征询他们对路桥地方文献工作的意见。这样的方式能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服务内容,丰富合作项目,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地方文献的影响力和聚集力。
对于图书捐赠者,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除了颁发捐赠证书外,还会刻制图书捐赠章,并印在其所捐赠的图书上;此外,对于大批量捐赠图书的人士,还会在地方文献阅览室设立专柜,以此激发社会捐赠的积极性。
对于老照片捐赠者,除了签订捐赠合同外,还会利用各种途径展示这些照片,如在自办杂志《商都文化》刊登及编辑专题图书,并主动将其赠送给每个捐赠者。此外还举行专题展览,以此增加老照片捐赠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对于志愿者,每年会定期走访该年积极参与地方文献志愿活动的人员,增强其归属感和自豪感。
对于文献捐赠的宣传,除了图书馆内部刊物上几个版面的宣传外,大多数依靠曾经捐赠人士的口耳相传,宣传效果不佳。且政府层面对于地方文献的宣传过少,很多市民并不知道地方文献是什么,更不用说主动参与文献收集。如老照片的捐赠,很多市民会很疑惑图书馆为什么要收集照片;大部分市民都不愿意把照片捐赠出去。
地方文献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出版居多,还有一些是个人著述。因此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而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所合作的社会力量大部分都是个人,没有和组织形式的力量进行合作,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实践证明,图书馆单凭自身影响力是很难收集齐全的。若与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合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方式多以捐赠文献资料为主。对于地方文献资料的二次开发和整理多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独立进行。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的局限性,使这些宝贵的文献没有对本地各行各业发挥应有的参考价值。
充分利用文献和实物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积极联系学校、企业、机关单位,通过展览、讲座、征文、走读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如春季可以和学校合作,到历史名人纪念馆和名人故居进行文化走读,使他们加强对本地区的历史、人文、社会状况的了解;同时,也要重视媒体的广泛传播性,如积极与市县级媒体合作,争取最大限度展示地方文献信息;利用微信、微博等热门的线上社交平台,通过图书馆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消息。
要尽力赢得上级单位的支持,建立一个覆盖区域内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名人、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机构等的征集网络,借助尽可能多的集体的力量收集文献,实现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社会化。
与不同系统部门合作进行文献的深度开发利用是地方文献服务的延伸,是地方文献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其核心服务能力的关键。包括编印二、三次文献,编制文摘、索引,开展代检索课题服务等[3]。台州是商业和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图书馆可以与商业、工业部门合作,建立专业化地方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等行业动态文献资源,满足工商业主快速获取本行业信息的需求,促进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与高校研究所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为地区经济规划提供历史借鉴与决策依据。
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城市发展的珍贵资源,与地方文化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图书馆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学术水平与服务水平,为地区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