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华
摘要:如何写好作文,一直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三四年级的老师,如何帮助孩理头绪,写出简单的作文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作為三四年级的孩子,刚接触作文,往往不知道怎么入手,那么作为老师应当先做好第一步:帮孩子梳理头绪,让孩子尽可能完成一篇作文,而不是让他半途而废。关键词:强化 六要素 词汇量 基本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可是在让这些内容变成文字时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可以说脑袋空空,写出来的文字就干瘪无趣。而作为老师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把这些生活体验变成文字。 而小学阶段,一般小学生的作文都是记叙文,也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无非就是,一件事情的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老师应该把这六要素在讲故事的时候强化在孩子的心里,引导他至少能根据六要素写点什么出来。
小学作文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文,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在大脑里形成提纲。类写事,如《最难忘的事》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2)有哪些人?
(3)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4)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5)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6)这件事发生了,你觉得怎么样?
第二类写人物,如《我最喜欢的人》
(1)你喜欢的人是谁?跟你什么关系
(2)他长什么样的?
(3)你为什么喜欢他?
(4)他做了哪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第三类写物品——《喜欢的玩具》
(1)它是什么样子的?
(2)它的颜色是怎样的?
(3)它对你有什么作用?
(4)你喜欢它吗?
第四类写景,如《春天的校园》
(1)这是在什么地方?
(2)这是什么季节?
(3)有哪些景物?
(4)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你看到这景色有什么感受
让孩子顺着你的引导回答出问题后,老师就可以告诉孩子:“你说的这些,是口头作文,再把它化成文字,那这篇文章就是你的作文了。”
第二步 让作文更有条理、更通顺
当孩子能够写完一篇作文时,哪怕毫不生动,至少也是一种进步。这个时候,要让孩子的作文写的更生动形象些,考验的就是孩子的词汇量和连贯性。
想让孩子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运用到作文中,鼓励他们把多读课外书,把课外积累的词语运用到作文中,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强孩子的词汇量。
在孩子日常阅读和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适当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有思考的去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逻辑。在做阅读积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准备“素材积累本”,把看到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增加词汇积累。
其次,想让孩子写作文有连贯性还可以让孩子学会用一些关联词,比如:“因为……所以……”,“有时……有时……”等等,在写游记时可以让孩子用上“先……再……最后……”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前面……后面……左面……”等表示方位的词,孩子把这些词记住,随时使用,慢慢地就能在考试中运用。
第三步 学习 把重点的句子写得更有文采
通过前面的两步学生已经 会搭骨架,但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干巴巴的不生动。那么如何引导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有文采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采用“语句扩充法”,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逐渐写得更丰满些。
比如一个孩子在写作文《桃花开了》的时候,有一句是“桃花开了。”针对这句话,老师向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1)什么颜色的桃花呢?
(2)它从哪里长出来?
(3)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在春天里生长高兴吗?
(4)如果不用“开”,你能想到更好的词语吗?
后来,孩子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扩充写成一段话: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在枝头绽放,好像开心地说:“太好啦!我想要快快开花,好结出甜美的果子!”
在课堂上,我和孩子常玩这样的游戏,给一个简单普通的句子,让孩子联结起一个更有文采的句子,慢慢的,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自然就能写出有文采有水平的作文了。
通过这样慢慢的训练,孩子们的基本功训练扎实了,作文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用实际行动激发孩子写作兴趣,不再拒绝写作文。参考文献
【1】何兰.拓宽学生习作之路[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2(1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