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知
(韶关学院 医学院,广东韶关 512026)
近年来,随着我国羽毛球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群体带着社会和家长的期望参与到其中,作为一项运动技能,其技术动作结构较为复杂;现阶段私营羽毛球培训机构较多,我国目前体制内尚未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管理,所以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未知数,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对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无法对该机构教学质量进行判断,另外现社会学生家长的兴趣爱好会附加于学生身上,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动作技术以及错误的练习方法,本文意在找出导致少儿在学习正手击高远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1.1.1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时学习态度不端正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把学习羽毛球技术当成一种苦力活来对待,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或者说以掌握一门技术为前提,所以在学习中会出现厌学,逃学,甚至为了对抗家长以及教练而产生的故意扭曲动作结构要领的极端行为,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很无所谓的样子,从而导致在学习动作技术基础结构的时候出现持续错误乃至形成错误动作意识习惯,一旦形成这类错误动作结构,那么在未来学习羽毛球技术的前进路上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
1.1.2 自控意识缺乏
由于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阶段对所有事物,人物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又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活动不固定,不受外在因素强制干预而持续改变;学习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需要稳定的情绪以及耐心才能够达到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按照教练员所讲的知识要领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如果缺少自我控制的意识,就无法在正确的动作意识形态中找到学习的方法,领会动作的要领,从而正确地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完整技术动作。
1.1.3 身体素质限制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所变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度等机能表现;而身体协调能力是身体统合神经、肌肉系统所产生的正确、和谐的活动能力,它是完成人体身体活动和运动技能所需的身体运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是学好运动技术的基础,是掌握运动技术结构的前提条件,如果在学习正手击高远球的过程中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为正手击高远球完整动作需要全身参与其中,身体部位无法及时协调合作从而导致动作技术出现错误导向。
1.2.1 家庭因素
现社会存在许多攀比行为,在家庭因素中,家长对待孩子过度严厉,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羽毛球,也会随后跟风,从不理会孩子的内心想法,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所以导致小孩在学习羽毛球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对于教练所讲授的高远球理论知识、动作要求、注意事项当成“耳边风”,在练习过程中虽然有听从站位安排,但是练习动作随意,站立不安,喜欢东张西望,还会故意挑唆其他学生,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
1.2.2 教学方法不合理
少儿初次学习羽毛球一般从民间培训机构开始,现社会民间羽毛球培训机构结构比较复杂,无论是管理结构还是教练员内部组成结构,很少是符合合格的基本条件要求,而且会出现大部分教练员都是无证上岗;主要原因是教练员来源主要是大学在校学生,其中低年级占大部分,所以不乏出现许多既是初学者又是教练员的情况出现,在此情况之下对少儿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传授理论知识错误、动作示范错误、引导练习方法错误等错误导向行为,比如在正手高远球基本站位练习中,“侧身”意指全身侧身,而并非上身侧身即可,侧身是为了充分蹬转,从而使得下肢所产生的力能够充分传递到手腕手指为最终目的,如果未能按照这一方向要求进行授教,会直接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动作意识,从而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1.2.3 教学环境限制
教学条件是完成羽毛球基础学习的重要前提;第一是教学规模,教学人数规模的设定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深重,所谓的教学人数规模指的是教练、场地、学生三者之间的合理资源配对,其中学生是主体,教练和场地的安排需要参照学生的人数而定,如果超出所规定的合理比例范围,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羽毛球的过程当中减少获得教练员直接言传身教的授教时长,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少儿初学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需要教练不断的讲解、示范、再讲解、再示范、而且练习过程需要教练员时刻关注,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形成合理的身体肌肉记忆,从而掌握正确的正手击高远球动作技术;第二是教学场地要求,场地是学习羽毛球的辅助条件,虽然羽毛球是大众项目,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段都可以进行,但是如果需要进行专业化训练,那么场地要求必不可少,无论是地胶还是灯光;第三是教练与学生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所以教练员对学生的态度十分重要,不能经常使用批评的口吻去教学,应结合鼓励、支持,以学生获取自信为前提。
面对少儿初学者错误实践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应做到及时制止,并且对其进行重新示教,示教过程不仅需要对其道出错误的原因,还需要传达正确的动作方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重新认识到动作技术的正确方法,才能够从实质上改变学生的动作结构;教练在示范动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结合动作技术理论知识进行详解,还要重新审视学生错误动作的缘由,让学生在二次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找到学习的方向;讲解过程需要从单一到整体,从简单都复杂,从不同层次进行逐一授教,学生在分层的动作指引下掌握动作技术。
教学过程当中教练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需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因人而异,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正手击高于球中,有些学生协调能力优秀,对动作结构易于掌握,挥拍动作协调连贯性好,这类学生则需要在合适的运动量基础上进行拍面以及球感的训练,部分学生协调性较差,学习过程较为困难,则需要进行多次分解练习,而且是在徒手以及辅助工具的基础上进行。
在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实践教学中,明确正确的动作要领是掌握基础技术的前提条件,比如在学习正手击高远球准备动作时,基本站姿从侧身开始,其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动作,身体与球网成垂直方向脚尖垫底,踝关节往上提,这点是侧身的关键之处,它是完整蹬转击球的基础动作,其次是引拍动作,转身后肘关节对准来球方向,第三是击球动作,利用小臂带动手腕手指进行内旋发力,最后是收拍动作,击球过后顺势回收到非持拍手的下方,易犯错误就是收拍于非持拍手的侧边,从而导致受伤的几率加大。
教学内容也需要做到因人而异,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进行设计以及实施,正手击高远球分为原地练习、移动练习、原地击球练习、移动击球练习、移动练习又分为向前移动击球练习,向后移动击球练习,四方球训练练习;练习内容的安排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仅要区分动作难度,还需根据动作结构进行安排。练习过程结合学生掌握程度,对原基础动作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逐渐注入新的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中,教练员勤于观察学生的技术训练,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动作,从而做到及时修正;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对于自己的动作结构存在盲目模仿或者依靠自身的理解,从而很难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错误,会误以为自己的动作已经足够完美,这时教练的及时发现会给学生做出及时指导与纠正,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动作结构与规范动作的差距。
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运动作技术的基础,也是羽毛球教学中的重点,在少儿羽毛球教学中,正手击高远球出现错误动作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主观存在因素、其二客观存在因素;其中主观存在因素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控制力差,身体素质的限制,客观存在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教学方法存在不合理性,教学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练员需要做到及时纠正与预防,对错误的动作技术不仅需要重新审视,重新示范与讲解,授予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做到教学前期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符合因人而异的原则,教学过程勤于观察学生动作,做到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