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彬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吉林通化 134000)
目前,众多高校都存在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要求,然而,高校体育课外训练却能凭借其活动多样、时间自由等特点备受学生们的喜爱,也能使学生们在积极参加众多体育课外训练活动中实现强身健体、完善身心发展的高校体育目标。在现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里,高校学生只有利用课余的时间多参加一些体育课外训练活动才能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只有做好这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简而言之,将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外训练中去,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体育交流,改进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满足学生参加体育课外训练的需求,改进学生身体素养及体育技能水平等都是高校体育课外训练在高校开展的重要价值。只有加大对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才能有效推进高校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理念的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表现为如下几点:
2.1 高校体育各级领导及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训练的管理持忽略态度,且学生自身缺乏参加体育训练的自主性。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存在高校体育只有体育课这一种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忽略了体育课外训练的重要价值。教师基本不会亲自组织课外训练活动,大都交给学生干部去进行组织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出来的课外训练活动缺乏专业性和正确的引导性,也就违背了体育课外训练想要达到的强身健体的目的,更为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意外损伤的事故,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与此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在无论社会还是学校,甚至学生家庭之中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诸多学校和学生家长都认为学生应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大大地忽略了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价值。因此,家长和学校对高校体育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训练的自主意识显得非常淡薄,没有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即使参加训练,学生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手段,从而使体育课外训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并且,由于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都没有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外活动,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比较低下。
2.2 用于开展体育课外训练的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匮乏,对教师的薪资投入资金有限,体育课外训练软件设施依旧匮乏。一方面,多数高校在进行资金分配时,都会将用于高校体育的经费排在其他文化学科之后,致使高校体育经费根本不能满足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需求,高校的训练场馆及器材等硬件设施匮乏。有些高校只拥有一两块体育场,一些高校虽有两块以上体育场却不全部对学生开放,同时,由于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导致场馆和器材等硬件设施损坏严重,进而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课外训练的质量。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众多体育教师的待遇都存在低于一般文化课教师薪资的想象,因此,一般高校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都显得很薄弱。体育教师也由于工作量、劳动待遇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失去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训练的积极性,组织课外活动的项目较单一,只偏重于竞技运动,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体育休闲、体育文化娱乐的需求,使得课外训练达不到应有的锻炼身体的效果,更无法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并且,由于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方面的供给不足,大大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课外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3 大多数高校存在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内容设置刻板滞后,活动形式侧重竞技体育的现象。虽然体育课外训练设置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真正领会到课外体育训练中蕴含的乐趣和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然而,根据相关资料中指出的目前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的管理形式来看,训练的形式、方法和内容仍然受传统体育管理模式的制约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新意,从而导致学生们丧失了参加体育课外训练的兴趣。其中,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内容设置刻板滞后,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设置繁多但并非体育知识内容的精髓,使得学生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不能真正实现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形式侧重竞技体育主要体现在,课外训练本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但是目前不少学校还没有将其纳入体育课程体育系中来,课外训练一般由学工部、学生会体育部负责组织,只有参加校外竞赛的代表队才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内容设置刻板滞后,活动形式侧重竞技体育,会严重地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于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3.1 转变高校领导不重视体育课外训练的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意识。其一,高校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以帮助学生强健身心、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观念为设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的依据。高校领导应重新认识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重要价值,转变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不被重视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领导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体育课外训练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中,才能提升体育教师的薪资水平,激发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其二,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到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训练的指导两者皆要,将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归到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中。教师不仅要主动适应课改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要增强责任感,解决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理解体育课程的丰富内涵,积极开发健身渠道,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运动负荷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其三,社会、高校和家庭应做到三方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外训练活动价值观,了解到课外体育训练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同时,也能够运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体育课程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应用到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训练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生在转变了思想观念后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参加体育课外训练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切实地实现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管理的价值。
3.2 高校需要加大对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场馆及器材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为体育教师提供合理的薪资,增强软件设施建设。高校应逐年增加体育经费方面的投入,从而为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创设出更好的条件,以适应于大学生群体课外体育活动之所需。例如,采取高校在学生休假期间对社会人员有偿开放的形式,来赚取体育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经费;寻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申请建设高校体育软硬件设施资金,同时,与社会各界进行商务合作,得到个人投资等等,通过这些渠道来得到资金,配备体育课外训练场馆及器材设施等,为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的管理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薪资补贴力度,激发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积极性。
3.3 成立相应的高校学生体育管理组织,使高校体育课外训练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丰富高校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高校应将体育课外训练的管理重点放在成立高校学生体育管理组织上,例如,高校学生体育管理会、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协会等。成立之后,可以请专业的体育课外训练活动专家来学校定期为学生组织课外训练活动,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将体育课堂内容精髓和体育课外训练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训练能力,加强其体育锻炼的观念,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激情。与此同时,还可以引进体育课外训练俱乐部,交由学生组织管理,在为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课外训练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当前,在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多方位的需求,内外课相结合,提供选择性、多样性的课外体育活动,适时、适量地选择热门体育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使课内外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还可以增强锻炼效果,对促进课堂教学、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体育课外训练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各种体育项目,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实际的运动技能水准来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课外训练项目,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参加体育课外训练活动的需要。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内容也要做到多样化,学校对体育课外训练活动内容的设置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增加一些学生喜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例如,体育舞蹈、瑜伽、跆拳道、花样轮滑等项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
高校加大对体育课外训练管理的力度,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高校体育课外训练管理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具有创新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正确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