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芳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直接表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首要环节,但由于小学生生动活泼,自控力差,加上生活经验缺少,使得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兴趣之源、拖阅读之渠,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此不疲,享受学习的乐趣。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正是把他们感兴趣的事当作生命的需要,才取得不凡的成就。古有匡衡凿壁借光苦读书,今有鲁迅吃辣椒驱寒读书,他们正是在对读书充满浓厚兴趣的支撑下,才突破一切不利条件,坚持读书,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兴趣是一条不可绕过的捷径。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趣味化的导入
导入是阅读的前奏,是点燃学生阅读欲望的导火线。好的导入要像一把锤子直击学生的心灵,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阅读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灵活运用故事、儿歌、谜语、多媒体等手段,增强导入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带着好奇、疑惑、兴奋充满激情进入新课的阅读中,并在阅读中享受无限的乐趣。
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几种动物的尾巴特征。为了把学生快速吸引到新课的阅读中,教师运用谜语导入:“身体扁扁墙上爬,四肢短短吃蚊蝇。”这下教室热闹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很多猜测,学习氛围也随着一次次的猜测达到高潮。当学生猜出“壁虎”时,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你们平时向别人借过什么东西吗?你们借过学习用具、生活用具等,但小壁虎却与众不同,它竟然向别人借尾巴。”教师这一番别开生面的导入让学生惊奇不已,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借尾巴成功了吗?……就这样学生带着各种问题快速进入新课的阅读中,有效推动阅读教学的进程。
二、猜测阅读
猜测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边猜测边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不断的猜测保持学生思维的鲜活性,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小猴子下山干什么去了?”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大胆猜测,小学生对“猜一猜”这种活动极感兴趣,教师的这一做法正好投其所好。于是,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的猜小猴子下山寻找食物,有的猜小猴子下山找其他小动物玩,还有的猜小猴子下山……带着各种猜测,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新课的阅读中,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猜对的学生欢呼雀跃,猜错的学生跃跃欲试,准备下一轮的猜测。不仅可以对题目进行猜测,还可以对课文中的某句话进行猜测。如在读到第一段“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时,教师让学生暂停阅读,“小猴子掰了玉米后会干些什么呢?”学生再次展开各种各样的猜测。“把玉米吃了”“把玉米扔了,又去摘别的东西”……
猜测阅读并不是让学生毫无根据、盲目的乱猜,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猜测,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虽然猜测阅读消耗的阅读时间较长,但却能保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阅读活动
活动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要想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更能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变枯燥的阅读为有趣的乐事,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像一些“比一比”“赛一赛”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还丰富语言储备。如每学期教师都会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积累测试”,上学期以古诗词为主,教师充分利用早自习及双休时间让学生背诵,这学期以“阅读整本书”为主,如《爱的教育》《童话故事》等。通过检测评价取得不错的成绩,并且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只有基于兴趣的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用阅读为学生撑起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田佳慧.探讨如何调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性[A].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十六)[C],2018.
[2]王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C],201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