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音乐欣赏 提升审美素养

2019-01-17 06:00魏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在培养小学生智力、情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欣赏,了解音乐内涵,欣赏音乐的独特魅力,表达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和智力上得到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学龄早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本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体验和辨别音乐情感和风格,理解各种音乐元素

在欣赏中外民乐时,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如“森吉德玛”是蒙古音乐风格的管弦乐,它通过力量和速度的变化呈现出草原的不同画面,在设计和参加表演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紧紧抓住蒙古音乐风格,教学生蒙古族舞蹈的抖肩、硬手、挥手、软臂等动作,然后学生在音乐中自由表演,这种突出音乐风格的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风格音乐与舞蹈的内在关系。

“参与是成功的一半”,但参与音乐表演的活动必须体现音乐性,把握音乐的风格和体裁,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在音乐元素(旋律、节奏、速度、强度、音色、和声形式等)的表现上,选择对音乐形象有特殊影响的作品。例如,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在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明白第一部分是抒情性的,第二部分是歡快的,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表达方式中的规律性因素。优美抒情音乐的共同特点是:节奏灵活,旋律流畅,且力度适中,速度慢,音色柔和等。通过感受,学生了解到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深入的分析,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丰富联想和想象,展示丰富多彩的音乐画面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生活是苍白的生活,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小学生正处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以审美的态度理解生活和社会。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文化素质,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一首音乐带给人的想象力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求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的震撼,然后引发无尽的遐想。音乐的声音是有创意的,它具有非指向性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创造一个充分展示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的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比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欣赏《风中的小鸟》,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命名,于是“舞”“争”和“争鸟”的名字就诞生了,这说明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用“谁想得好,谁想得差”来评价,教师的作用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才能,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语言和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身心和思维的发展,是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来欣赏音乐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和方法,这种形式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它将听、说、画与多感官参与相结合,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更加专注于听音乐。

三、用声音和舞蹈的节奏来表达音乐的节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节奏的儿童歌曲往往可以加入游戏中,当学生欣赏器乐、舞蹈作品时,一边听节奏,在音乐节奏中体验情绪和情感,在参与体态语言理解的过程中演奏音乐,教学效果会更好,体态语言是听者对音乐的即兴反映,它可以根据音乐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如旋律的高度、速度、音色的明暗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这些作品大多是器乐和舞蹈作品,比如,在欣赏韩国民歌《阿里郎》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韩国风格的音乐。老师提前安排热情奔放的韩国舞蹈,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热情,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将基本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学生,在音乐学习效果上会很好。

四、赏识教学与表演游戏等方式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将音乐与艺术、舞蹈、节奏、姿势、声音、语言、表演融为一体,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织,可以增强彼此的活力,同时达到视、听、唱、说、演的结合,因为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用有趣活泼的音乐旋律随意摇头、拍打身体。“动”是学生表达情感和理解音乐最直接、最喜欢的方式,结合音乐的形象和对音乐的理解,把表演游戏和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是培养孩子对音乐世界的理解和提高音乐素养的好方法。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让他们接触更多健康、进步的国内外音乐宝藏,这对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3]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小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9).

作者简介:魏黎(1984.3.24—)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音乐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