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燕
摘 要: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专业大学的人文素质要求更高。师范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本文对呼和浩特市三所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做了调查研究,并阐述了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范院校; 师范生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119-03
当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大家都意识到如今的大学生源质量层次不齐,大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很多学校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加在学生的培养上存在欠缺,再加之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多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这其中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大幅提升,作为未来要承担教书育人工作的师范生,社会对他们的人文素质要求更是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这就使得师范专业学生的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显示更加突出。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内蒙古地区教师培养的中心,我们的研究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入手,再结合呼和浩特市另外两所师范专业学校的情况,分析呼市地区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人文素质的内容
(一)人文素质的定义
人文的含义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可以是一种有关人性的精神,也可以是一种有关人的社会的知识,包括文学、历史、艺术、法律、哲学等。
素质,指个人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基本的品质,是人的价值、培养、使用和衡量的重要概念。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可以定义为,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或达到的程度,是人们在长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社会文化成果通过学习后形成的内在品格。
(二)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
而师范类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不仅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高尚的道德、完美的教育者工作操守等人文精神,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人文知识的积累。
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面对学生教师就是学者,就是知识的代言人,在教育工作中涉猎的人文知识非常广泛,涵盖文学、历史、艺术等等,只有通过广泛积累人文知识才能形成很好的人文精神。而一个合格的教师就是一个有着很好的人文知识底蕴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语言文明优雅、举例典型恰当,在教育教学中把这些美好的、积极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2.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
互帮互助的精神是人与人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精神。
作为未来要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类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校内外活动形成互帮互助的精神,可以帮助自己塑造良好的品格,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才能够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品质。
3.强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之一。
中国古代教育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对子孙进行教诲:“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尊老爱幼是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表现,求学期间,尊敬师长,敬畏先贤,方能学业有成;毕业以后,更是要做到尊敬前辈长辈,热爱学生,工作上低调内敛,肯干实干,方成大器。
4.坚守勤劳实干的优良品质。
勤劳实干,是一种促使人向上的精神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师范类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有勤劳实干的精神,对学习和工作要抱有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消除一切幻想,以认真、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学习,方能有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5.要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和工作情操。
所谓师范类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大多在基础教育领域,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责任重大。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工作的职业操守,工作中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不能以身作则等,势必会误人子弟。这样的人越多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
二、调查研究院校的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目前开设师范专业的高校一共有三所,分别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专科学院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民族专科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主要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招生。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范类专业包括本专科层次、蒙汉两种语言授课。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由原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等九所院校先后合并而成。是一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自治区众多高校中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的归绥学堂。
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从人文知识的积累、人格品质的完善、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教育者工作操守这四方面去进行。我们调查的三所院校无论从招生数量、办学专业、办学层次、生源来源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三所院校选取每所学校师范专业的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随机选取了三十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并对学校的老师和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由于调查样本的数量不是全部师范专业学生,再加之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没有涵盖人文素质的全部问题,所以调查结果会有局限性,但就总体而言,调查结果应该能够反映目前呼和浩特地区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部分现状。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呼和浩特地区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三、呼和浩特地区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基地。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完整人格的人,具备较完整的人文素质的专业人才。
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师范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还不具备这样的水准,对专业技能一知半解却又自视甚高的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比比皆是,他们既没有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不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在对老师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在这三所学校调研中,很多老师反应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自私自利,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现象很少。也很少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业以外的正能量活动,比如勤工俭学、社会公益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做不到以专业、敬业、敬师的态度去对待学业、对待师长,60分万岁成为高校学生的普遍观念。功利主义的思潮不仅在社会中蔓延,也在中国高校中泛滥。
老师们也谈到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学校普遍存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缺失,除了专业课以外,基础课程设置几十年不变,大多没有设立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课程。
(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日常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漠。
在学校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上课睡觉,下课打闹,回到宿舍除了打游戏就是谈恋爱等等。试问一个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养成基本文明行为的毕业生,又如何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为00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路在家长的呵护下走到大学阶段。顺时,他们如鱼得水,一切尚能正常掌握;一旦遇到问题,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解决办法。比如考试挂科,不仅不从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找原因,而是一味地采取见不得光的手段去“运作”,结果害了自己。在与同学日常相处中,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利他思想淡薄,久而久之,人际关系越来越差,经常表现为一朝毕业,形同陌路,这些非常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3.生活没有理想,没有目标。
在社会和家庭乃至学校的影响下,原本朝气蓬勃的学子在步入校园之后,渐渐地失去了学生应有的活力与理想。绝大多数父母当初对于孩子大学专业的选择趋利思想明显,都是认为教师职业稳定,社会认可度高,可是很少考虑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步入大学,接触到专业课程后,才发现非我所愿。这样学生要很无奈地逼着自己用四年的时间去学习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果可想而知。另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学生以为大学真的是60分万岁。学习上草草了事,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以这样的态度读完大学,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一个对本专业没有热爱的大学生又能如何应对未来职业的要求?
4.文化素养不高,缺乏民族精神。
学到足够的专业知识,成为一个领域的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是对学生基本要求。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学习不努力、专业不扎实、人格不完备,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更谈不上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民族精神严重缺乏。而教育工作很多时候需要一种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热爱这个工作,才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怀带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三)学校方面,普遍存在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淡漠
1.极度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程。
近年来,素质教育更多地在中小学提倡。小学阶段,除了传统的语数外以外,通常还有音乐、美术、科学、研学等素质教育课程;而在中学,除了基本课程以外,还增设了劳技等素质教育课程。但到了大学阶段,尤其是以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目的师范类院校,课程设置中已经看不到和本专业无关的课程。
2.唯专业论、唯分数论是当前高校教学的主流思想。
现阶段的高校,在衡量教学质量方面依然存在唯专业论、唯分数论的思想。
无论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还是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很少跳出这一领域。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师范类院校,也很少把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一并纳入考核范围,极度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通过三方面反映出的情况,我们看到无论是在人文知识的积累上,还是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而师范类院校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大量的人——学生、家长、同事相处乃至交流沟通。
一个在人文素质方面极度欠缺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一现状。而缺乏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本职工作,轻则工作效率不高,重则误人子弟。所以提高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四、加强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成为合格的教育类人才,有助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师范类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心智走向成熟,还可以帮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长期使然,由于师范类大学生毕业以后大多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合格的教师必然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学子,大量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必將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献。
(二)加强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师范类院校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于时代
在师范类大学现有课程体系和资源的基础上,如果有意识的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必将对学生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丰富和完善师范类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和理论建设,使其更丰满、更科学,更能适应国家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研究——以呼市地区高校为例》 2017 NJSY17502。
参考文献:
[1]陈中永,魏智勇.内蒙古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策略———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3).
[2]袁爱荣.内蒙古大学生人文素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阴山学刊,2014,(10).
[3]任伟.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教育反思[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5).
[4]刘伟.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1,(26).
[5]汪庆桃,周腊久,高建华.大学本科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4).
[6]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S1).
[7]张国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8]王珊珊,林志鹏,张水银.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选择[J].文教资料,2010,(6).
[9]金荷华.当代师范生素养的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0]陈海,乌云格日乐,刘德林.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