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绵绵
摘 要:科学融入生活教育理念,践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计划,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也是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打造高素质数学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整改,合理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代入感强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原理等,由此让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085-0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习态度、创新思想、实践能力等内容。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是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真谛、形成数学思维的重中之重。因此,改变传统以分数定输赢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思想,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期间,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喜好等,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案,借此将核心素养成功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其纳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就生活元素而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开展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的代入感,牢牢抓住学生眼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一来,不但达到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标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一、挖掘生活数学元素,培养学生学习态度
数学学习难在概念层面,很多学生在接触数学概念的时候都觉得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太强,难以理解。如果不加以解决的话,就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处处碰壁,无法再进一步。久而久之,便导致学生谈数学色变,无法再对数学提起任何兴趣。生活教育的优点在于真实性强,将数学知识的生活面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但有助于他们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简化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时,如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理论知识,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让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与知识失之交臂。为抓住学生眼球,增强学生体验,教师可给学生展示以下生活情景:第一步,将生活中常见的天秤拿到课堂中,并准备若干玻璃杯、若干旺仔牛奶(小罐装)。第二步,将一个玻璃杯放在天秤的左侧,将一罐旺仔牛奶放在天秤的右侧,这时学生看到天秤向右发出倾斜。对此,教师又在左侧放入一个玻璃杯,此时天秤呈现出平衡的趋势。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告诉学生“两个玻璃杯的重量等于一罐旺仔牛奶的重量”。第三步,给学生设計问题假设“如果在天秤的两侧各放入一罐旺仔牛奶,天秤是否会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第四步,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进行总结——天秤的两边加上相同的物品,天秤保持平衡。天秤的两边减去相同的物品,天秤同样保持平衡。这样一来,学生便初步窥探到了“等式的性质”的雏形。随后,教师可以将物品替换为相应的字母,以此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公式,从而确保学生更充分地了解“等式的性质”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综合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合理的指导。
二、引入生活数学难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绝不可以将学生单纯地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在课堂中,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创新运用,对结题方式的创新思考,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数学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生活元素,从创新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逆向运用和发散性推导的过程,便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的表现。同理,所谓“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结题思路,同样符合了创新思想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元素,引入上述指导方针,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学习情景。
例如,小刚的妈妈有30元钱,精装明信片2张15元,普通款式的明信片6张12元,那么小刚的妈妈有多少种不同的购买方法?由于购买明信片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常见的一个活动,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极具代入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道题没有具体的答案,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获得一种或多种购物方案。在学生完成初步体验后,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修改,如:“已知精装版明信片的价格是15元2张,普通款型的明信片是12元6张,如果妈妈用30元购买明信片,精装明信片和普通明信片的数量比例为2:5,小刚共收到多少张精装明信片和普通的明信片?”在修改题干内容后,整个解题思路就会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但要转化思维,而且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来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如:本题要求学生计算出妈妈一共买到多少张精装明信片和普通明信片,而不是计算妈妈还会剩余多少钱,这对提升学生解题效率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验效率。
三、探索生活数学情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数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成功解答习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为学生呈现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由此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领悟知识。
如,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体体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生活情景——“最近老师买了一个大榴梿,很好奇它的体积是多少。但是榴梿不是规则图形,我应该如何计算出它的体积呢?”这个问题的生活气息非常强,因为很多学生在摆弄一件有趣的物件时,也会好奇它的体积是多少。然而,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问题,所以他们在稍加思考后都摇头表示“计算不出来”。但是,真的计算不出来吗?对此,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为学生提供一些合理的假设。如: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鱼缸拿到课堂中,然后在里面注入足够量的清水。在此期间,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直尺测量鱼缸的长度、宽度,以及水平面的高度(问题中,鱼缸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询问学生能否计算出当前水的容积大小,并鼓励学生计算出准确的数值。其次,将榴梿放入水中,再要求学生重新测量水平面的高度,再根据新测量出的数值来计算出当前水的容积大小。当进行到这个步骤的时候,有的学生意识到新测量出的容积大小减去先前计算出的容积大小,便是榴梿的体积。这个有趣的探究体验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生活中的其他数学现象产生了浓郁的探索欲望。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意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止是帮助学生获取高的分数与理想的成绩,更在于增强学生认知感受,塑造他们科学的数学思维,并确保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在教学的基础上构建生活型数学课,以此合理引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机制,无疑是达成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以后的备课中对生活元素合理分析,制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巩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加山.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2019,(1).
[2]唐三标.小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0).
[3]赵贵荣.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