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的盐业

2019-01-17 05:36王天丹王丹誉
盐业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销三边盐业

王天丹 王丹誉

摘  要: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发生盐荒之时,国民党政府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并对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和经济封锁,致使边区财政收入减少了70%以上,人民的生活困难,物资和军需严重缺乏。1941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更为猛烈的军事进攻和“三光”政策,部队损失严重,抗日根据地亦遭遇严重危机和困难。为扭转这一局面,边区部队积极参与边区盐业的管理、生产和运销,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出口食盐换取了境外重要战略物资,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盐业生产的发展为部队提供了经费和军工生产原料,边区部队直接参与盐务事业,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八路军;陕甘宁;盐业                       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9)04—0049—12

为应对天灾人祸,克服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的困难,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随后,各抗日根据地逐步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生活和财政供给的困局。在中共中央和边区党政的号召下,边区驻防部队积极响应,踊跃支持和参加边区的盐务工作,为增加边区食盐的生产、运销、出口贸易及税收作出了贡献。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黄正林、李建国、牧人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均有论述,就部队参与盐务事业问题,他们也有所涉及。本文着力对陕甘宁边区部队参与盐业管理、生产、运销等方面的活动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边区部队开展盐务工作的背景

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1月19日,国民政府停发了八路军经费,蒋介石调集“20余万军队修筑五道封锁线”,“对我边区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全面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国民党的军事与经济封锁,导致边区财政收入减少了70%以上。1941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更为猛烈的军事进攻及残酷的地区“扫荡”和“清乡”,导致中共军队严重减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严重损失。至1942年,新四军、八路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敌后根据地总人口从1亿减到了5000万以下。陕甘宁边区自然灾害频发,霜灾、风灾、旱灾、水灾、人畜瘟疫相继发生,导致22个县及延安市受灾,受灾人口达639108人,受灾面积达204291.5亩。边区经济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财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留守兵团“每连一百人计,每天只有五元的菜钱”,“很少见到衣服不打补丁的战士。子弹袋破烂得不能装子弹,装在挂包里。有的夏天穿棉衣,冬天穿短裤,有的雪地打赤脚下操,有的连破烂的皮带裹腿也找不到”。正如毛泽东所讲:“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国民党用停经费和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特别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进攻下,邊区的面积缩小,人口缩减。边区的面积和人口,分别由抗战初期的12.96万平方公里和约200万人减量至少到9.89万平方公里和150万人。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延安各军事机关直属队的同志,即热烈奋勇地参加到这个激流里来”。如何解决边区财政面临的困境?毛泽东首先想到了边区的第一支柱产业、拳头产品、白色金子——食盐。1941年8月6日,他在《关于财经建设的基本方针给谢觉哉的信》中指出,解决边区财经问题规律性或决定性的两点,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平衡出入口。而解决“此两点的关键即粮、盐二业的经营,如能增产二十万至三十万担粮与运盐三十万至四十万驮盐出境,即算基本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否能销出三十万至四十万驮……舍此便无法解决物价、币价两大问题”。194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上指出:“盐是边区的很大富源,是平衡出入口、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很大一部分人民赖盐以交换外货,相当大的一部分部队及工作人员赖以维持生活或补助生活,盐又是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故盐对边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划产盐四十万驮,运盐三十万至四十万驮,并争取超过。”

盐业对边区如此重要,边区党政军便积极行动,抓好盐业生产和运销。边区留守部队和河防部队更是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边区党政的号召,大力投身到边区盐务的管理、生产和运销运动中。边区食盐销路的好坏,关键是要保证产量,并增加劳动力。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朱德早就提出部队要参与打盐。1940年,西北财经办事处建议:“部队抽调一部分牲口,一部分杂务人员参加运输与生产”,“提议三边驻军轮流,以三分之一专业从事食盐生产,给予应得代价,必要时,三边可增加驻军”。可见,通过食盐生产和销售解决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困难是当时中共领导人的共识。

二、边区部队参与盐务管理

(一)边区部队参与盐务管理工作

1940年起,为解决部队财政困难问题,军委后勤部设立盐务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参与边区盐业管理的滥觞。盐务局的主要职能是,“掌理全边区盐务行政事务并策划盐业之发展事宜”。为加强盐业生产,盐务局“加强各池产销工作,兴筑盐田,防止水灾,开钻沟渠,研究制量,解决纠纷,缉私捕盗等”;制定盐业产销制度,发放盐业生产贷款。1942年1月,盐务局归边区政府财政厅领导,成立盐务管理委员会。边区政府会议决议:“成立盐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盐业的产销管理”,“边区政府聘请高自立、叶季壮、肖劲光、霍继德、陈康白5人为陕甘宁边区盐务管理委员会委员”。其中,叶季壮为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康白为中央军委军工局技术处处长兼任三边盐业处处长。在盐务管理委员会五位委员中,军职干部占三人,占委员总数的60%,说明边区盐业实行部队军事管理的性质没变。

(二)边区部队驻防产盐区武装护盐

三边分区所辖盐池县、定边县为产盐区。为保证盐务管理和盐业生产、销售秩序的正常,抗战初期八路军留守兵团即派警一团驻防三边,保护其盐业生产。为进一步加强军事管理,1940年,359旅四支队被调往定边驻防并参加开发食盐的大生产运动。1942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组成警备第三旅,并设置三边警备区。1943年1月,警备第三旅兼三边警备区司令部成立,承担三边分区警备和防务。由于三边分区产盐收益较高,引起了国民党当地军政的眼红,他们多次派兵袭扰抢劫,造成军民伤亡。驻定边警一团团长贺晋年即武力处置,其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夜袭国民党苟池盐务局。1940年春,驻苟池的国民党盐务局不时派武装人员到花马池干涉边区盐业的生产和销售,故驻定边的警一团团长贺晋年派警卫员陈占魁带领17名战士夜赴苟池,越墙进入盐务局,向国民党驻军营防投弹、射击,毙伤其20余人,活捉3人,缴获长枪35支、战马27匹,取得胜利,将苟池收归边区政府管理。第二次是苟池事件。1940年国民党唆使伊克昭盟南部游击司令章文轩派武装越界向三边分区骚扰,12月4日,章文轩指示12名兵丁到苟池抢盐,打死打伤八路军战士9名,八路军为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未予还击。章文轩得寸进尺,增兵进攻,妄图夺取苟池。12月9日,三边警备司令部派出3个连对章部设于苟池附近的3个据点进行武力还击,毙伤章部31人,俘8人,缴获枪支30余支、战马30余匹

为保证盐场的生产秩序,边区保安司令部专派一连兵力负责警卫任务。1941年10月,驻防绥远伊克昭盟境内国民党新编第26师何文鼎部,突然南下向陕甘宁边区的三边分区进逼。三边分区除盛产食盐外,还是边区的北大门,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此,毛泽东命令:由359旅旅长王震和驻防三边的警备第一旅旅长贺晋年分别任正、副司令员,由359旅和留守兵团几支部队(包括警备第一旅)组建一支野战兵团,大约6000余人,立即开赴三边前线。11月6日,指战员在靖边张家畔经过战前动员,即投入战斗状态,准备予以来犯之敌迎头痛击。何文鼎得知八路军已做充分防范且指挥员是王震将军后,未敢造次轻进,何部遂退回原绥远防地。王震奉命留下一个支队,驻防在三边盐场堡,率359旅其他部队回原驻防地。王震此次逼退何文鼎部,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至此,国民党军队不敢再犯,使边区盐业生产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

(三)边区部队参与盐税征收工作

1940年6月19日,边区财政厅示函三边党政领导及税务分局,就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税收工作提出五点意见:(1)财政厅加强对三边税务局的领导;(2)当地党政军进一步帮助税务局工作;(3)加强对税务干部的政治教育;(4)加强稽查队的领导;(5)建立巡视制度。1941年7月5日,军政联会发布《军事委员会、边区政府关于税收规定的联会通令》指出:“佳、米两县的税和三皇峁土盐税都由军队代收”,“各地驻军所收之税,从令到之日起一律移交各该地税收机关接收,军队中现在收税的干部仍帮助税收工作”

税收工作划归财政厅领导之后,部队也积极协助税务机关收税,陇东分区税务局与军队密切合作,得到部队的极积支持。“驻军王旅长、白司令员通令各地部队,应帮助政府税收工作。目前于慶阳北门岗警即替税局查获漏税布匹数卷,当通知税局由该商人补税后始予放行。”

部队还协助缉私工作。缉私部队起初由“保安司令部派驻盐务局之警卫连,兼任缉私部队之领导,进而力图本局直属缉私队之成立,在本年五月中旬,警卫连调走之后,即商同党委与专署,改编盐池县之游击队为本局之缉私大队”,“使缉私工作逐渐走上专责”。为了提高缉私工作的成效,盐务委员会又提出奖励办法:“经机关、部队或群众查获时,即连同人、盐、牲口送交给盐务局,除将查获之盐每驮四元一角五分全部为报告人领得外,以罚款30%到50%作为奖金。”为了调动部队参与缉私的积极性,边区税务总局亦制定了缉私奖金办法:以该案罚没金额的50%作为奖金,部队、机关、学校、团体协助税务局者,不论是密报缉获或当场协助者,由税务局发给奖金,其中受奖人得奖金一半,另一半用于该单位全体人员改善生活。《解放日报》载文号召边区各地政府、驻军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帮助缉私工作。这说明部队是缉私工作的重要力量,只有部队的参与才能保证缉私任务的完成。

三、边区部队参与盐业生产与运销

大生产运动开展以后,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号召各单位(包括部队)大力开展生产自给,明确规定:“各机关、部队、学校人员衣食所需以及办公用品一部分发给经费、一部分改以实物供给,其中不足部分由各机关、部队、学校生产自给。”其部分生产自给标准是:“伙食费、办公杂支费和特别费”,全部自给的标准是:“蔬菜、肉食”。因此,盐业生产成为部队大生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部队参加盐业生产,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朱德指出:边区“有丰富的石油、煤、盐、碱”,“要积极开发边区的资源,首先就应当大量的提高盐池盐的产量”,“必须组织大批工人到盐池去,这些工人应当从边区的部队中抽调”。根据军委的命令,边区部队抽调大量兵力参加盐业生产。部队除了直接参加盐业生产外,还参与食盐运输与销售。朱德要求部队发展“运输业——将牲口集中起来组织大规模的运输队,到定边驮盐”。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还强调“运盐出口,在平衡出入口,稳定金融,调剂物价,增加人民与政府的收入上所起的作用”。部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此项工作。

(一)部队直接打盐

最早參与盐业生产的是驻三边的八路军部队。1940年春,驻三边警一团武力收回苟池盐湖,筑盐坝子280块。同年秋,八路军359旅四支队2000余名指战员在司令员苏鳌、政委龙炳初(一说贺新智)的率领下开到定边盐场堡驻防打盐。部队指战员自己动手,修田整畦,进行盐田建设,至年底,修筑盐坝子801块。1941年,盐务局组织部队机关三四千人投入盐业生产,产盐62万驮(每驮150斤,每斤24两),创造了空前纪录。1943年,盐务局又组织部队4000人在老池临时打盐,计划年产盐40万驮,实际完成产盐60万驮,完成计划的150%。另外,359旅(警备区)建立了盐井10个,1941年上半年三个月产盐220石,出售183石11 。1942年,警一团打盐共计28494驮12。军队的参与,增加了盐业生产的劳动力,保证了盐产量。1941年和1943年是抗战时期盐产量的两个高峰年。1942年盐产量下降,仅产271617驮。究其原因,是由于1942年打盐部队撤走,生产方针改为“以民生产为主,以部队生产为辅”,“劳动力不足使用”。这表明,部队不参加生产是导致食盐减产的主要原因。1944年,盐产量265262驮。1945年,盐产量242528驮。通过资料可以看出,两个最高产量年份中,部队产盐占总产量的50%以上,说明部队是盐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二)部队参与食盐运销工作

194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布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运销食盐的决定》指出,食盐运销的意义在于“解决陕甘晋广大人民食盐的困难,同时食盐产销也就成为发展边区经济最重要的一部分”。为加强领导,保证任务落实,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组织边区食盐运销委员会,以高岗、高自立、肖劲光、叶季壮、朱理治同志为委员,高岗同志为主任,高自立同志为副主任。并由政府委任阎红彥、习仲勋、王维舟、贺晋年、王震等同志为运销食盐的各路司令”。在食盐运销委员会中,有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边区保安司令高岗、边区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中央军委后勤部长叶季壮三位部队委员,军职干部占委员会人员总数的60%,五路运盐司令均为旅长或政委,足见中共中央对军队运盐的重视程度。边区政府在1941年5月26日发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动员边区人民运销六十万驮食盐的决定》中指出,“边区一级已决定组织食盐督运委员会,以高岗同志为主会委员”。说明运盐工作主要由部队干部领导。为保证运盐的牲口、车辆等运输工具的正常投入,1941年7月5日,边区政府和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即留守兵团)联合发布《陕甘宁边区政府、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通令——各机关、部队不得拉用或留难运盐牲口、车辆》强调,“凡在边区运盐的牲口和车辆,各部队、各机关一律不得拉差或留难”。特别是1942年底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以后,边区部队积极执行西北局的指示,更加努力参与运盐。食盐运销运动中,中直、军直单位带头,部队积极参加食盐运销运动。1943年8月,中直、军直机关各单位组织150头驮骡、40辆大车及驴等相当于500头牲口的输运力量开赴盐池运盐。为了提高军民运盐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中直、军直运盐队还开展了劳动竞赛。中直和军直运盐大队32辆大车,一次运盐41170斤11 。边区八路军也积极参与食盐运输工作,如“359旅组织800匹马、骡、驴,400名运输员,43个骡马店,280名生产人员的强大生产军”。1943年计划“每个牲口驮盐获利一万元”。为鼓励运盐,359旅还制定了奖励措施,推动运盐工作的开展。1943年4月至10月,358旅共运盐202840斤。1942年,警三旅运输大队运盐42.8万斤。由上述可知,部队是边区运盐的主要力量之一

四、边区部队参与盐业产销取得的成效

(一)推动了边区的盐业生产和运销

参加盐业生产的部队开展劳动竞赛,推动了边区盐业的生产。那些“保护河防、保护边防的国防军,生产战线上的劳动军”响应“创造劳动英雄”的号召,在盐池开展劳动竞赛,努力加快生产,官兵中涌现出很多劳动模范。为保证完成盐业生产任务,部队首长亲临盐场指导生产,党政军民团结打盐,加紧生产。王维舟同志曾视察盐池并“慰问各打盐队”,“鼓励大家打好盐,各机关学校打盐队在王旅长的鼓励下,当即相互提出竞赛,打盐的速度增加一倍,定边二区打盐队70余人,半天内打盐三百数十驮。盐务局根据王旅长指示,试用摇篮木轨车运盐,效率提高”。三边党政军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多次进行突击打盐,1948年6月“为抢打盐池的老湖盐,地委特动员定、盐二县党政军1700余人参加此项工作……正在整训中的部队同志也抽调了三百人前去捞盐”。经过党政军民的努力,盐产量大增,老池一天产盐就达万驮

盐池驻军还破除‘耕牛不能驮盐的旧习,创新方法,利用耕牛在农闲时间运盐”。该部官兵“用43条耕牛组成运盐队,仅八月份就运盐两次,共运盐12057斤,获利146463元”。部队用耕牛运盐,带动了三边民众的运盐热情。盐池当地政府和民众仿效部队,组织牛、驴运盐,全县各区共组织200头牛,机关买牛39头。牛力运盐成功后,政府又给群众发放贷款5万元,用于买牛运盐11 。部队参与盐的运输是以其行动向边区党政军和人民表达了支持运盐工作的态度,也就直接落实边区党政军关于通督运食盐的指示和通知精神,使全边区的运盐运动迅速掀起了高潮,运销食盐数量逐年增加。盐的运销数量方面,1938年运销7万驮,1939年运销19万驮,1940年运销23万驮,1941年运盐299068驮,1942年运销241721驮12 ,1943年督销38万驮,1944年运盐43万驮13 ,1945年运销30万驮14。对于1941年运盐近30万驮的成绩,贺龙同志评价道:“运出去30万驮,去年运盐成功了,有些成绩。这是我们军政民成绩,是军队、老百姓大家动手。运出将近30万驮的盐,这解决了我们很大的问题,公与私的问题都解决了,农民得到了钱,公家也解决了问题。”“运出30万驮(盐),就值四亿五千万元,就如中国的人口一样多,就等于全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有一元钱。”

(二)增加了部队收益和邊区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朱德总司令命令“边区军队进行工业、农业、运输业各方面的生产工作,以丰富的劳动力投入有用的活动,密切军民关系,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帮助边区建设”。通过盐业生产使部队实现了生产自给的任务,“奠定连队生产改善给养的基础”,“使官兵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产运动的好处,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是,“有了收入盈余,补助了部队经费的开支”。以此还减少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

由于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有着巨大的市场,边区又有丰富的食盐资源,产盐销盐有着巨大的利润,可以直接为部队带来巨大的收益。1941年1—5月,定边县军事系统359旅直属队等八个单位共2850人参与打盐,售盐收入1150454元,去除247400.27元,盈余903053.73元。1942年,警一团打盐28494驮,收入118250.10元,归本单位38428.85元,交供给处79821.25元

边区部队参与打盐与运盐,直接支持了边区政府有关“公盐代金”工作的开展。“公盐代金”是一种临时捐,是临时动员人民帮助政府的劳役,而并非税收。1941年,边区驻三边军队将所打盐6万驮交给政府,政府为完成此运销任务,将其分配给群众,有些家庭没有运盐能力,需请人代运完成任务。如无人承担这些运盐任务,无力运盐的群众就更加困难,部队承担运盐后,既增加了公盐代金的收入,又解决了无力运盐群众的困难。征收公盐代金券实际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因为人民生产的收入是实物形式,如果盐价涨了,其他的实物价格也会涨,故形式上的货币数量交纳要增多,但人民实际的负担并未增加,而且比实际要减少三分之一的负担

而且,食盐的运销增加了盐税和公盐代金收入,其详情见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盐税在工商税中占很大比重,1937年占工商税的100%,大多数年份都在46%以上,特别是在抗战最困难的1940年和1941年,分别占56.8%和46.3%。1942年到1945年,由于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工商税源增多,盐税所占比例虽有所降低,但是盐税金额在逐年上涨,1945年在工商税中所占比例仍有三分之一以上。从表2可以看出,公盐代金券收入总额在逐年增加,对增加财政收入起了很大的作用。以上两项金额的上涨,增加了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收入,减轻了边区财政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同时,部队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减少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更密切了军民关系。

(三)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

陕甘宁边区部队积极参与盐业的管理和生产运销,保证了边区食盐市场的稳定和有序。部队积极参加打盐,增加了边区的财政收入,盐税从1940年的44060元增加到1945年的178187842元,为边区稳定金融秩序和平抑物价作出了贡献。为了保证边区食盐的出口,1942年9月边区对国统区的食盐实行专卖和统销,食盐成为重要的出口贸易品。食盐出口为边区换回了大量的货币和物资,从盐业公司成立到1942年10月,其换回法币4800万元,土布2万匹以上。陇东是边区食盐外销的口岸,1944年1—11月,出口盐19996435.50斤,以及其他物资,换回布匹450514匹、棉花112075斤,另还有西安的西药品、平凉的五金等。在稳定物价和金融方面,食盐外销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盐业公司1944年的总结报告提到:“相当的稳定金融,食盐统销以后出口额增加了,并由于有计划的管理,得了外汇,支撑了银行的外汇基金,今年上半年盐业公司所收的外汇,主要就是区拨付给当地银行供外汇兑换之用”,“外销食盐数目这样大,除换取物资外,大部分都是收入法币的,其数相当不小”

边区部队支持和参与盐务工作也改善了边区百姓的生活。1940年边区发生盐荒,“遭遇大旱和水灾,全年没有产盐,来源断绝。存盐食尽,盐价飞涨,大大影响了抗战民生”。部队参与食盐生产和运销,为边区提供了稳定的食盐,解决了盐荒,满足了人民的食用需要。打盐改善了盐民的生活,如流落到三边的难民何富有通过打盐致富,“一年收入除全家消费外,现尚存现款1800元,羊卅只、牛二头、马二匹,居然成小富户”。运销食盐也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延安运输队长刘永祥,原来是贫农,从事盐运后,发家致富,除有大量财产外,在南区合作社还有200多万元的股金,变成了富农。抗战时期边区食盐的生产和运销,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直接提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了群众的物质需要。

(四)加强党政军民团结,落实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政策,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

部队积极参与边区盐务工作,不仅为食盐的生产和运销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还赢得了边区党政的赞誉,边区政府对其工作给予积极配合,生活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为了保证三边食盐生产部队的军粮供应,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发布《关于运送粮食到三边的训令》:“查三边生产部队之粮食供给,关系军事与盐业生产甚大,故粮食局及生产动员委员会迭次函电志丹、安塞、曲子、华池等县,着将拨给三边之粮,从速运送。”以此督促志丹等县为食盐生产官兵送粮。为了丰富打盐官兵的文化生活,《解放日报》曾发表题为《盐池产量激增  希望各界帮助文化娱乐工作更为切要》的报道,见报后,延安市平剧院即表示愿意前往盐池演出慰劳生产官兵。这种军拥民和民拥军的新型军民关系的建立,为1943年双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在大生產运动中,边区部队结合整风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特别是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召开以后,边区部队坚决执行西北局有关盐务工作的指示,更加努力参与打盐运盐活动。贺龙要求边区部队从思想上进行整军,号召全体指战员,“拥护党的一元化领导”,提出1943年军民需要努力完成边区运出食盐30万到36万驮的运销任务。在此运动中,边区部队落实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政策,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边区通过大力生产和积极运销食盐,增加了财政和税收,实现了出口食盐换取外币和边区急需物资的目的;稳定了边区的金融和物价,带动了边区民众打盐和运盐的积极性,解决了边区民众的食盐需求,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好多群众因此而富裕起来。同时,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边区得到了实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巩固边区做出了成绩,也为巩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贡献,还为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结合精兵简政,解决自身困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其他抗日根据地部队建设树立了榜样

结合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边区部队大力开展生产和运盐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直军直运盐队曾运盐7天而获利9万元。“青岛部”三连通过运盐改善了生活,仅5月份“共杀了大猪两头,鸡6只,平均每人能吃肉在二斤十两以上。每人每天4钱麻油,两个月吃了24斤猪油,吃白面两次,米粮糕六次,豆腐六次”。通过生产运动,不仅改善了官兵的生活,更是在陕甘宁边区遇到严重财政经济困难时期,增强了官兵坚持生产、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加强了部队自身建设。时任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肖劲光在总结边区部队生产运动的成绩时指出,生产运动“更加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对于过去一切不良的倾向,也大大地克服下去,过去不安心工作的,今天不愿离开部队了;贪污堕落的现象,今天是稀之又罕了;逃亡的现象,虽然没有全部消灭,但也大大地减少了。在学习方面,同样的是没有放松,而且更加紧军事政治文化水平,一般的提高了一步”。通过盐业生产,加强了部队的自身建设,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此项做法为其他抗日根据地树立了榜样。比如,绥西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盐业生产,食盐产量增加70万斤。晋西北根据地开展土法熬盐:“晋西北军民食盐向靠外地输入,现在建设巩固根据地的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各地机关部队已掀起土法熬盐热潮。各部队机关把熬盐列入生产计划中,现己取得良好成绩。”“从4月到6月中旬,某部一个熬盐组织熬出970余斤,除一部分自用外,并售得洋六百余元。”通过食盐生产,筹集了部队经费,解决了部队的经济困难,也使其他根据地以此渡过了困难,增强了官兵胜利的信心,保证了部队的稳定,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五、结   语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军占领华北和沿海产盐地区,海盐断绝。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面临盐荒,1940年边区发生盐荒。由于国民党政府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包围,对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和经济封锁,断绝了边区的一切经济外援,使边区财政收入减少了70%以上,加之天灾人祸,使边区财政经济和人民生活遇到空前困难,部队冬无衣,工作人员寒无食,人民饥馑,军民生活陷入严重困难,前线将士也面临着给养的困难。为扭转这一困难局面,渡过难关,坚持持久抗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军政首长、各级政治机关努力领导今年部队中的生产运动,开辟财源、克服困难,争取战争胜利”。为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边区部队积极执行这一命令,支持边区党政的决定,积极参加边区盐业的管理、生产和运销。由于部队对盐务工作的支持,为群众提供了可靠的食盐,打盐、运盐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许多人还通过运销食盐而致富。边区盐业由此产销两旺,盐税成为边区财政收入的第一大税源,食盐成为边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换取了边区境外大量资金和重要战略物资,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物价,并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挫败了其扼杀边区政权的企图。陕甘宁边区盐业的发展,为西北、华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食盐,使抗日军民免遭淡食之苦,又防止了法币流入敌手,也巩固了边币的地位,从经济上支持了抗战。而且,盐业的发展,为部队筹集了经费,也为边区和敌后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弹药、制造行业等)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可以说,“多打粮食是抗战,多产销食盐也是抗战”。需要强调的是,部队对边区盐务事业的贡献,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形象和实际影响力,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和执政理念,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地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义在全国取得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和进行经济建设,培养了管理能力,积累了执政经验。

(责任编辑:邓  军)

Abstract: In 1940,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alt shortage occurred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suspended the pay and provisions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and the New Fourth Army, imposed strict military and economic blockades on the border areas, which caused the fiscal revenue of the border areas reduced by more than 70% and seriously lack of materials for peoples lives and military use. In 1941, the Japanese army carried out a more violent military attack and the troops suffered serious losses and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also suffered serious crisis and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reverse this situation, the border troop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alt industry in the border area, thus increased the fiscal revenue of the border areas and exchanged salt for important strategic materials overseas, and the peoples lives were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production provided funds and military production materials for the troops, enhanced the military strength of the peoples army, consolidated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partial govern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the partys governance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 the Eighth Route Army; Shaanxi-Gansu-Ning; salt industry

猜你喜欢
运销三边盐业
当代煤炭企业运销信息化管理问题与创新路径
三角形中线与高之间的三个几何不等式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走三边
煤炭运销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探析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夹缝中求发展:高阳商会与土布运销
三 边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