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琼 李娜(通讯作者)
401420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理学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形成血栓ACS,是冠心病多种类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1]。
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ACS 患者51 例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ACS患者51例为研究组。均符合ACS 判定标准,发病后及时送往我院,且均为初次发病。排除有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男32 例,女19 例,年龄26~80岁,平均(39.6±4.1)岁;心肌梗死24例,非ST段抬高型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 例。研究组男29 例,女22 例,年龄25~78 岁,平均(38.7±3.4)岁;其中心肌梗死22 例,非ST 段抬高型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呼吸、体温、血压、意识等体征的检查,初步评估病情。告知家属前去挂号和缴费,急诊部门采取急救措施治疗。护理人员引导家属办理检查和入院手续,根据患者病情召集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安排患者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为ACS 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即在收到急诊信息后就展开器械、药品、仪器和平车等准备工作,提前通知急诊分诊部门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患者送到急诊科后,立即进行18 导联心电图检查(ST-EMI),召集心血管内科医师紧急会诊。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做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抽取患者血液送检血常规、血气分析,检查肝、肾功能和肌钙蛋白水平,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调节电解质平衡,必要的患者可在病床旁为患者做X 线检查。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给予高流量吸氧护理,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会诊医师经沟通后确定患者去向,无PCI 溶栓指征的患者入住心血管内科。需要溶栓的患者入住CCU,30 min 进行溶栓治疗,溶栓不成功者做PCI 后,入住CCU。对于需要PCI 的患者,需完成术前准备,家属签署同意书,电话通知上级和手术医生、护士、DSA,尽快送患者入DSA,完成PCI后入住CCU。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到接受急救治疗的时间。
观察指标:以两组ACS 患者急救效率(从入院到接受急救治疗的时间)和生存质量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标准参照简易量表SF-36进行,在患者接受治疗1周后开始进行评估,分值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成正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ACS 患者的急救效率比较:对照组51 例患者中,在入院1 h 内接受治疗22 例(43.14%),在1~3 h 内接受治疗16 例(31.37%),3 h 后 接 受 治 疗13 例(25.49%)。研究组在入院1 h 内接受治疗38例(74.51%),在1~3 h内接受治疗10例(19.61%),3 h后接受治疗3例(5.88%)。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两组ACS 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ACS 患者51 例经急救治疗1周后,平均生理功能评分为(80.01±7.28)分,活力评分为(66.14±3.28)分,情感职能评分为(62.06±1.5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3.22±1.59)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2.13±3.81)分,总体质量评分为(51.43±9.24)分。研究组平均生理功能评分为(91.03±6.46)分,活力评分为(81.34±2.37)分,情感职能评分为(80.06±2.6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1.16±3.31)分,精神健康评分为(80.42±3.39)分,总体质量评分为(69.43±10.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明显提高了ACS 患者的急救效率和生存质量,患者可以及时接受急诊治疗,有助于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