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爱的融合

2019-01-16 13:56郭翠霞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探究

郭翠霞

摘 要: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然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低下,普遍无法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主要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探究

社会适应能力在智障儿童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当其与社会相处时最为显著。鉴于此,我们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儿童促使他们尽可能地与社会相结合,是当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多数智力障碍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会因为智力障碍儿童身体有残疾,不愿意将他们带出家门接触外面的世界,并对其照顾十分周到。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会增加家庭的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智力障碍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利于智力障碍儿童发展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们国家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除了最明显的智力发展因素以外,还有生活环境的影响。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生活环境和学校是影响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但是,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离不开他们的父母。因为,智力障碍儿童接触最多的人便是他们的父母,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对其生命态度,决定了智力障碍儿童的社會适应能力。另外,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同类智力障碍男童要比女童的适应能力要强得多,但是在自我管理方面恰恰相反。可以说,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为,教师除了会教授智力障碍儿童知识以外,还会教授他们怎样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借此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和学习成绩。

三、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策略

1.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智力障碍儿童创设真实的体验情景,促使其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提高主动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详细地说,我们在应用这种体验法时,应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需求,以及他们表达的内容,为其选择恰当的情景。例如,笔者为智力障碍儿童创设了餐厅用餐情景,具体内容是引导智力障碍儿童表达出自己在饥饿时,肚子的反应和口渴时的反应,并能积极主动地表达出来。同时,培养他们在就餐完毕后的个人卫生习惯。小孙同学说话语无伦次,且声音很小,笔者要求小孙在吃完东西后,大声向笔者表达要餐巾纸,以及洗手等内容语言,可以在表达自己肚子饿了时,说出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小李同学在说话时,不敢看着对方说话,教师就可以要求小李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看向自己。这样的情景体验法,除了可以使智力障碍儿童处于一种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进步状态外,更加可以使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家居生活训练法

家居生活训练法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一日生活节律为智力障碍儿童合理安排家居全日生活作息或者半日生活作息。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生活自理和生活体能训练,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居生活训练法中得到相对应的学习训练,借此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详细地说,这种训练法需要教师选择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体能等方面具有相同点,且存在较大差异的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训练。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需要根据家居活动的内容,将生活自理以及生活化体能内容融入其中,如在早起阶段锻炼智力障碍儿童穿衣能力,在用餐期间锻炼儿童端汤能力,促使智力障碍儿童可以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得到提升。

具体训练安排表如下:

总之,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拿出百分之二百的耐心和爱心关心他们,使他们为尽快地适应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君月,杨福义.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18(10).

[2]夏健思,袁茵.智力障碍新生学校环境适应的教育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9).

注:本文系一般规划课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GS[2019]GHB0460)。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作用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