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历史课堂的“显性”缺失与“隐性”涵育

2019-01-16 13:56陈姜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家国情怀显性

陈姜

摘 要:家国情怀的落地生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显性”缺失。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选取、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在“隐性”涵育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期实现历史学科应有的职责与追求。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课堂;显性缺失;隐性涵育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的“显性”缺失

现实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历史课堂存在着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教学,而严重忽视学科教学中育人功能的问题,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显性”缺失。

(一)教学内容:有“文”无“趣”,空洞乏味

目前教科书文本的语言抽象、乏味,构筑的历史事件内容干瘪、无趣。这样的历史教科书,无视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之情完全剥离。学生感觉历史只是一堆乏味的历史结论,他们自然不愿意走进历史的殿堂,不愿主动形成历史意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变本加厉地补充了更多的文字史料,似乎不选取大量的史料,就无法讲清楚某个历史事件一样,从而让学生完全陷入了史料阅读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二)教学过程:有“师”无“生”,自娱自乐

从教育学的视野来看,“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教学过程应是师生有机互动,是教师引领学生回到逝去的历史时空,“在知识的探求、内涵发展、意义的追寻、价值的体悟中沉潜深思、潜移默化,来体认价值、涵育意识、培植素质、健全人格”。遗憾的是,很多历史课堂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教师讲得激情慷慨,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好似看戏看得乏味无比的观众一样。

(三)教学评价:有“分”无“人”,舍本逐末

历史是人的历史,必须有人的参与,历史才能更丰富、更具意义。同样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历史课堂也是有人的课堂,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教师都要因人而异,要眼中有人。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否则,教师的课堂就干巴巴的只有史料,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只剩下冷冰冰的分数。失去了人的课堂,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教师很容易把充满人文意蕴的历史课堂变成公式化、程序化的实验课堂。

二、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意蕴

(一)现实镜像的追问反思

法国学者西蒙娜·薇依指出,没有历史就没有祖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带着生命体验去研究历史,使他们相互朗照。然而,近年來部分历史无知者拿民族伤痕开玩笑,演艺界部分艺人无底线地调侃历史,引发富有爱国良知和正义感的人们的极大愤慨。民族精神和国家尊严不容亵渎,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应该坚守的底线。这一问题根源,在于这一部分人家国情怀的缺失,无法正确地回顾和尊重自己民族的历史。我们有责任向青少年提供家国情怀这一营养,并且在与善恶相关的真正视角中展示。

(二)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如果只是直白、生硬、说教式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会让学生生厌。一位教师在处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一课时,大胆地重组教材知识,以“余光中的回家之路”为线索,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用一首《乡愁》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思绪飞扬、情感得以触动。紧接着引用了于右任的“生不能回家,死亦《望大陆》”,让学生感受到台湾游子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随后教师相继展示几则余光中回家的材料,层层设问、步步紧逼,拨动学生心弦的同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熏陶的无痕之径

最高明的精神境界,并不是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家国情怀是涵养学生精神气质的食粮,以滋养学生成长为主要目的。用思想点燃课堂,让学生在文字中深切触摸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感受曾经的荣光以及遭受过的屈辱,激发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的教育,就是要强调学生重视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系天下。“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通过这样的历史课堂,实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三、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的“隐性”涵育

学科知识是培育家国情怀的载体。历史学科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主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内容选取、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在“隐性”涵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建构移情路径,让家国情怀得以体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体验,主要让学生通过激发兴趣、古今连横、体验内化等几个环节来实现。

1.激趣怡情,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唯有当前活生生的兴趣才能推动我们去寻求对过去事实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之外已经通过电视节目、通俗读物、游戏动漫、戏曲等对历史有所了解,历史教师要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人为核心或以历史事件为核心的阐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学习。如讲述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时,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相关纪录片导入新课,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延伸至过去的历史时空,从“小家”扩展到“国家”,“家”与“国”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熟悉而陌生的新鲜感中开始学习。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家国情怀显性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