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寄语三年,我们做了什么?

2019-01-16 05:39黄立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职校

黄立

摘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以下简称“高新工程”)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魂育人,创新卓越,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献上华彩乐章。我校将认真践行教育部长的题词。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创新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血液!

关键词:职校;办学精神;办学模式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到高新工程,作秋季开学视察督导,受学生邀请,在学校雏创空间欣然挥毫,寄予厚望。一晃三年,高新工程做了什么?或许,十几天前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高新工程名列其中,就是最好的答案。共筑职教梦,唱响新时代!领会部长寄语,落实部长题词,高新工程在行动,三年卓越前行,三年精彩贡献!

一、高新工程贡献了一种职教办学模式

“园区有多大,学校就有多大。”高新工程处在高新园区核心位置(麓谷),不仅只是地域优势,作为高新区管委会举办的唯一一所公办职业中专,也不只是政策与人财物的优势。学校立足园区,服务园区,把根深深扎进园区这片沃土,发挥先天优势,用足用好政策;与时俱进,“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技术资源、能工巧匠、企业文化,兼容并蓄;对接园区六大主要产业和12条产业链,精心设置与调整专业,突出主干,抓点提线展面,枝叶伸进企业,实施“叶面施肥”工程,目前四个专业大类12个专业,势头挺好,可谓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高新工程做到了其“实”,更是做到了其“里”,把“虚”做“实”。高新工程的办学渐成模式,也成为一种现象,一种理念。如果说一定要界定出一种模式的话,可以称之为中职教育的“长沙高新模式”,这也是部长题词时一些媒体给的定义,如果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则可以称之为“麓谷模式”,即职业教育是前沿科技、主要产业、先进理念、未来工匠诸多元素的汇集,高新工程也正在朝此方向前进!

二、高新工程贡献了一种办学精神

中职教育的曾经艰辛已成为高新工程的宝贵财富,谈起过往,津津乐道。部长的题词,是对今天高新工程的肯定与对未来的期待,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党中央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其实,熟悉高新工程过去与今天的老师们最清楚,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这条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地域与时间,也是精神血脉。

艰苦条件下求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今天求卓越更创新卓越。“办法总比困难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招生十百,百校千家,千山万水”、“莫畏职教难,要有铜头铁嘴橡皮肚”……这是数年前高新工程的流行语。

今天,环境、条件、待遇已不可同日而语,长沙高新区对职业教育的厚爱有目共睹,可谓“身在福中”。难能可贵的是,地方还是这个地方,教育还是这个教育,某种程度上说,人还是这般人。“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成功有我,功成不必有我”、“不要问学校给了我什么,而是我给学校做了什么”、“党员是示范,行政做表率,教师争名师,学生攻专长”……

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述,已经不重要;用什么样的话语来表达,同样不奢求。高新工程的成长发展历程,就是一种精神的绵延;高新工程今天的卓越与未来美好前景,更是全体高新工程人在党中央号召下奔向中国梦,在部长勉励下奋斗者的写照。

三、高新工程贡献了一所可见卓越的职校

卓越学校何以可见?不只是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新区特殊政策、漂亮的现代化建筑,更多是办学内涵积累的“深厚”与高质量的教育“出口”。

2015年8月,高新工程成为全省首批13所卓越中职学校建设项目之一,其时综合排名为首位。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卓越校建设项目,有明确目标与要求,即到2020年,遴选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就业优势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水平领先”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中长期规划与步骤措施,高新工程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比较宏观的规划,如10多年前在宁乡灰汤召开的职代会,学校报告中预设的目标,在2009年以前全部实现;如2013年提出的“全市一流,全省領先”等等。学校有这种思想准备,有追求的办学目标,在这其间,卓越校建设赋予了高新工程这样一个机会与平台,结合实际,咬定目标不放松,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客观而言,三年建设期已到,仔细对照标准,高新工程的各项指标是符合要求的,诸多指标或数据在全省甚至全国职教系统是排得上号与靠前的。

如果按时间段划分,高新工程的卓越校建设三年,可以说是学校发展最快、办学最有内涵、教育最有质量的一个周期,现在更是提出“高位发展”。其中理由很多,但其中两点很明了,卓越校建设本身就是过程考核与目标建设,部长的题词就是最大的鼓励,最明晰的导向。

“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高新工程完全可以用几个层面的数据说话,一是教师,“匠心育匠人”,专业教师的实力,无论团队与个人,实力摆在那里,参加“省培”、“国培”,比例全省最靠前;有“名师”、“大师”称号的,比例与数量也是最前位置,包括文化课教师都拼出了一方天地。

二是学生,“只只蚂蚁捉上树”。窥斑见豹,仅以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为例,参加了全部11届“国赛”,共获得7金15银25铜,获奖学生89人(次),奖牌数尤其是金牌,获奖学生数量在全省遥遥领先,在全国也有一定位置。重要的是其非同一般的比赛与影响,熟悉比赛的都知道,国赛何其艰辛,现场何其“惨烈”,获奖学生走出赛场就被大企业与高职院校争抢,因为他们都是未来工匠的好坯子。获奖的80多名学生就是高新工程学子的代表,就是高新工程培育未来工匠的硕果,其背后庞大的队伍与未来发展前景可以想见。

三是学校,“立德崇高,精技惟新”,做事先做人,雏创育新人,是学校育人理念与探索实践。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怎么做,卓越校建设项目完成后怎么走,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艰辛的征程。高新工程有一种“基因”,那就是开拓创新,卓越建设,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建设卓越”,更要“创新卓越”。回头看一下走过的路,高新工程的创新可谓硕果累累,大到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到“全省最美中职生”;远到“三创教育”,近到“雏创空间”,教育中始终坚持创新实践,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培养。回顾部长在雏创空间与学生的交流,最大的肯定也是最满意学生的,就是“创新”。近两年前学校提出的“创新卓越”,就是要在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总书记有诸多重要论述,2014年6月23日就加快职业教育作出指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努力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大会上说,要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2015年6月17日在考察贵州机械工业学校讲话时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部长的寄语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落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落脚点、出发点。

中国梦,职教梦;中国梦,青年梦;中国梦,高新梦!伟大梦想,我们日益走近;伟大梦想,我们人人筑梦!高新教育,美好可期,高新工程,正自信走在奔梦路上。

回顾36年职教历程,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领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想一想部长的寄语,感受省市区各级领导对高新工程的厚爱,看一看高新工程的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再出发!

参考文献

[1] 王学成,党红利,王珣.关于地方高校办学精神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25-27.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职校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术业有专攻的职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