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9-01-16 05:39董姝娜申思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培养策略

董姝娜 申思琪

摘要: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研究和分析区域的基础,是解决各类区域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一些可行性应用策略:基于区域图像和区域背景的教学策略、基于区域探究的小组合作式教学策略、基于学生差异的选择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地理;培养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20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2—0089—04

在《地理教育国家宪章》中,地理学者提出以下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有学者根据地理学的这6个核心问题,提出了地理学科特色的学科能力,即地理空间的定位能力、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察觉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以及地理因素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1]。其中,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位于核心能力之首,它是研究和分析区域的基础,是解决各类区域问题的关键。要掌握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比较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要确定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才能对区域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具有空间定位能力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是学好地理必备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弱,接受难度大,最终在各种测试中区域地理得分少。因此,准确地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采取一定的策略改善学生在空间定位方面的学习状况,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空间定位与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地理空间定位离不开区域位置,不同的研究者在地理空间定位的研究过程中,都涉及区域位置与地理空间定位的关系。一般认为地理空间定位就是确立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区域位置[2]。这样的表述,让地理空间定位与区域位置趋于等同。区域位置需要在地图上落实,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就是要指向地图上确定反映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区域的具体位置是解答相关问题的起点。从这一点讲,地理空间定位就是指对区域图、地形剖面图和经纬线图等地理图像反映的空间位置在区域大背景中的具体定位[3]。综合来看,地理空间定位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各种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具体地理位置。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的能力等[4]。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核心是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用来解答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为什么会在那里,或者发生在那里的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与方法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

二、提升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知识内容层面看,虽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区域地理无相关要求,高中地理课程也无相应的学分及课时分配,但区域地理相关内容在《考試说明》中却有十分明确的要求。从近年来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发现,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通常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

从学科能力培养角度看,针对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重点阐明地理事物的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这一特点,高中地理应将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辩证客观地认识世界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空间能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区域图像和区域背景的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教学策略

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评价过程中,基本上将涉及的区域地理定位问题都落实到地图中去解决。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对区域空间认识的一个重要桥梁。地图相对于地理课本中的文字信息,显得更加形象、直观、简明、生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空间思考和空间理解,全面反映地理知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因此对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大量地球地图空间知识作为先决条件,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构建脑中地图,形成地理底图。

1.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地图教学

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往往都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因此,对于区域地理定位知识的分析,应该利用先整体认识大区域,后各个击破局部地区的原则。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从复杂多样的地球表面中,选取典型区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地理教学案例中开展地图教学[5]。如在“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部分知识讲述过程中,对于地图知识的呈现方式,首先是大尺度的世界地图,然后是完整的中国地图,让学生在较大区域地图中感知青藏地区所处的大环境,对区域范围进行空间相对位置的定位和经纬度位置的定位,让学生形成对于青藏地区位置的整体认识,进而呈现青藏地区的局部地形图,通过局部地形图,利用山脉再次对青藏地区进行区域位置的相对定位。

2.夯实常规地图教学,加强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的地图教学

经过初中经纬网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地理定位的方法。虽然此法在日常学习中较为枯燥,记忆的内容纷繁复杂,但是依然有章可循。教师在讲授经纬线定位时,应整体规划和设计,将知识分解,使它们有机分散,达到心中有“网”,进而进行“点定位”“线定位”“点定面”以及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定位。化大难为小难,逐步消化和吸收。

经纬线定位法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事物分布图而言,规律性不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于区域轮廓、非典型性地理景观和地理图文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试图在学生脑中储备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督促学生重视直观地图知识,熟记重要的地理事物轮廓图,利用好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初步定位。

如学习“中国的区域位置”时,一方面可以借助经纬线和经纬度来确定中国的4个极点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海陆位置关系图,明确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濒临的海域,同时利用中国及其附近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区划图进行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相对位置的定位。另外,还可借助几条重要的经纬线,我国自西到东、北、南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对中国区域位置进行更加精细的定位。

3.堅持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由于学业繁重,加之学校和家庭对于网络、电视、手机的严格控制,很多学生获取热点信息是不及时的。地理事物的发生往往都有其确定的地理区域背景,因此,对于时政热点问题,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区域定位,并根据区域位置和其他区域背景,进行热点问题成因的分析并追踪热点问题的最新发展动向。学生对于鲜活的例子往往是感兴趣的,因此,进行这些过程并从中不断积累,学生能够对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善学善用,从而提高兴趣继续学习。如此良性循环,使得学生形成从区域位置出发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关注地理最核心的人地关系,此举可谓益处良多。

区域图像信息和区域背景知识是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的理论支撑,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将区域背景知识和图像知识分解为各个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强化训练学生对于常规和非常规地图信息的记忆。同时,利用时政热点,进行区域定位的常态化练习,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准确定位具体区域和综合分析、评价区域的能力。

(二)基于区域探究的小组合作式教学策略

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其特有的育人功能的表现[6]。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区域地理方面丢分一方面是由于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差,一方面是因为定位以后对区域的综合分析、探究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大胆地去尝试、设计课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恰能满足此需求。在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学习载体,把学生调查、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纳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及时反馈学习的基本情况,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知识共享、能力互补,在个体与群体思考中自主产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欲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自身区域地图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利用图文信息综合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常以某个小范围为背景和基础,以某区域的地图作为载体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些内容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空间定位以后进行区域综合分析时,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的类型划分可采取自主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在进行区域地理“非洲”一节的教学中,利用自主式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非洲地形图、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图熟悉非洲的地理背景。此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更容易让学生将区域地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在进行自主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为辅。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独立性,因此将不同类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以拼接式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运用该模式,可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划分,让每个小组承担一部分内容的讲解,通过在课堂上的拼接式讲解,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

拼接式小组合作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及时提醒和纠正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总结和归纳。通过对问题进行拼接,设置适合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亲自读图、析图甚至绘图,对于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在培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方式的采用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偏容易和较困难的问题,一般不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时间来看,合作学习往往效率较低,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选择几个重要的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基于学生差异的选择性教学策略

不同年级、层次、性别的个体之间对于学习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平、先天认知方式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上。面对这些差异,教师可从备课、授课、作业布置、课后评价等方向进行有效把控,学会因材施教,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

1.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根据影响学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存在的差异性原因,在区域地理基础教学内容完成后,对于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应该有所区别地进行安排和设计。在备课初,教师要明析学情,分析不同学生在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钻研教材;在备课时,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和课后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得到适合的学习。

对于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储备较好的学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利用各类地理知识进行区域空间迅速定位,引导学生利用经纬网、海陆位置以及海陆轮廓地理知识等,逐步构建脑中地图,或者在脑中地理底图中不断填充和丰富地理知识,进而进行区域综合分析。而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同学,则应该以培养学生区域空间的表象认知和空间知识的积累为主。具体要求在上课过程中多动手绘图、多翻阅看图,通过不同感官,逐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图,形成对地图的感性认知,并逐步建立脑中地图。

2.课后练习的选择与分层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女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想象力优于男生,但是对于地理空间方位、尺度大小和距离的想象能力弱于男生。因此,教师在课后练习的选择上,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女生对于地理空间方位、尺度大小和距离想象能力的训练,加强男生对于地理事物空间形状想象能力的训练。

另外,虽然男生整体的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优于女生,但是对图文信息的精细化处理是弱于女生的。因此课后练习的选择上,可以多督促男生进行知识记忆,布置一些关于精细化地图识记的作业,提高其处理图文信息的细致化程度。而为了培养女生在地理空间方位、尺度大小和距离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需要利用空间方位、尺度大小和距离进行空间定位的练习题,不断强化训练全体同学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只有在课后练习选择上的差异化,学生才能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找到归属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考试评价的多样与分类

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活动评价方式,教师在区域地理考试评价过程中往往习惯沿用传统的笔试作为学生学习唯一的检测手段,以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唯一因素。而学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读图、析图、绘图和图文转换的各个方面,单纯将笔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是不合理的,单纯通过试卷测试学习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地理教师可以自行设置多样的考试评价方式,如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读图、析图和绘图能力的评价等各种方式。

下面以“中国的地形”为例说明选择性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首先,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下内容:中国地形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中国地形对交通发展的影响;中国地形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拓展和延伸。

在课后练习的选择上,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根据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不同走向的重要山脉,并完成“山脉构成地形骨架表”;对于地理学科基础稍好的同学,则要求学生能够补全中国山脉空白图的基本信息,如重要山脉、地形区的名称。同时在该图中标注中国重要的经纬线,并归纳中国重要经纬线穿过的重要地形区;而对于基础好和接受能力很强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记忆重要山脉附近的经纬度信息,并要求学生尝试训练根据重要山脉附近的经纬度信息准确判断山脉名称多人技能。

最后,为了全方位检测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对中国地形部分的知识点考查,除了通过常规的考试题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采用口头表述的方式,定位中国重要的地形区。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鼓励,或者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写出书面的评价语言。

总之,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策略不只上述的这些方面。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应策略,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以浤译.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04).

[2]邱涛.地理空间定位三部曲[J].考试(高考文科版)2005(01).

[3]朱立新.地理空间的定位[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7(01).

[4]赵杰.关于发展中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5]邵志豪.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例举——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J].地理教学,2018(04).

[6]董姝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地理教学,2018(1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Regional Geospatial Positioning Ability

DONG Shuna,SHEN Siqi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32,China)

Abstract:Geospatial positioning ability is the basis of studying and analyzing regions, and the key to solve various regional problems.Combined wit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this paper expounds some feasibl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patial positioning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regional images and regional background,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regional exploration and sel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students differences.

Key words: spatial positioning ability; regional geography; cultivate strategy

[責任编辑:尚欣]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培养策略
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