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41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评价

2019-01-16 07:37杨德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雾化

杨德彬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河南省郑州市 450053

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群体常见疾病,其中80%以上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病原体经口鼻、扁桃体、咽喉引发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发展为肺炎,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及生长发育[1]。目前,临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尚无理想治疗药物,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思路不应局限于抗病毒治疗上,还需增加对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后的病理状态的重视。研究表明,病毒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大量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且细胞因子间存在复杂网络联系,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因此,抗病毒治疗同时,积极改善机体免疫状况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干扰素逐渐应用于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可发挥强效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本文选取8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通过设置对照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存在典型流感表现,并已出现全身衰竭者;排除伴有肝、肾、肺、心等严重原发疾病者;排除纳入研究前已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排除过敏体质或对本文所用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过敏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实验组41例,女20例,男21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2.89±0.74)岁;体温38~41℃,平均体温(39.85±0.52)℃;体质量指数(BMI)14~20 ,平均BMI 18.20±1.89。对照组41例,女19例,男22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年龄(2.75±0.78)岁;体温38~41℃,平均体温(39.12±0.59)℃;BMI 14~21 ,平均BMI 18.47±2.01。本文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且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温、BMI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止咳、退热、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氯化钠溶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626,规格:100ml∶5g)雾化吸入,20ml/次,2次/d;实验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10950053,规格:20μg)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0.5~1.0μg/kg)+生理盐水(5ml),20min/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3~5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总病程、退热及全身症状缓解时间;(2)治疗效果;(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疲劳、呕吐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为临床治愈;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生化指标趋于正常水平为显效;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实验室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为好转;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剧为无效。总有效率=(好转+显效+临床治愈)/总例数×100%[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相关指标 实验组总病程、退热及全身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对比(x±s,h)

2.2 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较对照组(75.6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6.248,P=0.01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625,P=0.429。

3 讨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通常表现为卡他症状、发热等,严重者可影响咽喉、器官、肺部等呼吸相关器官正常功能,易导致上呼吸道黏膜丧失功能,为细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引发二次感染。以往,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多以抗炎、抗感染、吸氧等治疗为主,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其病程相对较长,给患儿造成极大痛苦[4]。此外,部分医师为避免合并细菌感染,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致使抗生素滥用现象频发,造成患儿菌群失调。因此,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儿痛苦相对较小的治疗方案为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当下研究重点课题。

近年来,重组人干扰素α1b凭借其广谱、强效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逐渐得到临床医师认可,广泛应用于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虽已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但对其给药方式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重组人干扰素α1b给药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肌肉注射及雾化吸入。肌肉注射疗效虽好,但考虑患儿为小儿群体,对打针具有恐惧心理,使得依从性受到制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雾化吸入可有效避免肌肉注射引发的疼痛感,且操作较为简便,经呼吸道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局部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欧宝莲学者[5]将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作为对照,对比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及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结果发现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起效较快,且效果更为显著。本文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总病程、退热及全身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充分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明显缩短病程,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促使细胞大量分泌抗病毒蛋白,进而抑制细胞内病毒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抵抗上呼吸道感染,同时还可增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或抵御病毒感染,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安全性良好,适合小儿服用。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本文样本量较小,还需临床多中心、多渠道取样,进一步证实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干扰素病毒性雾化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