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

2019-01-16 07:37郭方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硬膜外

郭方方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手术麻醉科 467000

老年患者因器官组织的退行性变化以及伴有的基础内科疾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低,围术期的风险较大[1]。相较于单纯全麻,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则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小麻醉风险[2]。而在手术过程中,合理控制镇静深度有助于维持术中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的稳定,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本院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镇静深度调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50例,ASA为Ⅰ~Ⅱ级,排除伴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均于我院接受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根据镇静深度调控方法分组:传统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1.1±3.4)岁,麻醉时间134~211min,平均麻醉时间(177.3±21.5)min。研究组130例,男77例,女53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1.5±3.5)岁,麻醉时间130~217min,平均麻醉时间(178.0±23.1)min。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术中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血压、心率,术中若血压或是心率在基础值浮动超过20%,则调节异氟醚或是得普利麻的用量维持镇静深度,术中将患者血压、心率的浮动范围控制在20%以内;手术结束缝皮时停用异氟醚,继续使用得普利麻。研究组:进入手术室前开放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并连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监测术中的麻醉深度,记录BIS基础值。麻醉诱导使用3μg/kg芬太尼、1.5mg/kg得普利麻和0.1mg/kg力月西,术中持续性吸入异氟醚1.0MAC维持麻醉,氧流量为1L/min。在手术过程中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etCO2在30~50mmHg之间,且SpO2≥99%。手术中合理调控得普利麻的用量,将BIS控制在40~55之间;当调节得普利麻的用量到5mg/(kg·h)依然无效的,则调节异氟醚的吸入浓度,调节BIS;在手术结束缝皮时将BIS控制在55~70之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率、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期的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功能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发生率对比 两组在术中均未出现知晓病例;传统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发生率为1.67%;研究组中未出现躁动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异氟醚和得普利麻用量均比传统组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对比(x±s)

注:两组对比,*P<0.05。

2.3 两组苏醒期指标对比 研究组苏醒期的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期指标对比(x±s,min)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中为消除患者的疼痛感、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手术条件所采取的方法。在传统的手术麻醉镇静深度调控中,一般通过观察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对声音、疼痛刺激的反应,结合多年的手术经验来判断镇静深度。方法简单,但是干扰因素多,而且难以准确判断麻醉深度,故而往往会出现麻醉药物用量不准确,引起麻醉并发症等。因此在手术麻醉中合理监控镇静深度十分必要[3]。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且多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低。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术中准确把控镇静深度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单纯全麻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应对较大,术后苏醒慢。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则有助于减少全麻药物用量,以最少的麻醉药物用量完成手术,并且利于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麻醉应激反应。那么,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中,如何有效的控制全麻药物用量则又是另一个难题,寻找更为准确、快捷、有效的方法监测麻醉深度,术中及时对麻醉药物用量进行合理调控,保证麻醉的安全性。

脑电双频指数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脑电图变量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是评估镇静深度的一个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监测镇静深度的最佳无创定量指标之一[4]。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应用BIS监测镇静深度,为手术医师提供准确的患者镇静深度信息,便于了解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从而在术中个体化用药,减少全麻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的尽快苏醒,提高术后的苏醒质量。相较于传统的主要以经验来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BIS不仅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术中的镇静深度,还可反馈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精确调控麻醉药物的输注,使个体化用药成为可能,也最大限度地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5-7]。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异氟醚和得普利麻药物用量均少于传统组,且苏醒期的各个指标均短于传统组,BIS的应用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苏醒质量。在术中知晓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老年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来指导镇静深度的调控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保证麻醉的安全性,促进术后早期苏醒。

猜你喜欢
全麻苏醒硬膜外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