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药物与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临床应用效果探析

2019-01-16 07:3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磺脲类药物抑制剂

许 静

辽宁省新民市市场监督管理五大队药品监管科 110300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且并发症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2型糖尿病“双激素学说”的提出[1],基于此病机理而研发出的新型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了探析磺脲类药物和DPP-Ⅳ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对新民市某医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民市某医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所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无法交流及沟通患者。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2.05±8.4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04±1.40)年。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3.11±8.5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15±1.4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500mg/片)用法用量:随餐服用,500mg/次,3次/d;格列齐特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4694,规格30mg/片)用法用量:口服,30mg/次,1次/d。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Ⅳ抑制剂”治疗。二甲双胍及磺脲类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沙格列汀片(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生产,国药准字J20110029,规格2.5mg/片)用法用量:早餐前服用,5mg/次,1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判断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在用药后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x±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2]。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最为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有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胰岛素等多种具有不同作用特点的降糖药,但是这些药物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且会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3]。

随着专家和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提出2型糖尿病发生之双激素学说[4]。该学说表明,胰高血糖素相对过多和胰岛素缺乏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即双激素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标志。双激素缺陷体现在患者α细胞比例增加、β细胞数量减少。肠道L细胞分泌的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此时胰岛素不再释放,胰高血糖素不再被抑制,两种激素的效应各占一半,GLP-1会被体内的DPP-Ⅳ降解而失去活性。

新型降糖药——DPP-Ⅳ抑制剂则可有效提高患者体内的GLP-1水平,该降糖药一方面增加和延长GLP-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和延长GLP-1对α细胞的作用,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双向调节α、β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拉列汀等均为DPP-Ⅳ抑制剂,近几年已在我国上市。沙格列汀是具有选择性的强效DPP-Ⅳ抑制剂,且口服易吸收,可延长内源性GLP-1持续作用时间,增强降血糖作用。如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FBG、2hPG、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DPP-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确切有效。

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外,还常伴有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同时受高血压、高血脂影响,极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治疗除了降血糖外,还要降低心血管风险。有关临床研究和DPP-Ⅳ抑制剂体外试验显示,DPP-Ⅳ抑制剂可以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减压调脂,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DPP-Ⅳ抑制剂应用于临床的不良反应少,不易出现低血糖风险。

综上所述,磺脲类药物和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但DPP-Ⅳ抑制剂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磺脲类药物抑制剂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