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萧洪,王 舒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73;2.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5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天津 30019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发性高血压(EH)在全球范围肆意蔓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数据显示[1],高血压正逐步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2012-2015 年我国≥18 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粗率)为27.9%。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近年来,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仅分别为51.6%、45.8%和16.8%,血压控制情况仍不理想,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负担,因此中国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极为重视。当前临床上以西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高血压治疗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患者依从性、耐药性下降,药物毒副作用大等,因此国内外学者把研究重点转向非药物治疗。
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体系,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将其应用于降压领域的研究,以期从整体上调节高血压患者的全身状况,促进血压达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高血压病在中医归属“头痛、眩晕”等范畴,有肝阳上亢型、气虚痰浊型、肝肾阴虚型等。多由神经原因导致,如忧郁恼怒、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饮食上大量摄入烟酒辛辣油腻之物而导致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病人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其标为实证,其本多为肝肾阴虚证。
1.1 肝阳上亢型 该型主要为摄入大量烟酒辛辣、肥甘厚腻,房劳及先天不足等,导致肝失疏泄,患者出现肝阳上亢症候,如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而渴、脉弦等。
1.2 气虚痰浊型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中期,患者正气渐虚,脾肾之气渐衰,后损伤脾胃阳气,以致体内痰浊内生,脾肾之气更虚。出现虚标实之证,头晕头重、胸闷、气短纳减、怠倦乏力或恶心泛吐痰涎,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细滑或虚大而滑。
1.3 肝肾阴虚型与阴阳两虚型 久患高血压者多见,患者出现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或盗汗遗精、自汗盗汗,舌质嫩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型。
针灸作为中医药领域中最广泛的非药物疗法,在降压方面疗效确切,降压平稳,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简、效、廉、小”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针刺疗法可以降低血压负荷,改善血压节律,逆转非杓型血压,保护靶器官损害。但是,治疗高血压时穴位的筛选和时效、量效均有不同。
2.1 针刺单穴 针灸临床中,单穴治疗高血压较为常见,目前研究报道对于单穴降压的研究多集中于人迎、曲池、太冲、风池等。
不同的穴位,降压效果不同。张立娟等[2]对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针刺太冲、曲池、风池穴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均有降压作用,以针刺后即刻降压幅度最大;其中太冲组总降压有效率最高,针刺太冲、曲池在即时降压疗效和长期降压疗效方面均优于其它穴位。
2.1.1 人迎穴 近年来,研究认为高血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海失司、气血化生和运行失常导致的,其核心病机为“气海失司、营运失调”“气海失司”[3]。而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且为脉气之所发处,有调和营卫、通利血脉和稳定血压的功能,针刺该穴可调整机体阴阳,摄纳阳明气血,使气血下降,定眩降压,相关研究也证实人迎穴是治疗高血压确有实效的穴位[4]。郑婕等[5]在对大鼠的实验中,给予双侧人迎穴毫针针刺,发现血压明显降低。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安全简单,并且起效迅速,有良好的即时降压效果,赵然等[6]对53 例高血压患者针刺人迎穴,研究发现有明显治疗效果。目前有明确规范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方法人迎穴直刺25~40 mm,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捻转补法即作用力方向向心为主,小幅度、限度为1/2 转,频率120 次/min,行针1 min,留针30 min,已被临床广泛运用[7]。
2.1.2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属足厥阴肝经输穴,为肝经原穴。有疏理肝气、清肝泻火、镇肝息风、平肝潜阳、清头目、降血压的功效。
针刺太冲穴有明显的及时降压效果。吴焕林等[8]采用双侧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结果发现,太冲穴降压迅速,针刺后20 min 可使血压达到最大降幅,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很好的即时降压效应,并且患者血压越高,针刺后效果越明显。王侠等[9]观察针刺太冲穴的降压效果,结果发现针刺太冲穴短期降压效果与降压药相当,但在改善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方面效果明显(P<0.05)。针刺太冲穴有平肝潜阳,从而达到治标的目的,从而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如眩晕、头痛、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而渴等[10]。
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研究中发现,太冲穴的降压效果优于其他穴位,并可持续显著降低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11]。陈月婷等[12]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太冲配内关同名经配穴对大鼠降压起协同作用,并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累积效应。张江松等[13]的研究都发现,针刺太冲穴可以调节SHR 血压,能持久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并使降压呈现出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
2.1.3 曲池穴 该穴的降压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机制调控血压。曲池穴作为降压的常用穴位之一,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针刺该穴能摄纳阳明气血,使气血下降,可平亢盛之肝阳,镇上逆之邪火,又被称为降压经验穴。目前认为经络的重要载体是神经-内分泌调节通路,当针刺曲池穴后,可以激活脑内抑制性神经元,抑制外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导致血浆肾上腺素含量减少,减少血管壁对肾上腺素等物质收缩血管的效应,进而降低血压[14]。
马朝阳等[15]用电针刺激双侧曲池穴,持续降压效果与服药无差异,用电针针刺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双侧曲池穴,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电针刺激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邹艳等[16]采用捻转补泻法针刺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患者双侧曲池穴,待患者感到肘臂酸、麻、胀得气时行捻转补泻法,结果显示患者收缩压下降较快,针刺10 min 即可起效,而舒张压下降较慢。何琪华[17]对92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电针曲池穴治疗,结果发现针刺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除了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血浆NPY、NT 含量。吴远华等[18]认为曲池、太冲两穴降压机制和环节不同,曲池穴降压效果优于太冲穴。
2.1.4 风池穴 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疏肝利胆、通利血脉的作用,可以调节脑部经络的气血。高血压患者一般会出现交感神经敏感性增强,而针刺风池穴具有双向神经敏感性的作用,从而有降低交感神经敏感性,达到调整血压的作用[19]。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高血压患者肝气生发太过,易产生头痛、眩晕等风证,针刺风池可使治疗上述风证。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可调节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使其由兴奋变为抑制,近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周围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降低,并通过影响ET、TNF-α、NO、ADMA 等的含量,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陈邦国等[20]针刺风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疗效好,且降压作用比较稳定,与王凌云[21]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一致。。TNF-α 是由巨噬细胞产生,可以趋化成纤维细胞,并且促使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分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等促进血管硬化和内皮损伤的发生,促进粥样硬化、出血的发生[22]。因此TNF-α 的血清水平与高血压的进展密切相关,Mehaffey E 等[23]认为降低血清TNF-α 水平可以阻滞高血压继续进展,同时也是治疗有效的标志之一。尤阳等[2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位可以明显降低患者TNF-α 水平,显著提高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降压作用。尽管针刺风池穴可治疗高血压病,但目前风池穴具体的针刺角度、深度尚缺乏量化,尚缺乏对降压穴位的精筛和比较。
2.2 多穴配伍
2.2.1 两穴合用 朱广旗等[25]针刺太冲、曲池穴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又因类型不同,故降压效果不同,痰湿壅盛组和肝火亢盛组降压疗效显著优于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P<0.01),而阴虚阳亢组优于阴阳两虚组(P<0.01)。
穆晓红等[26]研究中治疗组选取太冲、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法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P<0.05),该结果与彭德军[27]研究一致。
2.2.2 针刺组方穴位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石学敏院士带领的团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立了以人迎为主穴,合谷、太冲、曲池和足三里为配穴的针刺降压配伍、具有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法[28-30],选穴处方合理,同时兼顾经络的特异性和穴位的生理解剖特点,经临床试验证实其具有良好降压效果。
利小华等[31]使用针刺降压法治疗60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随访1 个月和3个月的24 h 动态血压监测的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平滑指数、夜间血压节律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1 个月和3 个月时的24 h 动态血压监测的24 h 平均血压、24 h 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24 h 平滑指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能平稳降压,并保持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黄凡等[32]采用组方治疗高血压病,治疗组在服用降压药的基础上针刺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仅为60.0%,结果显示针刺降压疗效显著。王幸等[33]采用针刺九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百会、风池行平补平泻法,曲池、降压穴、太冲行泻法,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2.46%,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
2.2.3 多穴针刺 王素文等[34]通过针刺多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穴选用双侧风池、血海、曲池、合谷、太冲。肝阳上亢证选取行间,阴虚阳亢证选取双侧肝俞、肾俞,痰瘀互结证选取双侧丰隆、阴陵泉,阴阳两虚证选取关元、双侧足三里。对比西药组和汤药组疗效,结果显示,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汤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血压监测指标较西药组和汤药组明显改善(P<0.05)。故认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显著,能较好地降低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杨玥[35]用多穴治疗高血压,针刺双侧人迎、合谷、足三里、曲池、太冲,对比常规针刺组方(人迎、曲池、三阴交、风池、足三里),药物治疗组为氢氯噻嗪。结果显示,针灸组方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发现针灸组方针刺法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3 针刺加灸 白如玉[36]在对颈源性高血压患者行针刺结合艾灸,针刺取穴:颈椎夹脊(双侧)、风池(双)百会、大椎,在留针期间,取艾条点燃一端,在风池穴位及百会穴处行温和灸。结果发现针刺加灸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吴清明等[37]对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与降压药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针刺能更好地改善症状,保护靶器官。
2.4 针刺结合推拿 温寿浩等[38]采用针刺加推拿的方法治疗高血压,通过针刺推拿患者的曲池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以及凤池穴,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对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程。因高血压发病的复杂因素,单靶点治疗已不能很好的发挥临床疗效,从不同层面多靶点、多通道的分析作用机制可以探索到最佳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的发病病机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这四类多见,根据中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的临床治疗大多从肝论治,应平肝潜阳、滋阴平肝;痰瘀互阻型需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阴阳两虚型则应滋阴补阳、调和脏腑。
针灸是一种以中医传统的经络学说作为辨证论治理论依据的治疗方法,所以在选穴处方上,也是根据不同穴位的特点进行选择,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针刺的穴位效应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某个通路或靶点来治疗疾病,而是作用于不同系统的不同成分因子,激发不同的机制通路来获得最佳疗效。风池、血海正是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来取穴;而风池为胆经之穴,内含肝经,其位于头后枕部,亦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起到畅达经络气机之作用;合谷、曲池平冲降逆,泻人体多余气血,平衡血压;大肠经合谷穴和肝经太冲穴为四关总穴,两者相配,不仅能调和阴阳,沟通上下,畅达气血,还可交联脏腑而达到平衡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之功效,且太冲穴亦为冲脉之支别处,与冲脉、肾脉两脉脉气相和,故针刺太冲亦有调理冲、肾脉之功。
尽管目前针刺降压在临床上已取得许多成果,但在针刺降压的机制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且在穴位的筛选上多从中医角度分析,并没有现代医学理论作为依据,而且针刺单穴降压研究较多,穴位配伍的实验研究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析降压机制的整体性。在不同的实验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是从不同的层面来分析降压的机制,但是目前大多只是针对于分析局部的病变及治疗机理,缺乏连续深入的研究。从针刺治疗的疗程上来讲,大多以短期治疗为主,观察长期疗效的实验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我们更加完善科研实验,深入研究方向,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