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君 胡迎春 王丹平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2.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浪潮的兴起及其衰落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重要的小众旅游市场。在我国,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化,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作为产业转型重要课题的传统工业遗产活化或再利用,也以发展工业旅游的路径成为重振传统老工业基地新的战略选择。因此,在我国开展工业旅游既是旅游领域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具体举措,更是推动“旅游+”战略、推进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国家、社会、地区、工业企业和个体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戴道平,2002;王宝恒,2003;黄芳,2004;Otgaar,2010)。综观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学术界共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旅游概念、影响因素、开发条件和对策等方面(董锁成 等,2015),而国外研究则侧重于工业旅游发展动机、影响效应、公共政策、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张威 等,2014;吴杨 等,2015;马文斌 等,2004),理论贡献比较匮乏,因此在实践层面也一直无法解决为什么工业旅游发展总是成少败多这一根本问题。由于理论的缺位,现实的工业旅游发展难以走上健康的轨道,作为遗产形式存在的工业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而依附于运营中的工业企业的旅游项目也必然成为鸡肋一样的存在。这正是当今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和基本局面。显然,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为工业旅游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为了从理论上认识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以具身理论为指导,采用经验实证的研究路线,力图产生工业旅游新的理论范畴,构建新的理论命题和解释模型,进而拓展旅游体验研究领域并深化相关的理论认识。为此,本文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工业旅游点为标准,共搜集携程网与马蜂窝发布的工业旅游游记208篇,并根据“类型代表性”和“内容丰富度”两个标准筛选出71篇作为本文分析的数据库。游记以“工业旅游点名称首字母-游记来源-发布日期”的形式命名,如“青岛啤酒博物馆(简称青啤),马蜂窝,2015年1月1日发布”表示为“QP-MFW-2015-01-01”。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依循扎根理论的编码规则对资料进行编码,最终提炼出工业旅游具身体验的理论模型。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工业旅游景点的核心吸引力不大?随着深入观察,这个问题不断地被一个循环论命题所强化:工业旅游景点的核心吸引力之所以不高,其根源在于工业旅游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工业旅游体验的特点,而工业旅游体验(质量)又反过来决定了工业旅游产品的旅游价值。换言之,工业旅游景点与一般的旅游吸引物在体验的身心一体化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工业旅游可能因其依托于工业生产作业的真实场景而使得工业旅游体验面临着巨大的障碍,这便是工业旅游产品的显著特性。那么,这些障碍到底是工业旅游的内在欠缺,还是工业旅游品质提升的潜力所在?当我们将这一问题移至更大的理论范畴去审视时,则进一步发现,这恰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具身理论可以探讨的问题。
具身理论(theory of embodiment)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以诠释性的视角来认识人类是如何获取外部世界知识以建构其内部概念系统的一个新型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关注模拟、情境性的行动和身体状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Barsalon,1999;Brasalon,2008)。具身理论最初仅仅是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辨(殷融 等,2012),近些年来,已经逐步被纳入到实证科学范畴,成为推动实证研究走向情境化的重要理论潮流。
具身理论在探索人类的知觉规律时,把面对外部世界的一体化身心联动看做是形成人的知觉的基本条件。换言之,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于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具身理论认为,认知不能和身体与物理、社会环境间的互动方式相分离,相反,应当植根其中(Goldman et al.,2009)。身体的视、听、嗅、味、肤及运动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身体的这些活动及其与认知对象进行互动,会导致不同的身体体验,而不同的身体体验又造就了认知上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并进而成就不同的人的特质(叶浩生,2014)。
显然,具身理论所强调的认知特点在于人是情境中的人。换言之,在场的情境体验构成了具身理论的本质内核。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身体验是人与情境的面对与回返。这样,具身体验的对象便与身体形成互动的客体,认知不仅基于身体,也依托于情境。人的认知、行为总是发生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认知不仅受限于身体条件,也受限于情境条件,并借助于空间、感知对象等特定情境与身体的互动对认知产生影响(吴俊 等,2017),这一点在具身理论的早期研究中就已经确定了基调。例如,具身认知的早期倡导者Gibson(1979)曾经提出一个“功能可示性”(affordance)概念,用以指代客体展示给个体的一种功能属性,它给个体提供了行动的机会和可能性,而这种机会和可能性又影响了个体对这个客体的知觉。Wilson(2002)对具身认知的各种基本主张进行了整合梳理和重新审视,最终认为具身认知的基本观点包含6个方面,如认知是情境化的,它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中;认知是有时间压力的,它依附于身心与环境的实时交互中;环境对有机体(包括身体和心灵)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它支撑并作用于整个认知过程等。
强调情境对认知即时性影响的另一个依据,还在于情境中的行为必然受到行动个体预设期望的影响。换言之,情境行为是行为个体在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外化其期望并与情境要素反复互动的结果。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real time)的环境中产生的,储存在记忆里的认知信息并非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生动的,同身体的特殊感觉通道相联系。这种情景体验过程完成之后,当个体在语言和思维中使用这些储存的信息时,个体仍然在身体的同一感觉通道模拟该事件(叶浩生,2010)。也就是说,当个体回忆某一场景时,仍然能选择性地模拟出当时体验时的具身场景,如声音、气味等,这便是具身效应,即身体的运动或身体状态的体验或模拟对个体心理在认知、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方面产生的后续作用(伍秋萍 等,2011)。
20世纪90年代,芬兰研究者Veijola等(1994)最早提到旅游所具有的“具身性”特征,并且敏感地将具身理论应用到旅游体验领域,为旅游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近年来,具身理论在旅游研究领域日受重视,旅游体验研究也越来越倾向用具身理论来解释旅游情境中旅游者的身体行为、认知体验,以及旅游者与情境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吴俊 等,2017)。不言而喻,旅游体验会涉及对身体位置和姿势感知的本体感觉,对手臂、肌肉等身体移动感觉的运动觉,以及以眼、耳、鼻、舌、肤的感知为主导的多感官知觉,这3种感觉的共同作用使身体能够在体验旅游对象物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更真实和具象化的体验。从这一点上说,旅游体验必然是具身的,因此,具身认知也许可以成为旅游理论的一个新的支点,从而使人们对旅游现象的独特性拥有更为全面的理论认识。
在具身理论看来,体验主体的充分在场是具身体验的核心和基点。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说,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往往也取决于旅游者的参与度、与情境的融合度以及身心的在场程度。按照Ping等(2009)的研究结论,人们更喜欢相对容易知觉和进行互动的事物。这一观点表明,作为诸多因素当中相对重要和更为综合的一个因素,距离(包括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的远近在很多情景下决定着这种可接近性和易得性。同时,物理距离同样也是心理距离的一种隐喻,物理空间的远近对应心理上的亲疏。由此可见,身体的变量以及身体与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变量的复杂互动关系,日益成为研究人类认知形成机制的关键(叶浩生,2011)。
正是在上述具身认知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本文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待研究的理论假设:工业旅游体验的品质,或者说工业旅游吸引物的魅力,是由工业旅游具身体验的可能性和充分性决定的。该理论假设认为,越是具备具身体验可能性和充分性的工业旅游产品,将越具有更高的旅游价值和吸引力。事实上,这一假设与基于具身理论而对一般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加以衡量时所隐含的理论假设具有一致性。与此同时,这一假设还隐含另一个假设,从而使本假设具有更突出的理论意义:工业旅游产品很可能在提供具身体验时无法达到与一般旅游产品相匹配的可能性和充分性。如果这个假设是真实的并且具有一般性,那么,本文相当于首次将工业旅游产品的具身体验问题置于一个一般的理论视野加以审视和研究,其理论建构意义便由此彰显出来。
基于上述基本理论假设,我们对作为分析单位的71篇游记文本进行多次回返性阅读,一个基本的问题逐渐从文本资料中浮现出来: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问题。为此,研究工作便从这一主题的开放式编码开始,渐次展开一个由开放式编码和轴心式编码构成的二阶段编码过程。开放式编码的操作,由两组研究者分别进行,先将与上述主题相关的符码全部抽取出来,并组织小组讨论,在讨论中不断明确、收敛各符码的含义,将重复性符码进行合并,对无关符码予以删除,然后再加以总结。接下来,对现有资料进行重新审视,进行二次开放式编码,以增进编码的效度。最后,共形成了124个自然概念,完成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化过程。在轴心式编码阶段,结合概念化结果,根据符码之间的相关关系(语义和逻辑)以及具身体验的可能性和充分性两个指标,形成16个新范畴,分别是:功能性障碍、物理障碍、时空障碍、制度障碍、安全障碍、移除困难、障碍克服、障碍遮蔽、参与能力、参与意愿、游客间交往、场景、刺点、感官体验、移情性浸入和具身模拟。这些范畴的生成过程,均依循严格的扎根理论编码操作程序。
受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只以示例的形式分别展示部分开放式编码和轴心式编码的工作过程(见表1)。
表1 开放式与轴心式编码示例(基本)
除了对应于丰富的概念而产生的多个新范畴之外,本阶段共得出了5个主范畴,分别为具身障碍、障碍移除、移情参与、场景组织和具身实现。事实上,这些主范畴所涵盖的现象是工业旅游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曾涉猎的,它们因此也获得了新的理论阐释力。本阶段编码过程所形成的各主范畴与其下位范畴及统领概念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轴心式编码形成的主范畴(扩展)
注:受篇幅所限,表中省略原始符码。
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出新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定性研究中通过范畴化所建立的诸多概念,提供进一步解释现象间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对于工业旅游而言,经过上述概念化过程,启发我们建立以下理论命题:
命题Ⅰ:具身障碍是制约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
命题Ⅱ:借助于障碍移除而实施的场景组织以及旅游者的移情参与是具身实现的途径。
工业旅游产品的本体功能,决定了其存在固有的影响具身体验的产品特性,从而形成了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又由于具身障碍的存在,使得旅游者对工业旅游的多感官体验受到了限制。因此,从逻辑上看,具身障碍的移除就成为解决工业旅游体验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是工业旅游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是内置的而非外生的。因此,要想完全移除具身障碍是不可能的。不过,上述概念化过程所形成的几个新范畴却提供了全面解决工业旅游具身障碍的备择途径:场景组织与移情参与。也就是说,供给方借助场景组织中的障碍克服与遮蔽来提升游客具身体验品质,而需求方则凭借主动的移情参与而提升自身的具身体验。两者相结合的结果,可以使工业旅游体验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从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实践的角度来看,也许这可以成为工业旅游长期以来活而不火、僵而不死状态的理论破解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建立以下工业旅游具身体验模型(见图1)。
图1 具身体验的实现:工业旅游具身体验模型
4.1.1 功能性具身障碍
“游”的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克服身体障碍、实现身心自由的一种精神诉求,从卧游、神游甚至到梦游,体现的都是人类利用自由意志对身心羁绊寻求突破的努力(龚鹏程,2001)。谢彦君(2015)曾将旅游需求实现的客观障碍归纳为空间隔障、时间约束、文化差异、社会责任与身心障碍。不过,即使在讨论这些障碍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障碍事实上也构成了旅游的魅力之源。就一般的旅游产品而言,人们总是会努力将这些障碍最小化。这意味着,旅游必然要面对种种障碍,旅游即为克服存在性障碍而生。
一事物之所以称其为该事物,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它拥有独立而特殊的本体功能,这是存在主义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工业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现象,其吸引物是独立的工业现象,本体功能是工业运营(即产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活动),而衡量这种活动的价值标准则为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销售量等。同时,又由于该工业现象在发挥本体功能时所形成的景观特质,于是,在普通的工业现象基础上,产生了异化的、可观赏或体验的功能,也就是旅游的功能,工业旅游也由此而成为可能。当立足于旅游的角度来衡量其价值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则自然会异化为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进一步体现在游客满意度、愉悦度、回访行为等方面。
功能性障碍即指由本体功能带来的限制旅游者对核心吸引物进行具身体验的障碍。对于工业旅游来说,由于本体功能的限定,旅游活动的设计必须以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为前提。因此,对于一种并非纯然为旅游而存在的工业生产现象,依附于它而展开的旅游活动,也就难以做到让旅游者随心所欲地体验工业作业场景中的各种活动。具身障碍的存在是工业旅游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是由于工业生产与旅游活动二者因本体功能之间的差异而自然形成的结果。
据此,我们根据本体功能和异化功能的维度绘制一个谱系,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旅游的本体障碍
在该图中,排除了纯工业场所和纯旅游场所,仅用以集中表现工业旅游(这显然是工业与旅游的一个混合体)的场所或情境。谱的左端表示工业旅游场所的本体功能强,与之相对,右端则表示工业旅游场所的异化功能强。所有的工业旅游点都可以在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越是靠近左端的工业旅游点,旅游进入性越低,根源在于其本体功能越强,异化的旅游功能就越弱,由此引发的功能性障碍和连带性障碍也越多;越是靠近右端的工业旅游点,其旅游进入性越高,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功能性障碍,因为该场所的本体功能已经接近完全异化,获得了接近于纯旅游景点的本体功能(如工业遗产旅游景区,本文有意将其与工业旅游景区加以区别,视为不同的现象和范畴)。居于该谱中间段的则是工业旅游的主体,是最需要以“工业旅游”视角加以理论审视和实践运作的旅游项目,而其理论问题也最为独特,构成了旅游理论架构的重要一脉。工业旅游体验中存在的大量具身障碍,往往衍生自这种本体功能障碍,由此也使具身障碍成为工业旅游的一个特征。
4.1.2 连带性具身障碍
通过轴心式编码所获得的具身障碍诸范畴中,除了功能性障碍外,还有安全障碍、时空障碍、物理障碍和制度障碍。显然,这些障碍是工业旅游产品供需间的一种矛盾状态。从供给方角度来说,这些被需求方视为障碍的因素,其实是工业运营的一种内在要求和理性设置,取决于其本体功能的独特性。但从游客具身体验的角度出发,这些设置则构成了具身体验无法完美实现的多余设置(暂且不从更深层面探讨这种障碍本身具有双刃剑性质的“赋魅”功能)。通过分析游记资料,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游客总是依据是否影响其具身体验来衡量这些障碍因素并作出价值判断。如图3所示,我们从游客具身感知的角度进一步对可能的障碍因素加以概括,并将其系统地呈现于一个综合框架之下。
不难想象,由于本体功能的限定,工业旅游景区在向游客开放的同时还在运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出于产品生产制作的安全保证,还是对进入一个具有安全隐患场所的游客人身安全的保证,或是考虑到产品的商业秘密,都必须在游客观光区域与工业生产作业区域之间建立安全隔离屏障。这些屏障,有的是某种物理存在,比如在真实生产线外设置玻璃廊道、铁链等隔离设施;有些屏障是制度性的,如进入生产线必须要有工作人员陪同,只能走某些规定线路,需穿消毒服;还有一些屏障则来自于生产与游览在时间节奏上不可避免的不协调,等等。此外,一些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气味、环境等因素,尽管可能会增加游客体验的情境真实性,但是却也可能成为他们具身体验的实质性障碍。这些因功能性障碍而引致的物理障碍、制度障碍、时空障碍和安全障碍,与功能性障碍一起,构成了工业旅游具身体验的消极影响因素。要想提升工业旅游体验的质量,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如前所述,工业旅游是“工业+旅游”的产物,是在工业场所照常发挥运营本体功能的同时,借助于本体功能的异化而实现旅游的过程。在开展工业旅游的不同工业企业中,由于本体功能的不同,可供具身体验的可能性会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本体性的功能障碍及连带性的具身障碍都会有所不同。越是功能性障碍大的工业企业,连带性障碍也会更多、更难以逾越,要想移除这些障碍的难度也越大,如核电站、卫星发射基地在开展工业旅游时存在的具身障碍就比一般的企业要大、要多,移除这种障碍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旅游活动,具身障碍的移除需要设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式。同时应该明白,一些障碍是不可移除的,它们是工业旅游的本体论性质所决定的;而有一些障碍是可以通过克服和遮蔽等手段来消除并进而实现具身体验的。但不管如何,具身障碍并不能彻底消除,否则就不是工业旅游了,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下面是具身障碍移除的几种具体情形。
图3 工业旅游具身体验中的感知障碍
4.2.1 移除困难
在工业旅游中,某些功能性障碍移除不了,这由其本体功能决定;换言之,工业旅游如果没有此类障碍,本质上就不再是真正的工业旅游了。从这一点来看,本体功能性障碍甚至一些连带性具身障碍的存在,可能正是工业旅游的魅力所在。核电站本体功能为电力生产与供应,相应的,核反应堆便成了其核心吸引物。但由于不能近距离观看,需要在周围加上一层一层的铁丝网、栅栏,这些铁丝网和栅栏是不能移除的,这种情况可以划归移除困难之列。
4.2.2 障碍克服
障碍克服是指通过增加设施、设备和服务,或者通过制定一些制度或规定来降低或转移由于工业旅游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本体功能性障碍以及相应引致的连带性具身障碍。通过巧妙地转换这些障碍,可以在保证工业场景真实性的同时转移固有障碍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改善游客体验质量,丰富体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设置观光廊道。设置专用的观光廊道是工业旅游克服具身障碍的常用手法。借助此类设施,游客可以从一个适当的、安全的角度来观看整个作业过程。一堵玻璃墙可以让参观者站在离实际生产过程非常近的地方,但又能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同时也会丰富游客体验。
(2) 配备参观装备。在参观期间,给游客们配备一些保护装备,如安全帽、工作服、安全眼镜或靴子等,不仅会克服某种具身障碍,而且会提升具身体验的仪式感,增加工厂旅游体验的真实性,也让游客确认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区域(Frew,2008)。这些装备所带有的企业独特的符号化标志,也会因其所具有的模仿性质而丰富游客的体验。
(3) 调整参观线路。有很多工业生产环节和场景是不足以唤起旅游者兴趣的。比如,拥有重型机械的工厂旅游,需要引导游客到工厂的局部区域,从而避开过于笨重、乏味的机器(Bregman,2011);厂区范围大的工业旅游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距离较远,或者工艺流程非常复杂,环节多而且彼此独立,或整个过程中只有某些特殊的“点”才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在设计此类工业旅游的参观线路时,可以选择游客感兴趣的高光点来向游客开放。例如:鞍钢工业旅游向游客展示的也是转炉钢花四溅的那一刻;茅台酒厂游客参观的是其包装车间。这些都是为了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要而对游览线路做特殊的组织,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精华,而且也能保证游客的安全。
(4) 指定观景点/拍摄点。景物观赏的位置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观赏效果(谢彦君,2015)。一些工业旅游区单体核心景观规模大,占据空间分散,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观赏点和最佳拍摄点,就能把景观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游客,如“三峡大坝景点中的坛子岭景点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在此不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SX-MFW-2018-01-28)。
(5) 设计内部交通线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营以及游客安全,景区会通过变换多样的交通方式来移除空间和安全障碍,如有些景区规定进入时必须乘坐企业提供的专用交通工具等。如果能够进一步对交通工具进行景观化设计,对交通线路进行精心的串联组合,也会大幅度提升游客体验质量。
4.2.3 障碍遮蔽
(1) 解说展示。通常,获取知识是工业旅游的主要吸引力(Otgaar,2010),能够提供工业知识和工业文化是成功地将一个工业项目改造成一个旅游工厂的重要因素(Lee,2016),因此,精心设计的解说和展示系统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工业知识,发现工业文化之美。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一些工业旅游地能提供十分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过程,尤其是一些动态的展示方式还具有营造展示空间氛围的效果,使游客、展品与空间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对游记文本资料的处理,我们概括出工业旅游的展示方式(见图4)。
图4 工业旅游的展示方式示例
(2) 园区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一般景区的主体内容,景区通常会根据特定主题对单体景观、组合景观进行空间和时间布置。对于工业旅游点来说,巧妙配置富有特色的园区景观,可以在克服工业旅游体验具身障碍的同时产生补偿性价值,增进工业旅游者与景观的互动。在这方面,可以考虑设计一些亲近性景观、相关性景观、叙事性景观和感知性景观来遮蔽工业旅游的具身障碍。具体如下:
第一,亲近性景观。很多情况下,游客对工业旅游产品的直观感受是遥远、僵硬、冰冷,远离世俗生活,既缺乏视觉的冲击力,也不具备情感的感染力,不适合游览,如一些钢铁企业、核电企业。这样的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就应该以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为原则,有意设计一些与游客建立情感联系的园区景观。例如,“展柜中陈列有琳琅满目的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实它们都是煤炭的衍生产品”(TYMT-MFW-2013-10-23)。
第二,相关性景观。工业旅游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企业进行宣传,借此来增加市场占有率。努力把企业自身的产品进行景观化设计,可以给游客留下更深的印象。另外,景区设置的装饰物、雕塑小品要与企业的产品和文化相关,不能脱离企业的大背景,否则会让游客觉得突兀、做作和不可理解。
第三,叙事性景观。叙事性景观就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景观设计,这样可以通过最易被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实现延续文脉和科普教育的目标,将工业产品的文化、历史和知识更好地传达给游客。如山西汾酒文化景区在一处草地上设置了一头汉白玉雕刻的黄牛,牛背上牧童横笛,后面的山石上立有石碑,石碑上题有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直观形象地对这段历史小故事进行了诠释。
第四,感知性景观。在游记资料中,除了普遍的视觉景观对象物外,人们也大量提及其他个人感官体验对象,如声音景观的调性、旋律、意境和表现的内容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效果。触觉景观主要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动手欲望,游客触摸、接触产品,动手参与制作的过程,触摸设备设施等,这些都可能令他们难以忘怀,如“在蒙牛挤奶体验台,可以看看你挤一次牛奶需要花多长时间”(MN-MFW-2016-11-26)。在工业环境中,常常会出现高温、高热、冰冷、潮湿的体感环境,如何有效地将这种环境转化成景观,是工业旅游必须考虑的问题。
(3) 娱乐项目。研究发现,娱乐质量是成功地将一个工业用地改造成一个旅游工厂的3个主要因素之一,如通过DIY项目嵌入,可以促使游客获得具身体验,达到娱乐目的(Lee,2016)。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节事和表演活动,都可以丰富游客的游览内容,增加游客的体验。
在游记文本中,有关具身障碍移除的资料还涉及移情参与和场景组织等主题。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再阐述。
在工作上,王敏似乎没有体现出非常官僚的一面。在同事眼里,他对下属以严厉著称,不接受下属的请托事项,不允许搞“乌烟瘴气”,对工作搞不上去的地方和当事人毫不客气。其上一任秘书戚某跟着他一干就是九年,有三次提拔机会,但王敏明确表态不能“特殊照顾”,直到2012年戚某才得以任用。但王敏的另一面却是娇纵亲属和子女大肆敛财。因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看起来只是作风问题,但长期作风不正,就容易堕入腐败的深渊。
4.3.1 具身体验的内容
工业旅游的具身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通过对游记资料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游客们在描述具身体验状态时往往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感官体验。通过视、听、嗅、味、肤几种感官形成的直接感官体验是更高级的情感和想象活动的基础,既包含直接的生理快感,也是审美体验的出发点。这种快感有时来自于整体氛围形成的某种统合感受,但大多时候可能来自于个别色彩、味道、乐音本身的感受,因为大自然许多造化的单纯形式本身就足以悦人耳目了(谢彦君,2015)。
第二,移情性浸入。统合性的知、情、意心理体验是进一步的感官体验。情感体现了游客的好恶倾向,引起游客的情绪变化和移情性浸入。这种情感体验一方面来自于面对被参观的对象物时所产生的情感,如震撼、恐惧、怀旧、惋惜等,更是来自于旅游者在当下情境中所产生的联想及移情性的心理活动。通过这种移情活动,旅游者的内心世界与感受对象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契合,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当然,移情也是旅游者体验能力的体现,不同的旅游者对同一场景可能有不同甚至相反的体验结果。
第三,具身模拟。具身模拟主要体现在对此次旅游经历的回忆当中。当个体初次接触一个对象时,会产生多通道的知觉、运动及内省体验,如形态、颜色、声音、触感的知觉以及某种情绪状态。之后,当对这个对象进行概念加工或回忆时,个体的生物神经系统就会激活这些通道,从而模拟出类似的知觉、运动和内省体验,此时个体犹如看到、触摸、听到这个对象(殷融 等,2012)。在所采集的游记资料中,旅游者在回忆其工业旅游体验时,会模拟出“钢花迸溅”“酒窖的香气”“生产车间的隆隆声”“陶瓷的质感”等场景,这些场景形成了游客体验与回忆的刺点,变成记忆中不易消退的经验元素,而实现具身模拟的前提就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进行了优质的具身体验。
4.3.2 实现具身体验的3个维度
那么,如何才能使旅游者达到具身体验呢?通过对资料做回返性阅读,我们发现,具身体验来源于身体、场景、身体与场景之间的互动三方面的协同作用(见图5)。
首先,在身体方面,形成由感官沉睡到感官唤起的谱系,感官可以是多感官通道的唤起,也可以是单一感官的刺激。其次,在场景呈现方面,形成由弱具身性到强具身性的谱系,包含从静态展示场景、虚拟场景、模拟场景体验、被隔离的真实场景和可具身的真实场景几个层面,这里的场景主要是指工业旅游中的核心吸引物展示,比如“生产车间”这个场景,从谱的左端到右端分别为生产车间的照片展示——用视频、虚拟技术展示出来的生产车间——在某个场地模拟出的小型车间(主要功能为参观而非生产)——被隔离的正在生产的车间——未被隔离、可参与的车间。研究发现,越是可感受的、可具身的场景,越是会为游客带来“带入感”或移情融入式的体验,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在互动层面,形成分离与浸入的谱系。互动主要是指游客与场景的互动,包括游客由具身体验带来的移情性浸入以及场景给自己的反馈。
图5 实现具身体验的3个维度
存在具身障碍是工业旅游体验的显著特征。工业旅游的本体功能是“工业”,而旅游只是其异化功能。本体功能和异化功能之间的强弱比较使得工业旅游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具身障碍。具身体验需要旅游者的全身心投入,而具身障碍则成为工业旅游的一种本体性存在。但必须看到,具身障碍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形成了工业旅游的特色和魅力。总体来看,工业旅游的本体功能与异化功能之间的矛盾使具身障碍可能成为研究工业旅游的重要议题,也是破解工业旅游经营之道的一把钥匙。
具身障碍可以通过克服和遮蔽的方法进行移除,但也存在移除困难。本文所探讨的障碍克服和障碍遮蔽的方法,是障碍移除的有效手段。障碍克服指通过增加物理设施、制度调整等手段来移除部分具身障碍,使本体与异化功能间激化的矛盾得以缓解。障碍遮蔽则是通过较好的解说系统、景观设计等方式来实现游客想要与产品进行更亲密的互动的目的。不过,并非所有的具身障碍都是可以移除的。总体来看,在各类具身障碍中,大部分功能性障碍不可移除或存在移除困难。
实现具身体验的3个维度。本文得出具身体验是身体、场景和互动3个维度形成协同作用的连续谱系。本文还强调,可以将具身障碍与实现具身体验的3个维度相结合,来探讨工业旅游具身体验的问题。
工业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的具身障碍比较。如果将本文的探讨加以延伸,可以发现,具身障碍不仅存在于工业旅游中,乡村旅游、宗教旅游、赛事旅游等“+旅游”类的旅游体验活动都存在具身障碍的问题。综观这几种旅游类型,就会发现,这些将“工业、乡村、宗教、赛事活动”作为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其“旅游功能”都是其本体功能的一种异化。而且在这些由功能异化所产生的旅游类型中,具身障碍是有区别的,工业旅游的具身障碍最为普遍并难以完全破解。
工业旅游场景的建构。研究发现,场景组织和移情参与同为影响旅游者在场体验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场景组织可以为旅游体验打造一种氛围场,使旅游者身处其中产生联想,有助于游客的全身心投入。场景中刺点的打造应是积极谋划的方向。游客的移情参与同样是实现良好旅游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工业旅游供给方,意识到具身障碍及其本体/异化功能的问题后所能做的,除了移除障碍的努力之外,场景组织也将是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由于本文的定性资料来源主要是网络游记、网络点评和访谈文本,加之工业旅游类型的丰富性,使得获取的资料范围有限,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局限,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弥补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