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前测”点亮生本课堂

2019-01-15 07:58周小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

周小燕

[摘要]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关注学生的原认知,重视学生的差异化,从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确定着力点,凸显思维点。从前测题目设计、前测结果分析、教学建构三个角度入手,对如何利用前测构建高效课堂给出具体的实施案例。

[关键词]前测;生本课堂;教学起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59-0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如何读懂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前测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前测,是指在没有任何干预情况下对学生的原始水平进行测试,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了解学生的原有状况,从而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下面将论述如何通过前测来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一、了解前概念,找准切入点

理解一个新概念,往往需要前概念作为支撑。教师只有准确了解学生对前概念的掌握情况,才能找准学生概念学习的切入点。

【案例l】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前测题目:用你心目中的“数”或“图”表示出这半块吧(如图1)。(提示:可以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中选择一幅画一画。)。

前测结果:全班41个学生,有8人会用小数0.5来表示,有3人会用1/2来表示,有2人用2/1来表示,还有2人用50%来表示。41个学生选择在教师提供的图形中画图表示半块饼干(有学生用“数”和“图”同时来表示)。

分析:从前测结果来看,学生对于1/2的前概念“一半”是有充分的知识基础的—会用多种方式来表示一半。

教学建构:

1.在交流前测题目中学习1/2

(1)教师肯定了用小数0.5、百分数(50%)表示的学生;

(2)从图形表示方式入手进行教学。“下面这些图的阴影部分都能表示‘一半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出“平均分”,总结得到一半的方法:前面6个图形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了这样的1份。

(3)初步理解1/2的意义

完善分数的读法、写法、各部分名称,学生初步理解1/2的意义,沟通1/2与“一半”的联系。

(4)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

师: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分法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1/2的本质内涵:表示平均分成的2份中的1份,和形状、分法无关。

师:请举例说明1/2可以表示生活中哪些物体平均分成的2份中的1份?

(5)交流1/2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分数的写法。

2.认识1/2以外的分数,归纳分母、分子的意义。

3.课堂练习

4.小结提升

通过前测,教师不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而且能站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设计教学活动,真正把“备学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向生本课堂迈进。

二、关注原认知,落实分层点

前测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并呈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水平、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就能针对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并逐级落实,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2】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前测题目:请你尝试用竖式计算“14x12=”。(温馨提醒:你觉得是怎样的就怎么写)

前测结果:

分析: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列竖式并不完全陌生,但掌握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把口算过程用竖式分步展示出来,有的省略过程直接写一个得数。其实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积累了一定的竖式计算的经验,但由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智力水平不同,掌握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教学建构:

1.复习导入

师:你愿意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都用上一节课的拆数法(口算)来解决吗?为什么?

师:竖式比较简便,那乘法的竖式该怎样列呢?

2.新授

师:对于前测练习中六位同学的竖式列法(如图3),你看懂了什么?

(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得出通用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以14x12为例,下面我们要学习竖式法,并寻找它和点子图、表格法之间的关系。

4.课堂延伸:介绍乘法竖式文化。

前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注,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在多个层面的思考、交流和碰撞中,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发现问题处,确定着力点

通过前测可以了解学生真实而全面的信息,发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这样,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案例3】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吃西瓜”前测题目:

教學建构:

1.明确分数加法的算法和算理

师:请结合自己的计算结果思考“对的是怎么想的,错的又错在哪里?”

师:从5/8入手,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得到5/8的。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1/8,2/8就是2个1/8,5/8就是5个1/8。

师:得到5/16的同学是怎么想的呢?

生:把2个西瓜看作一个整体,先计算出得数,再涂出5/16。

2.探索分数减法的算法和算理

师:继续探讨大熊、小熊吃西瓜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分数问题吗?

(1)3/8-2/8

师:你是怎么算的?借助图形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提升:3个1/8-2个1/8=1个1/8。

(2)1-5/8(重点是过程的转化)

生:8/8-5/8=3/8。

师:8/8是什么?1个整体除了可以表示为8/8,还可以是4/4、3/3,为什么选8/8呢?

提升:把整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加减起来就简单了。

3.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想一想

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拓展题:用画图的方法解1/2+1/4=( );1/2-1/4=( )。

通过前测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了教学重心和教学难点,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平台。

四、重视差异化,凸显思维点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考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只有掌握学生的思维状态,才能放眼学生的未来,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引导方法。

【案例4】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平移的再认识”前测题目:

学生都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大多数学生能画3、4个图形,少数几个学生能画出7、8个以上的图形。

教学建构:

师:哪些是小旗平移后的图形?

师(出示学生的作品,略):这些都是平移吗?把你认为不是的用线划掉。

师:请小组讨论哪些是一次平移的,哪些是二次平移的。

师: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师:请增加一些条件,让这些图形只剩下一个。想一想,可以增加什么条件呢?

师:和你的小组成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师:增加方向、距离就能确定图形的位置。

师(出示题目;略):你想把小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距离?

(学生自主练习)

有了前测的结果,教师就能准确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开放性的问題,“逼迫”学生不断思考,不断体验平移的特点,学生既能走进课本,又能走出课堂,学得深刻而扎实。

综上,前测不但让“教什么”更贴近学生实际,提高了“教”的效率,提升了“学”的品质,还点亮了生本课堂。

(责编 童夏)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中如何高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转变教师角色,打造“生本课堂”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学语文呼唤严、实、新的生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