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萱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教学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如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更为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在高等武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传统文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82-02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关于武术教学的相关记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遭到了外来体育文化的严重侵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在高等教育中,武术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部分高校盲目追求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教学指标的重要性,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程。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阐述了个人的几点认识。
1 在高等武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1 发扬传统民族文化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囊括了哲学、理学、美学等在内的多方面优秀要素,体现着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武术是展示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实践,有助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散发无穷魅力,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1.2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传统武术文化可以对学生的精神进行重塑,提高道德素养。学生接受武术教学的过程,也是接受传统武术文化洗礼,形成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仁德、友好、谦让等良好品质,对学生道德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层次化的武术学习,学生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无形之中也可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3 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与其他竞赛类体育项目不同,武术教学更加侧重于修身养性,旨在强健体魄,锻造品质。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专心致志学习武术项目的一招一式,久而久之可养成自律、从容、乐观的良好心态。当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压力大,精神状态低落,通过武术学习可放松神经,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 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分析
2.1 武术及武术文化的传承相脱离
高校武术课堂教学是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武术文化的传承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科学安排武术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对武术精神的传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品质。从现实表现来看,多数武术教学仅“为教学而教学”,过度侧重对武术技术动作的讲授,忽略了对武术精神的培养,降低了武术本身包含的丰富精神内涵,难以传授武术的内在魅力[3]。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武术仅是纯粹的打斗,提高自身打斗能力即可。当提起李小龙、叶问等知名武术人士时,只片面地认为其具备高超的武打能力,而不能够全面地认识其彰显出来的民族气概。
2.2 传统武术教学内容缺失
我国传统武术的形成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系统化的两大项目,即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长期以来,高校武术教学过多注重竞技武术教学,挤占了传统武术是生存空间,造成其传承和发展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更多地教授短拳、长棍等项目,严重忽视了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项目。这种单纯注重竞技,忽略传统的失衡现象,造成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严重缺失,已经成为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阻碍着武术教学整体效果的取得,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
2.3 教学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武术教学中,为达到充分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尽管长期以来高等武术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这一窘境依旧不容忽视。通常表现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过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武术配套设施落后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述问题的存在,极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武术丧失兴趣,在课堂学习中不能深入思考领悟,学习过程浮于表面,甚至感到武术学习乏味无聊,产生抵触情绪。
3 基于武术教学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实施对策
3.1 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势头迅猛,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方法已经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各行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大生产,对于高校武术教学也不例外。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换代频次提高,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教具层出不穷,传授知识的途径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因此,武术教师要及时采用新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武术教学面临的新变化,应对新形势对武术教学带来的新挑战。要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结合,将理论性较强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实践性较强的武术项目中,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反作用于理论。
3.2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实践表明,传统武术具有强身健体、提高精神内涵的作用,得益于其显著优势特点,许多高校学生对其保持着浓厚兴趣,这是有效开展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学生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武术学习之后,原有的浓厚兴趣会被逐渐消磨殆尽,直至把武术学习弃而不学。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基础、接受能力等基本条件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避免急于求成,并对学生取得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及时予以肯定。要在立足教學大纲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武术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学习太极拳,有的则希望用武术来防身自卫,教师要根据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课程。
3.3 技术与武德并举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武术技术的培养,也要强化养成良好武德,这也是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良好武德是个人在武术造诣方面的优秀表现,只有形成良好武德,才能达到武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不同武学门派中,各自不同的门规、戒律便是各自武德的体现。武德所蕴含的内涵极为丰富,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尊师重教、善于助人、乐观向上等。因此,高校武术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与武德并举这一要义。
3.4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武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还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要在基本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自学,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要对武术及传统文化保持浓厚的求知欲,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武术知识,提升自我素养。同时,高校要加强校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武术及传统文化氛围,为弘扬武术及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传统文化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要求我们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根由,立足武术教学的实际需求,从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武德,以及课内外结合等方面,提升武术教学整体效果,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瑾瑾.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65-66.
[2] 秦志明,张峰岩,臧威.论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9(4):99-102.
[3] 潘晓波.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刍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