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他倡导在大自然中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但是在资源获取过程中,教师不能做随随便便的“拿来主义”者,必须从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出发,对幼儿身边的资源进行调查、梳理、加工、合理运用,让这些资源真正成为能够引发幼儿主动探究、想象和创造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区域环境;农作物材料;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7-0074-02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幼儿。我园地处农村,身边有丰富的农作物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成本低廉、随手可得和开放性的特点。如何让身边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所使用,打造属于农村幼儿园特有的区域环境,一直是笔者所在园所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开展研究的初衷。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他倡导在大自然中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提出:“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合适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我园地处农村,身边有丰富的农作物材料,那么,该如何收集、整理、合理运用这些农作物材料呢?在此,笔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材料调查
为了对周边的农作物材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笔者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身边农作物材料大调查。我们调查的农作物材料包括人工种植和非人工种植的各种植物,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调查表。调查表收齐之后,笔者将收集到的农作物材料进行分类汇总,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树叶、树枝、竹子、稻草等自然作物;第二类是蚕豆、毛豆、赤豆、绿豆等粮食作物;第三类是南瓜、黄瓜、茄子、莴笋等蔬菜作物;第四类是橘子、柿子、枇杷等果类作物。
二、材料梳理
1.材料的安全性
材料的安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安全的材料在梳理过程中最早被剔除。留下来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要进行安全加工。只有保证材料的安全性,才能放心让幼儿使用。
2.材料的普遍性
材料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收集的材料是本地区出产、种植的,是周边环境中自然生长的。这样不仅使材料获取比较方便,而且能保证数量充足。
3.材料的耐用性
梳理材料过程中,园所将材料的耐用性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经得起反复使用的材料,不仅在经济上节约了成本,而且解放了教师的双手,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幼儿的点滴成长。
三、材料加工
1.上色
一般情况下,投入区域环境的材料都是原生态的本色材料,没有鲜亮的颜色。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比较喜欢色彩鲜艳的材料。所以,当教师将黄豆染成色彩斑斓的五色豆的时候,幼儿兴奋不已,重新激发了他们运用豆豆开展各类游戏的兴趣。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笔者还对芦苇、蔺草、丝瓜茎等材料进行染色,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切断
树枝、树干、竹子、芦苇等材料一直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如果直接将树上锯下的一段树枝不做任何加工放到区角中是不合适的。未经修剪的树枝不仅不安全,而且会让幼儿无从下手,所以笔者将较粗的木段锯成片状,让幼儿在木片上绘画;将较细的树枝锯成长短不一的小段让幼儿分类、排序;将一些修剪好的树枝供幼儿进行涂色和粘贴。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不同长度、不同形状的材料,所以对原有农作物材料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进行切断加工,是非常必要的。
3.打孔
为了拓展农作物材料的玩法,笔者给很多农作物材料打上了孔。比如,一些豆类的农作物材料,未打孔之前,它们更多的是作为拼图、分类、装饰使用;当笔者给它们打上孔之后,它们的玩法也得到拓展,摇身一变,成了串珠玩具,通过孔的大小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平时,幼儿喜欢在木片和竹片上进行美术创作,在竹片和木片上打上孔之后,幼儿将这些竹片和木片串联起来后就做成了古朴的门帘,成为区角之间的隔断。很多农作物材料打上孔之后不仅玩法得到了拓展,而且更利于幼儿作品的展示。
四、材料使用
1.整体环境的布置
为了营造幼儿园的农味特色环境,在环境整体布局上,笔者紧扣主题,尽量采用身边的农作物材料。比如,走廊楼顶的吊顶是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屋顶造型;楼梯口布置的是用木头搭建的农家小屋;一楼走廊布置的是幼儿手绘的树枝;二楼走廊布置的是幼儿的蔺草编织作品,三楼走廊布置的是幼儿用树叶、树皮、树枝、木片、麻绳等材料制作的装饰画;楼梯上布置的是幼儿用开心果壳、核桃壳、豆子等制作的贴画作品。
在班级整体环境布置上,我园采用每班根据各自特色选择1到2种农作物材料作为主要元素对班级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如果你走进以树枝为主要元素进行环境打造的班级,会看到班级主题墙的整体框架是用树枝围合而成的,班级的挂饰和隔断是用树枝编织而成的。当你来到以蔺草为主材料的班级,会看到主题墙和幼儿作品展示墙的背景是用蔺草编织而成的席子做成的,美工区里开设的是蔺草编织区。阅读区里投放的是蔺草制作的各种形状的坐垫。可以说,教师把各种农作物材料都进行了很好挖掘,幼儿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耳濡目染地感受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2.区域环境的创设
自从将农作物材料引进班级区域后,我园的区域环境也在发生转变。美工区出现了毛豆、芸豆、树叶、树枝、刨花、玉米芯、丝瓜茎等农作物材料,幼儿呈现的美工作品更加丰富,也更有创意。生活区和小吃店以前只能拿一些仿真和教师自制的食品进行烹饪,招待顾客,现在随着农作物材料的投入,教师在生活区提供了真实的食材。莴笋上市的季节,生活区里满是家长从地头拔过来的莴笋,教师利用这些莴笋和幼儿开展剥莴笋、莴笋排队、刨莴笋、切莴笋、焗莴笋和莴笋品尝等活动。建构区中,教师将一些竹片、木墩、竹筒、木片、小木梯投入其中。运用这些材料,幼儿搭建的作品更趋立体化,规模更大,宝塔、农家小院、大桥等建筑,相继在幼儿的手中应运而生。
3.游戏情节的拓展
中班幼儿喜欢在美工区用橡皮泥制作饼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幼儿制作的饼干大同小异,普遍都是圆形,没什么创意。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进一步拓展游戏情节呢?可以利用农作物材料。于是,教师决定从提供的材料入手,在提供橡皮泥和一些模型的同时,还增加各种形状的饼干图片以及一些豆子、蔬菜、橘子皮、丝瓜筋等农作物材料。在活动中,教師引导幼儿观察饼干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形状,思考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不同的饼干。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各种形状和口味的饼干应运而生。他们用各种豆子装饰饼干,运用丝瓜筋制作双层饼干,运用蔬菜和橘子皮制作夹心饼干,还萌生了开饼干店的想法。
结 语
农作物材料的开发利用,为区域环境创设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1]。当把身边这些由家长和幼儿收集的农作物材料投入游戏时,幼儿非常喜欢,也非常爱惜、非常自豪。因为这些材料是他们和家长一起收集的,甚至在收集过程中还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在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中,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潘云霞.区域环境创设中自然材料的运用[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05):1.
作者简介:邱小勤(1978.7—),女,江苏苏州人,一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园长,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