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14 02:29张婷陈克军李家蓉吕小艳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31期
关键词:温针灸康复治疗生存质量

张婷 陈克军 李家蓉 吕小艳

【摘要】 目的:分析及总结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的参照组及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标(MBI)以及痉挛程度(M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M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其肌张力的恢复,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功功能、肌肉痉挛状况与Barthel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增高 温针灸 康复治疗 Barthel指标 生存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ermyotonia after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hypermyotonia after cerebral apoplex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of conw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study group of warm acupuncture treatment,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FMA score, and spasmodic degree (MA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5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2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ody movement function and MBI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MA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arm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myotonia after cerebral apoplex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ir muscle tone, improve the patients upper and lower limb movement function, muscle spasm status and Barthel index,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Cerebral apoplexy Hypermyotonia Warm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Barthel index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ngzhou Central Hospital, Jingzhou 43402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1.020

腦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与致残率,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为肌张力增高,也可称之为肌痉挛,发病率占65%左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且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1]。鉴于此,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标(MBI)以及痉挛程度等临床指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的参照组及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各45例。(1)纳入标准:①均经头颅CT或病理确诊为脑卒中;②首次发病,且生命体征平稳;③近2周未进行手术或抗痉挛药物治疗[2]。(2)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严重脏器障碍及肿瘤病史;②精神异常,无法交流者;③既往伴有引起肌张力障碍的原有运动功能及其他原因障碍;④针刺禁忌证;⑤近期服用肌松剂或者镇静药物[3]。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降压药、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参照组予以康复治疗,具体方式为:根据患者肢体功能制定治疗方案,采取一对一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时间0.5 h/次,1次/d,5次/周,共两个月。研究组取穴均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针灸专科诊疗方案中有关中风恢复期的针灸取穴[4]。主穴包括极泉、曲池、悬钟、丘墟、合谷、后溪、髀关、伏兔、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以及手三里。辨证加减方式为:(1)针对气血亏虚者加百会、气海与血海,针用补法;(2)针对风痰阻络者,加丰隆、风池与阴陵泉穴,采用平补平泻法,中等刺激量;(3)针对肝肾阴虚者,则加肾俞、肝俞、太溪及太冲,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则予以补法;(4)针对精亏血少及脑髓失养者,加太溪、神庭与三阴交,针用补法。温针灸具体治疗方式为:取合适体位,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直径0.35 mm,规格为50 mm针灸针,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之太阳与少阳经穴。对于上肢偏瘫者,可选取曲池、合谷、外关以及手三里穴,辅以后溪、肩髃及阳池;对于下肢偏瘫者可选取其昆仑、环跳、伏兔、解溪、阳陵泉与足三里,辅之悬钟、风市与阴市[5]。针刺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法捻转,1~3 min,取1~2 cm艾绒团置于针柄尾部点燃,于患处皮肤铺垫阻燃物,旨在避免被掉落灰烬烫伤,3壮/穴。以患者耐受度为宜,1次/d,每次取5个穴位,5次/周,共两个月[6]。

1.3 觀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①治愈:肌张力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②显效:肌张力痉挛级别降低1.5级以上;③有效:肌张力痉挛级别降低1.5级;④无效:肌张力痉挛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标(MBI)。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对两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每项评分0~2分,评定肢体放射活动、速度、协调性、分离运行以及分离运行等运动功能,共50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状况越佳。(3)比较两组痉挛程度(MAS评分)。痉挛程度采用MAS量表评定,评分0~5分,分数越高表明痉挛程度越严重,其中0分为肌张力轻度增加,5分为受累部分屈曲或伸拉僵直 [7]。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脑梗死28例,脑出血17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52.47±7.2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6±1.07)个月。参照组脑梗死27例,脑出血18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53.17±6.26)岁;病程1~7个月,平均(4.02±1.3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158 3,P=0.042 8),见表1。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痉挛程度比较 研究组MAS评分(1.19±0.36)分明显低于参照组(2.01±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57,P=0.000 0)。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又可称为“中风”及“脑血管意外”,致病原因为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阻塞引起病变血管周围脑组织损伤,导致受损区域脑神经损害,其中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8-9]。临床上针对脑卒中特异性治疗以抗血小板、溶栓为主,同时还包括神经保护与早期抗凝等;而非特异性治疗则以降压治疗与血糖处理为主,同时还包括治疗颅内高压及脑水肿等。中风常常会遗留口眼歪斜、肢体痉挛、言语不清以及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致病原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滞,从而导致气血无法运行全身,肢体肌肉痉挛挛缩,最终导致患者肌肉萎缩[10-11]。现阶段,针对脑卒中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在西医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通过针灸与康复训练等能够明显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症状。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作为人体运动机能恢复中的自然现象,在临床上的主要特点为上肢屈肌张力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12-13]。若没有及时对持续肌张力增高症状进行有效治疗,日久便会造成患者关节挛缩,最终造成患者终身残疾。因此,脑卒中后早期康复重点为及时地治疗肌张力增高,而在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中,降低上肢肌张力具有重要意义[14]。脑卒中在我国传统中医理念中属于“中风”范畴,且偏瘫后肢体痉挛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阴阳失调,进而导致肢体阴、阳侧或者拘急(弛缓)不平衡状态[15]。温针灸有效结合针刺与艾灸,主要是通过针刺激与温热效应等因素作用于人体,进而起到补益气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以及疏筋缓急等多种功效[16]。针对肝肾阴虚者,则加肾俞、肝俞、太溪及太冲,肾俞、肝俞为背俞穴,针灸背俞穴除了能够治疗其相应脏腑病变外还能起到“补阳泻阴”作用,进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等多种功效,最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17]。本次研究中通过常规针灸穴位,当针刺得气后辅之艾绒作用,使之气聚温煦持恒,传入穴位,进而达到双重治疗的目的。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温针灸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温针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下肢代偿运动,进而提高对下肢随意运动的控制,从而显著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M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温针灸能够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肌肉痉挛状况,改善Barthel指标,促进肢体肌张力功能的尽快恢复,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上、下肢协调能力,促进肌张力功能的尽快恢复。但在本研究中,患者经温针灸治疗后其平衡功能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笔者认为造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在于,对平衡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较多,除了与小腿三头肌痉挛以及胫前肌无力具有密切联系外,同时还与足踝本体感觉、小脑以及前庭功能等具有相关性。通过温针灸刺激增强患者的肌力,降低肌痉挛可能只是对平衡功能予以改善的其中一个方面。

温针灸有效地联合了常规针刺法与艾灸,通过针刺穴位的方式,联合艾灸能够起到温经通脉作用,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进而促进神经细胞增生,促进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除此之外还能起到降低肌肉痉挛的目的,对患侧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予以改善。本文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在针刺得气后辅以艾绒,利用针灸将其传入患者穴位,便能起到双重治疗作用。本研究证实,温针灸促进了患者肌张力的恢复,改善上下肢运功功能与肌肉痉挛状况。在其他研究资料中,温针灸还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生活能力与吞咽障碍,因而可将温针灸广泛应用于临床[20]。

综上所述,温针灸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其肌张力的恢复,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功功能、肌肉痉挛状况与Barthel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严杰,吴清明,付磊,等.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2):1739-1742.

[2]苏彩霞,张文通,沈旭,等.运动点温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和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1344-1346.

[3]刘国强,王晓霞,伦奕.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49例[J].陕西中医,2011,32(5):601-603.

[4]何剑炜,白慧梅.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9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5]王昭,丁文涛,吴玉敏,等.王寅教授柳葉形多针排刺法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经验浅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0):65-68.

[6]兑振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西医治疗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6,29(9):146-149.

[7]苏苏,孙远征.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48-450.

[8]吴节,奎瑜,蔡雪梅.醒脑解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机理探讨[J].四川中医,2005,23(3):12-13.

[9]于川,王麟鹏.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51-53.

[10]尹姣姣,王敏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治疗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0):1696-1698.

[11]李晶.张伯儒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6):740-741.

[12]栗利芳,代鹏辉.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6):1032-1033.

[13]杨莎,张虹.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验案举隅[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4):79-80.

[14]李智,钱珊,王福庆,等.针刺拔罐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单侧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2):14-17.

[15]孙芳芳,蔡蔚.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8):1433-1436.

[16]俞华,李博,李涛.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药熏蒸联合针灸疗法对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18,36(6):24-26.

[17]马文,崔花顺,王波,等.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针刺干预中风患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5):519-524.

[18]王晓娜,孙忠人.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21-1023.

[19]于川,申斌,许世闻,等.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403-405.

[20]黄伟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9-05-10)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温针灸康复治疗生存质量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