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陆颖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35岁-40岁之后人们比较容易罹患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岛出现问题,导致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影响到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的平衡性[1]。目前临床治疗中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如何使用药物治疗成为临床重点课题。因此,本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联合用药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详细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二甲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二甲组患者男女比25:20,年龄35岁-77岁,平均年龄(56.0±4.4)岁,病程2年-10年,平均病程(6.0±2.2)年。联合组患者男女比26:19,年龄36岁-79岁,平均年龄(57.5±4.2)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5±1.7)年。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中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存在重大器官恶性肿瘤、重大器官疾病、精神病史、哺乳期、妊娠期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性治疗,二甲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8050815,0.25 g/片)治疗,初始服用剂量每日三次,每次0.25 g,继而逐渐增加服用剂量,但每日量最少为1 g,最多不高于1.5 g,均在餐后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组在二甲组的基础上联用阿卡波糖(拜耳药业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J39129,规格0.1 g/片)治疗,初始服用剂量,每日早中晚餐后各1次,每次50 mg,之后服用剂量逐渐增加,每次0.1 g,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2]。
1.3 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施观察分析,并比较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发生腹痛腹泻、腹胀及恶心呕吐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联合组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组(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联合组的血糖改善情况均比二甲组更优(P<0.05),见表2。
2.3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药物治疗组腹痛腹泻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二甲组的腹痛腹泻4例,腹胀3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血糖、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二甲组,同时联合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甲组(P<0.05)。究其原因:(1)由于2型糖尿病发作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会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出现病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治疗不及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治疗中主要以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控制为核心,而二甲双胍作为降血糖对症治疗药物之一,其可以有效降低HbA1c,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葡萄糖的使用效率[3]。(2)由于该药物还可将肝糖原异生作用抑制,所以可有效地控制肝糖量。与此同时,作为抑制剂α-糖苷酶中的一种,阿卡波糖可有效地将患者体内的葡糖糖酐酶活性降低,分解多糖或者双糖,充分降低小肠对糖的吸收,改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情况。由于阿卡波糖还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在联用治疗过程中,还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调控血糖血脂,为患者的生活改善提供良好的条件。
表1 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ean±SD)(n=45)
表2 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ean±SD)(n=4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不仅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血糖情况,还有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