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单 静
习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卷面成绩和综合素养均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对习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量和自主写作能力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探究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高中语文习作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打下基础,最终实现优化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本文则围绕习作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并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提出以下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教学提供参考。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已然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材,阅读量也较为客观,因此,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素材的提升和积累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还应引导其阅读国内外、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不断地为其习作词汇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应为其选定固定的阅读范围,避免学生因缺乏判断力而阅读不适于其习作能力发展的作品,并使学生在有效的素材选择中不断地积累好词好句,完善语文思维,进而提升习作水平。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留意素材中的人物形象,在讲解阅读素材中也应多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方法,引导学生在积累和丰富素材的同时学习这些人物的闪光处和可贵品质,随后更深程度地掌握阅读内容并将素材得以运用到课本中去,为自己所作的文章增花添彩。对于较为经典的阅读内容,教师应从阅读和习作两方面进行讲解,并将里面优美的语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而将诗句和文言文运用到习作中,也会使学生文章变得更具文化底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明确习作教学原则,即“习作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身体已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个体的思想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家庭和日常学习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进而产生基于经历之上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的同时积累一定的阅读素材,在勤于思考中积累丰富的社会素材,积累一定的情感,并能够将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以自身认识,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把这些内容当做自身习作素材,乐于思考,乐于记录,在习作时也避免的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的情况,有了源源不断的精彩素材。此外,社会元素对于学生写作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技术,根据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便利条件来积累自身对社会新闻的了解,不断贴近考试大纲要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将自己日常所看见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写出自身实际感悟,不断提高习作理解能力和思维。在学生写文章以及记录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等进行正确指导和改正,检查其在运用语言、标点符号等的规范程度,使学生的语文习作更加规范与严谨。
此外由于高中学业负担比较重、压力较大,所以学生也应寻找自身学习与休闲的平衡点,参与一些缓解压力的课外活动等。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学校外面体验生活、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在生活中感悟并得到素材,再结合日常生活中使写作更具真实性,同时对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多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积累素材,进而能够通过活动丰富阅历表,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在劳动节那天开展打扫校园活动,随后教师令学生以这个活动主题为主,写一篇感悟,随后在班级中进行比赛,选出其中习作较优秀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习习作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语文课堂中去。此外,真实的活动也促使学生的作文素材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真正渗透与融入到生活当中,最终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在传统习作课堂中,学生写作往往仅是完成任务,积极性与参与度均较低,导致最终完成的习作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所以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常规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习作教学参与度和质量,教师应构建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和习惯。只有学生真正热爱写作,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并在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增长自身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改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兴趣,使课堂更具实用性,并引导学生了解习作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在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热情,养成日常随笔习惯。此外,教师也应结合阅读教学以及其他板块内容,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为学生有感而发创造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思考,使写作课堂质量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若想语文习作教学持续性地高效开展,教师要首先提高对学生习作积累的重视,引导其从日常生活中以及课外阅读中不断进行语文好词好句的积累,在习作实践中做到有话可说。同时,由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引导学生提高写作热情,进而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去,将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充分应用到习作中,进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