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东治
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写字教育的实践研究》(QG1352-075)。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一般按照“一看、二写、三比较”的步骤进行教学,比较自己的习字与字帖上范字之间的差异,之后进行修改。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较”尤为重要,因为汉字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美,在于丰富的变化。只有比较,才能发现变化,追求变化。笔者在长期的写字教学中发现,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写好字的关键之处,提高书写能力和欣赏水平。
习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观察、比较、练写、对照、再写多个过程。
一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斜度、舒展、结构的疏密,指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笔画的写法,结构的要领,书写的规则等。
二写:选用科学的字帖。第一个字作为范字,第二个字作为描红,第三个字作为临摹。这样看一个,描红一个,写一个,距离缩短,有利于提升学生比较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提高书写质量。
三对照:学生将自己写的字与字帖上的字作认真、细致地比较,找出差距,进而改之。
“一看、二写、三对照”,周而复始,学生可以通过与字帖比照来规范自己书写的笔画、结构和位置。
低段的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战。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写字比赛,如“小羲之队”“献之小队”……各小队根据写字情况进行团体排名。为了集体荣誉,小组之间互相PK,你追我赶,写字兴趣高涨,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倍增。指导学生欣赏《书法报》上同龄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找到学习的榜样,明确努力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写字不仅要和他人横向比较,戒骄戒躁,取长补短;更要和自己纵向比较,发现进步,树立信心。在初学汉字之时,笔者组织了“我是未来书法家”的活动,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近期和远期目标。过一段时间,如果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写字作品装裱,在“我是未来书法家”展板中展出。纵向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不仅提高了学生写字质量,树立了写字信心,还培养了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目标意识。
怎样进行比较呢?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呢?笔画是组成汉字的最小元素,正确、规范地写好每个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前提,因此首先要比较笔画,进而比较字的间架结构。
1. 比较笔画的长短
在汉字当中,同一类笔画或不同类笔画因位置不同,其长短各异。教学中,要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哪一笔长,哪一笔短。对于简单的汉字,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如“二、王、主”。然而多横组合的“垂、事、重”,多竖组合的“画、师、肃”,就需要细致地比较,才能安排好这些笔画,写出变化。再如“竖提”和“竖钩”,“提”和“钩”都比较短,都有细细的尖。许多小学生,会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只要仔细观察,用心辨别,就会发现“提”比较长,是舒展的,锋芒毕露,比如“习”“虫”“切”等汉字;相比之下,“钩”比较短,是内敛的,短小精悍,比如“飞”“我”等汉字。因此,在教学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细微之处,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训练其眼力。
2. 比较笔画的粗细
在汉字中,“横细竖粗”“长细短粗”是粗细平衡规律。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比如“千”“中”横要写得轻盈灵动,竖要写得厚实凝重。例如“三”“童”字短横要写得粗一点,长横写得细一点,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3. 比较笔画的角度
一直以来,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了“横平竖直”的意思,这个“平”不是指水平,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协调。其实,在楷书当中,绝对“正”的笔画,是不存在的。每个笔画都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角度倾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比,细心研习。例如教“三”字,可以让学生借助量角器量一量,发现三横倾斜的角度不同。比如“口”字左边的短竖和右边的折,一个左斜,另一个右斜,这样才能表现上宽下窄的效果。再如“也”字,把横折钩中的“横”与“折”,加大斜度,就有一种奇崛、险峻之美。
4. 比较笔画的变异
在汉字中,同一个笔画,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同一类的笔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撇”就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平撇、短撇、斜撇、竖撇、竖弯撇。每种撇,写法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一般来说,平撇写在字头上,例如“千”“手”;短撇写在左上角,例如“朱”“失”;斜撇在左边,例如“在”“友”;竖撇在左边,例如“肚”“册”;竖弯撇在中间,例如“文”“火”。变化最明显的要数“横折折撇”这个笔画:在“及”字当中,比较饱满;在“建”字当中,瘦削了一些;在“边”字当中,它几乎变成了阿拉伯数字“3”。通过归类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异,灵活变通,才能达到“书写美观”的要求。
1. 比较字的大小
学会在田字格里,合理安排字的大小,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留白的美。通过比较留白的多少来判断字的大小。我们通常将田字格分为“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写完字,将习字与范字作比较,了解每个笔画分别住哪个“房间”。字不能写得太大,像大人穿孩子的衣服,撑破了;也不能写得太小,像小孩穿大人的衣服,空荡荡的。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缝隙。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准确比较留白的范围,把字安放在田字格的中间。
2. 按“均衡性”原则进行比较
“均衡性”,就是指相同的笔画之间,距离基本相当。当独体字中出现多横多竖现象,横与横、竖与竖之间要分布均衡。例如“三”和“川”字的书写,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三”字的三个横,“川”字的三条竖,每个笔画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向背有别,但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违背了这个原则,就破坏了平衡,没有了美感。
3. 按“穿插避让”规律进行比较
写字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做人要谦让,写字要避让。汉字结构的总体原则是“上紧下松,左收右放”。穿插避让,有收有放,字就变得协调了。例如“灿”字,学生在比较时发现,按照左收右放的规律,左边的“火”要写得瘦削,最后一笔捺变成点,为右边腾出空间。例如“坡”字,左边“土”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皮”的撇捺就可以尽量舒展一些,穿插到左边的部件了,让整个字浑然一体。
4. 按“内紧外松”规律进行比较
汉字的结构特征是内紧外松,中部的笔画要紧凑,就像女子亭亭玉立,男子玉树临风。若肚子肥硕,就无隽秀之态。例如“哀”字。学生常常会把中间的“口”写得又大又方,整个字就显得臃肿。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时,就应向学生指出,根据“内紧外松”的规律,中间的“口”要写得窄小,才能让其宛如少女的杨柳细腰。
总之,“比较法”是学生写好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比较,既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规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欣赏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