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胜
(江西省吉水县八都小学,江西 吉安 331617)
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初学化学时,学生接触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一些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更是让学生伤透了脑筋。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感枯燥乏味,兴趣的培养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新课改下,各科教学更加注重其科目的实践性,化学应注重的是实验教学,大量的实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可以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部分学校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还有可能会因为实验原料的不足而导致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学校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教师所需,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初中化学教学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学生在理解化学实验时出现了偏差[1]。
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仍是教师教学时的主导思想,为了考出高分,教师在教学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陷入了背、默、念的境地,学生完全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是十分不利的[2]。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考试时,题目多是以实验为背景进行测验,因此,教师要积极认识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多是以书面知识为主,教师向学生们口头讲述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而不是带领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空洞的授课方式无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兴趣是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的,当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时,就会将这种兴趣转化成内在的一种驱动力,在驱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就会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就因此被激发出来。所以,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求知欲被兴趣激发出来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会得到提高[3]。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往往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对于教师的管教感到厌恶。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师生间的关系走向恶化。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题是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在喜欢化学教师的基础上爱上化学课堂,在课堂中利用一些措施活跃课堂氛围,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知识探讨,师生间的关系自然会变得更加和谐。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优化,学生也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在书本上很多章节都是由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知识导入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时要多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实例,时时刻刻将化学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需要以轻松且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足够兴趣,教师可以分给学生凉开水、小苏打、柠檬酸、饮料瓶等,带领学生自制汽水。在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半小时后,大家就喝到了清凉甘甜的汽水。如此的实验具有趣味性,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其探索意识。
在进行实验学习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只有亲自进行操作,才能加深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巩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除了向学生们进行演示,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动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强化。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所以,学生要意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主动的参与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去。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时间动手能力[4]。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一改以往传统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学生的情况,探究出提高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措施。在教学时将化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亲自进行操作,才能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希望教师能将以上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