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黄君
摘 要:本立足当代现实和我国主导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提出在多元文化时代,在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的隐蔽渗透及国内社会思潮多样化格局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始终加强政治理论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校史校情特点;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网络阵地意识,构筑提防西方意识形态隐形渗透的防护墙。
关键词: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需要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升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有意思”、“受欢迎”。
一、加强政治理论建设,打造“金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抓手,通过教学与科研有效互动,使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理讲知识、以情理讲价值、以法理讲法治,用贴近学生的课堂话语和生动案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思政全覆盖。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成长的“易感期”,在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职业素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教师应在专业教学中注入引领学生价值观成长的思政理论内容,还有覆盖学院所有专业、将价值引领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思政建设。
二、充实思想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针对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历史特点、高校行为主体年龄及个性特点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度和强度。恩格斯在说明社会活动与自然活动本质区别时指出“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史根本不同的”,在社会发展中,个体在进行价值思维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总是不自觉地被客观存在的各种相互矛盾的文化价值力量左右,从而引发自由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必然性之间的最一般的对立。可见,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性格差异及认知风格等。除此之外,要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成熟度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进度、强度和教育基调。最后,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关注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实际问題,选择最佳突破口和适宜的教育时机指导和帮助他们顺利成长,完善人格,培养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三、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高校要根据国际国内实际情况,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一,思想认同机制。与传统的知识传递不同,认同机制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它要求高校行为实践主体能够准确地把握其基本内涵及基本功能,更需要对其形成高度的价值共识。
第二,价值践履机制。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和关键之点就在于培养他们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能力,教会他们在复杂环境下异质文化、多元价值观相互交错碰撞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其外化为自觉行动并形成行为习惯。
第三,主体协调机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通过对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争取形成“三位一体”的行为协调机制。
第四,建立绩效测评机制。它对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过程进行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彰善瘅恶,以精神价值传递真理、以科学真理促使社会良性发展。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特色,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要重视精神文化内容建设。精神文化是解决价值观冲突的有效武器,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优势及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进行系统总结,既要充分发挥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高校需将爱国奋斗精神内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与课外素质拓展平台相互协同,构建特色鲜明的“三全育人”体系,奏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最强音。
五、强化网络阵地意识,打造平台,构筑提防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防护墙
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我们应该积极打造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互联网是各种社会思潮和言论激荡交错的空间,也是我们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渠道。高校应该重视网络主流价值观教育平台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高校而言,对上,高校可以和官方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进行合作,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下,高校可以动员“我最喜爱的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参与校园网的主流价值观专栏建设,利用碎片化时间积极撰写网文,对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问题及时解答、互动,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阵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47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作者简介:胡颖(1986-),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