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 褚荣涛 孙成法 张志越 程序曲 施振华 支文勇 赵富文
[摘要] 目的 探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CP)、脑温(BT)以及直肠温度(RT)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8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7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进行连续的ICP、BT、RT监测,并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3个月后随访:预后良好7例(22.6%),5例中残(16.1%),8例重残(25.8%),5例植物生存(16.1%),6例死亡(19.4%)。死亡病例的BT、RT持续降低,BT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脑温;直肠温度;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1(a)-0025-03
Monitoring and Significance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rain Temperature and Rectal Temperature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
JIN Ke1, CHU Rong-tao2, SUN Cheng-fa2, ZHANG Zhi-yue2, CHENG Xu-qu2, SHI Zhen-hua2, ZHI Wen-yong2, ZHAO Fu-wen2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aica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cang, Jiangsu Province, 2154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u, Changshu, Jiangsu Province, 215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brain temperature (BT) and rectal temperature (RT)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from August 2015 to November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ubjects.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27 surgical treatments and 4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underwent continuous ICP and BT, RT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therebetween. Results Follow-up after 3 months: good prognosis in 7 patients (22.6%), 5 patients with disability (16.1%), 8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y (25.8%), 5 plants survival (16.1%), and 6 deaths (19.4%). The BT and RT of the death cases continued to decrease, BT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tracranial pressure; Brain temperature; Rectal temperature; Prognosis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脑温(BT)、颅内压(ICP)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由于测温复杂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直肠温度(RT)判断脑温[1-2]。该院于2015年8月—2018年11月间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持续的ICP、BT、RT监测,对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它们的变化规律及意义,以指导治疗和判断伤情,使患者有更好的預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为40.1岁。高处坠落伤5例,车祸伤26例。27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0.6~6 h,平均2.8 h。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6例,单纯颅内血肿11例,弥漫性脑肿胀4例。GCS评分3~8分,平均为5.8分。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
1.2 方法
BT、ICP采用脑温、ICP监护仪持续监测,BT、ICP监测探头调零后于术中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手术法置入,取发际内2 cm,中线旁2 cm相交处钻颅,平行矢状线垂直双外耳道连线垂直置入监测探头,深约3 cm,妥善固定。保守治疗病例都于右侧置入探头,手术治疗病例于术中取手术对侧置入。每日于穿颅处更换敷料。RT采用亚低温治疗仪持续监测。温度探头置入深度为距肛门约10 cm。患者从术后(手术治疗病例)或入院后(保守治疗病例)立即进行持续床边监测,每小时记录1次,至ICP正常48 h或患者死亡停止。中途需复查CT予暂时断开,结束后立即连接。监测3~13 d,平均6.3 d。监测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与监测探头置入相关的颅内血肿、脑脊液漏和神经功能损伤[3-6]。
1.3 临床处理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测。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5°~30°。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不能维持正常SPO2或无自主呼吸者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术后常规治疗。肺炎严重者予气管切开。定期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发热者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使之尽量处于正常范围[7-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相关分析用相关系数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个月后随访:预后良好7例(22.6%),5例中残(16.1%),8例重残(25.8%),5例植物生存(16.1%),6例死亡(19.4%)。
死亡病例的BT、RT持续降低,BT
RT 与BT的差值,伴随着ICP的逐渐增高,死亡组中呈逐步增加;重残组、植物生存组中呈逐步减小,并随着ICP逐步正常而逐步增加。而良好组以及中残组中差值未表现出此种变化。见表2。
在存活组中,将ICP以≤20 mmHg,20~30 mmHg,30~40 mmHg,≥40 mmHg分为4组,BT和RT的差值分别为:(1.1±0.5)℃,(0.7±0.3)℃,(0.5±0.3)℃,(0.2±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存在诸多因素会对其脑温机体内在因素产生影响,主要体现为局部脑血流量、脑组织局部产热量以及灌注脑组织血液温度几方面。对此在将其脑温降低的同时,可以将脑灌注显著减少,将脑耗氧量显著减少,通过将脑温降低,可以将患者内外温度梯度有效降低,将继发性脑损伤有效减少[9-11]。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该次研究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预后分组后对各组获得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此文中3个月后随访:预后良好7例(22.6%),5例中残(16.1%),8例重残(25.8%),5例植物生存(16.1%),6例死亡(19.4%)。死亡组RT以及以及BT下降程度极为明显,并且同RT比较,BT呈现出降低,死亡组中,RT同BT之间表现为正相关,ICP升高表现出持续性特点;存活组RT以及BT均满足正常要求,同RT比较,BT有所增加,存活组中,RT同BT之间表现为正相关,ICP升高呈现出逐渐性特点,之后转为正常水平。针对每组RT以及BT差值进行分析发现,伴随着ICP的逐渐提升,死亡组差异呈现出增加现象。存活组中,伴随着ICP的提升,重残组以及植物生存组差值表现出一定程度减小,在ICP转为正常后转为一定程度增加;而良好组以及中残组差值未表现出此种变化,同董伦等[12]在《颅内压及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研究结论,此文中预后良好率达到45.29%;从而证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ICP、BT以及RT监测表现出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实施ICP、BT以及RT监测意义显著,对于BT不能用RT进行替代,监测BT、ICP对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军,王星宇.不同温度疗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1):47-48.
[2] 熊洪奇,刘伦鑫,徐建.颅内减压手术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神经细胞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5):616-619.
[3] 余文运,罗刚,喻坚柏.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1):45-48.
[4] 陈喆.两种脑室颅内压监测探头在临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9):1193-1195.
[5] 王立江,元小冬.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8):55-59.
[6] 张艺滨,王建群,陈良鑫,等.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甘露醇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7,30(4):236-239.
[7] 唐剑,周和平,王绍波,等.近红外光谱无创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药,2017,21(6):1036-1039.
[8] 于国渊,王喜旺,张宁,等.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4):250-251.
[9] 张超,张鹏,宋建荣,等.颅内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2):138-141.
[10] 余孔谋,李成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0):48-52.
[11] 汪彤彤,钱金明,郑德群.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脱水剂应用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1):2252-2254.
[12] 董伦, 汤灿, 张恒柱, 等. 颅内压及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 44(7):464.
(收稿日期: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