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系列校本课程实施初探

2019-01-13 01:29孙明露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雨

【摘要】“小雨”系列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该系列分为雨露课程、雨耕课程和雨泽课程三方面实施。本文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反思问题,思考下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雨露课程;雨耕课程;雨泽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雨”系列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普通规划课题,于2017年立项。本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整合利用多重资源,以育人为中心,围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理解、运用与创造、鉴赏与传承等方面,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语文课程——“小雨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课题实施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围绕“小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小雨课程的提出和构想

课程名称:小雨课程。

课程理念:“雨露滋润禾苗壮”, 小雨谐音小语,学生如禾苗,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養,让语文教学如春雨点点,滋润童心。

课程目标:通过小雨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借助小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小雨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引领学生走进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感受文化美,并为传承文化而努力。

实施路径:雨露系列:国家课程校本化。“雨露”取义点滴雨露,积少成多。该课程以语文课为主要实施途径,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整合教材资源,优化课堂设计,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率,促进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

雨耕系列:社团活动多样化。“雨耕”取义雨中耕种,指在语文天地里耕耘。该系列依托学校文学社、记者团、学生剧社等社团,围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创造为重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

雨泽系列:文化浸润日常化。“雨泽”取义雨水之滋润,该系列致力于引导学生欣赏、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文化的传递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实施途径一是固定时间,每天利用早读、午餐后,进行晨诵、午读、暮吟活动,浸润于古典诗词的文化氛围中。二是机动时间,根据学校安排和课题研究进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影视欣赏、文化专题欣赏等,陶冶情操,了解当地和祖国文化发展,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立志传承文化。

二、小雨课程的实施推进

(一)“雨露”系列

该系列以语文课堂为阵地,进行积极尝试。比如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在备课时对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分析,采用多种识字写字教学方式,如一些部件独立的合成字,采用猜字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些字义与字源关系较近的,则采用字源识字法,引导学生了解字形演变,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从而正确书写汉字。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我们还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积累例文中的优美词句,并由课内辐射课外,补充同类题材的词句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积累。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执教课题研究课。沈冬来老师执教《说勤奋》,陈如老师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课题组长孙明露执教《九寨沟》,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雨耕”系列

该系列以学校社团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努力开发教材内外资源,带领学生通过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语文实践,给学生具有生活气息地运用和创造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学完苏教版四年级《三顾茅庐》一课,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以“悦读经典”为主题,通过读《三国》名著、画《三国》人物、说《三国》故事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名著,阅读名著。除了读、画、说、写,课题组还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用演一演的形式诠释教材中的人物形象。

(三)“雨泽”系列

“雨泽”系列的课题组成员利用每天的早读、午餐后,带领学生进行晨诵、午读、暮吟活动。课题组成员带领学生诵读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声律启蒙》《小古文300篇》《世说新语》、唐宋词选读等,根据学生年段由易到难,引领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课题组长张燕老师执教研究课《春联 对句》,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对句的一般特点和常识,带领学生尝试对句,激发对文学经典的热爱。此外,课题组还与综合实践课题组合作,引领学生走近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当地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子课题组长叶昕老师撰稿并指导学生排演了《御窑金砖话传承》《陆慕缂丝金不换》等剧本,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立志传承文化。

三、小雨课程的阶段成果

拓宽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式。通过本课题 “雨露”“雨耕”“雨泽”三个系列的研究展开,教师大胆地开发和整合教材资源,打破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广阔的生活、多彩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也为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度。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堂就是照本宣科,在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课堂时时充满新鲜的元素,有古文字形演变,有激烈的辩论,有生动的表演……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动脑,还可以动手、动口,用文字、图画、言语、肢体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语文课堂不再是一篇课文读一节课的老套路,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所提升。

提高教师的钻研探索意识和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除了“雨露”系列基本上以语文教材资源为主,其他两个系列的活动需要教师自行开发和设计。我们在研究中通过召开课题组会议,大家集思广益,提出想法并大胆实践,使得课题组成员的钻研探索意识得到提升。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能够积极思考,撰写论文来记录探索所得。

四、对小雨课程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

三个子课题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梳理。在初始研究中,我们预设三个子课题是独立并行结构,然而在研究中发现,语文学习具有延展性,人为地将三个子课题割裂开来不利于研究的进行。三个子课题中有相交融的地方,合作共进,可能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活动的开展呈散点状,缺少序列和整合。需要进一步统领整合,才能将课题理念和目标更好地落实于活动中。

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思路还不够宽广,课题推进方式新意不够。

(二)改进措施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以课题组集中学习、课题群推荐阅读等方式,促进课题组成员学习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做法,拓宽视野,为课题研究提供更新更多的思路。

总体思考三个子课题的关系,调整研究方式,改变三個子课题散点式的研究方式,在相应年级开展主题式课题活动,三个课题组由并行三路的研究路线转向相互补充、配合的研究路线,互为支撑,更有序列、有目地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综上所述,“小雨”课程实施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尝试,对于改变学校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渠道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课题组在研究中不断反思,调整研究方式,也有利于课题研究进一步实施,为探索语文教学校本化实施途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再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黑龙江教育,2017(9).

附    注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多维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专项立项1603208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雨
小雨孩
回忆小雨
下点儿小雨真好
小雨敲窗
小雨点儿
小雨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