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
【摘 要】职业素养评价为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反馈,而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转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论文立足于新时代的内涵,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观察,对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范畴进行划分,从多维度的发展视角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literacy provides effective feedback for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observ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connotation and categories of vocational literacy,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机制
【Keywords】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vocational literacy; evalu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2-0116-02
1 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宏观的社会大背景下,立足于明確高职学院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新时代的定义
2.1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逐渐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表明人们诉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差异日渐凸显,而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供给还无法满足如此广大的个性化需求[1]。
2.2 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
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2]。同时,企业形态和公司运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以“互联网+”经济模式形态下数字经济的兴起,推动了社会高度协作的发展,其中代表的以物流快递业的迅猛增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O2O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特征的组织发展特色等形式,创新性工作岗位也快速增长。
2.3 新时代“三观”的变化
随着千禧代成为进入高职院校的主体。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决定了未来企业人才选用育留的观念、方式和手段变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人才的流失率较高、跳槽现象较为常见。部分由于其生活在物质生活十分充盈的状态下,较少出现匮乏,因而普遍形成了“较少的为未来做打算”活在当下的现实心态,以至于职业和生活中较为缺乏责任感和担当。
2.4 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的变化
随着分类招生政策的推广,分类招生生源在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比例的占比日渐提高。这一趋势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带来了以下挑战:①学生生源的差异性增大,增加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难度;②学生在家庭背景、经济情况、个人经历方面的差异,提升了高职院校以班级为基本学生培养单元的管理培养难度。
3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胡广龙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行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3]。参照心理学领域的冰山模型,我们认为职业素养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内涵,其中包含职业态度,主要包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行为,主要指符合岗位要求和职业情境需要的技术手段和言谈行为方式;职业效果,主要指经由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在完成岗位任务过程中所能达至的尽善尽美的境界,即普遍意义上的岗位绩效评价[4]。
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应当包括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发展力和蜕变力,即能够快速适应身份、环境等要素的变化,同时能够充分自我觉察明确成长发展目标,将物质追求和精神丰富相统合的能力,以及对未来更好自我预期的管理和实践能力[5]。
4 发展视角下多维度职业素养评价机制构建
4.1 构建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
以高职学生为核心,按照培养先后次序有以下四个主体,并具备不同侧重点。
4.1.1 用人单位评价
依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企业评价是培养成果式评价,即从德、勤、绩三个方面评价是否认同企业价值观、工作态度是否端正以及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所有的职业素养都必须要转化为现实的企业效益产出。用人单位评价的体现成果就是通过工资福利发放和岗位职级晋升的方式来体现对其职业素养的认同。
4.1.2 培养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主要是依托于学校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以及校内活动等资源,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评奖评优等综合性手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的评价。这一系列的评价是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准备的阶段性评价,为企业选拔作参考和依据使用。
4.1.3 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我能力、素养的认同以及自我悦纳的程度,是一种自我主观体验。这一评价表达的是学生个体对其个人成长目标实现的厘清和认可程度,是评价机制中的基础构成,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素养的成长方向和自我选择。
4.1.4 社会关系评价
该维度评价主要是指家庭、亲友作为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支持方、指引者和陪伴方对其个人性格、能力和素质的接纳和认可程度,属于第三方非正式评价。
4.2 构建立足于素质成长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采取动态过程性评价视角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职业素质培养心态,充分发挥评价对培养的作用力,以此来指引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和能力塑造。按照职业素质培养的时间段和主体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评价机制。
4.2.1 以学业成绩表现为中心的综合评价机制
此时学校应当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应当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几方面:课程成绩评定、校园活动参与度、社会实践参与度、自我成长满意度以及实践过程中内涵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水平等方面,从而通过权重调整的方式,形成对学生成长侧重方向的引导和调整,既可以用于评价也适用于成长引导。
同时,在校期间可以适当引入企业资源,采取校企合作订单班等联合培养模式,将过程评价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未来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从而形成以校园评价为中心的综合评价机制。
4.2.2 以满足用人单位系统生态为中心的评价机制
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应使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占主导地位。学生身份此时转化为社会人,职业素养评价的过程性评价容易转危为受外部因素诱导的成果性评价观念,例如,受到收入水平、職务高低、工作环境等硬性因素的制约,从而引导形成较为务实且短视的评价观念。因此,强化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诉求就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来,相应地推动在未来形成有“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双向评价机制构建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总之,高职学生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工匠精神”,必然会成为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下的中坚力量,也会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个人和群体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是践行和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然指引着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以及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体不断调整,动态适应,形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塑造的新合力。
【参考文献】
【1】陶文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定新的历史方位[J].解放军报,2017(11).
【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胡楠,薛媛,李春赫.高职生职业素养评价:问题思考与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2017,31(11):20-21.
【4】戴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终生学习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