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宝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古埠镇五福小学,江西 上饶 335112)
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应结合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模式是由教师充当课堂的主导者,大多是通过“填鸭式”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忽略了数学的趣味性,简单的通过口诀和“窍门”的背诵让学生们掌握解题方法,长期以往,枯燥的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1]。而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将趣味故事或者生活实际渗透到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在趣味中将知识掌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要学会巧妙的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对学生加以教学,运用现实中学生常见熟悉的事物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感,进而积极参与到解题过程中来[2]。
比如在进行《图形的认识》课程教学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对自身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进行统计总结,在学生脑海中对“什么是图形”“这是什么图形”等问题进行构建,其次,可以在课堂中结合教室内的物体对学生进行提问,“谁知道黑板是什么形状啊?”“老师的手表又是什么形状呢?”通过类似问题让学生掌握图形。最后,在学生基本掌握对图形认识之后,让学生们在脑海里加以联想,让学生们思考社会常见的如大坝等是什么形状等问题对教学加以巩固。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进行教育不仅成功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够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可以适当的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比如在讲解“追尾问题”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师内播放追尾事故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官上了解到追尾的严重性,然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展开,让学生计算出例题中,不会造成追尾问题的时速,最后,建立相关的模型,提前设置好两车的速度,对学生计算出的结果加以验证,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
小学数学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不应该只拘泥于课堂内的教育,可以向学校申请经费定期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学好数学实用性的认知。
比如在计算“门票问题”时,问题是如何选择最划算的购买方式,数学教师可以举行学生参观公园的活动,对实际门票价格进行问询,让学生们计算最合理的购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计算“利润率”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分组,假定小组学生是卖家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商家”的角色,对利润率进行计算,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利润率的计算,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时,可以巧妙的将学生们熟知的寓言故事进行加工,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比如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师对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问题的简单,忽略了对加减法的趣味教学,很容易造成有的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对加减法的运算,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趣味故事对加减法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蜈蚣先生有100只脚,现在家里只有24双鞋,请问蜈蚣先生需要再购买多少双鞋才能出门呢?”让学生对类似问题加以计算分析,提高数学教学中的乐趣。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小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方面培养人才,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得到了广泛学生和老师的认可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问题创设中,小学教师应从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信息化设备和组件课外活动等方式增加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