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芹
(辽宁省鞍山市新世纪实验学校,辽宁 鞍山 1140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在语文课堂中,初中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初中生的培养。因为初中生的年龄段主要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给与他们相应的教学重视,从而不断的加深初中生对核心价值内涵的了解以及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实,一直以来,学生自身的成长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真正意义上落实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初中生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初中生核心价值的渗透中。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就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便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目标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针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点中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价值观的融入来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进行学习《最后一课》的过程中,这篇文章主要表明的感情是一种崇高的、浓浓的爱国之情,不管是从文字的表述还是在内容的深入思考中都直接感染了学生和教师。所以,这篇文章便可以给教师一个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还要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文章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情节。而教师在讲解文章的时候也要不断的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英雄气概,进而激励学生要认真学习,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自己的职责就是热爱祖国,将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1]。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不断的渗透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真正意义上确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都逐渐的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会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而学生只是自己的跟随者,自己讲课的内容学生背下来就足够了,但是现阶段发现这种理念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逐渐的注意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就是课堂的领导者,带领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培养初中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预习,了解好文章中的知识点,同时自己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一些课外资料对文章中不懂的内容进行查找,不仅仅要注重文章的本身,还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预习之后就会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2]。而在学生预习之后就会对文章有大概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初中生还属于孩子,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踏入社会,所以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从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弥补初中生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更好的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百合花》的时候,很多初中生会对“新媳妇给牺牲小通信员擦拭身体”这一段比较感兴趣。通过这一段的文字描写可以看出,文章不仅仅表现出小通讯员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小通信员的敬佩之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将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语文知识的讲述中,进而让初中生可以对课文主体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3]。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更要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核心价值观可以逐渐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思想,从而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