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因此,在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全球化和大众价值观空前多样化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蓝图,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当代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来说还是积极向上的,只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们的社会日益多元化了,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化,市场经济的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的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利用关系都在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全球化大发展的今天,西方国家有意的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现在普世价值、好莱坞大片、西方节日文化和肯德基快餐文化等多种形式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迷失于其中,忘记了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大学生作为年青一代的代表,深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其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我们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在高校学生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等价值观还是深入人心的。只是在少数学生中存在一些荣辱观颠倒现象,他们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看成抠门小气,处处讲求排场门面;视忠厚、诚信为愚蠢、死板,做事圆滑不讲原则;认为艰苦奋斗早已过时,应该及时享乐才叫生活等等。在他们心中,好逸恶劳、铺张浪费、不思进取、信口开河已经取代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刻苦学习、谦虚谨慎等传统美德。这种价值观扭曲,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错位荣辱观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及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破坏了社会风气,导致民族整体精神文化的降低。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更加务实。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过分的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而忽略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集体利益。很多大学生物质利益至上,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讲道德原则损害他人利益。而且,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不涉及个人利益的国家、集体问题时,都能满腔热情的站出来维护集体、国家利益。但是当集体利益面对个人利益的到时候,他们就不在关心集体利益,反而追求个人利益。为此,很多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做事,反而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替人上课等问题时常发生。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我认为,当前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新形势下,面对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当今社会,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被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民主、富强、公平、正义、文明、和谐”集中体现和全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人认为“友爱、平等、互助、共富”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过人们有意识的思想教育活动逐步在社会上得到认同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大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把这些思想内化为自身所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还要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自身的行为,身体力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来,争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当代人民对荣誉和耻辱的看法和态度,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针对现在大学生中荣辱观颠倒、错位现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及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这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青年一代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未来祖国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备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处于整个体系的中心,它们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方向,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处于体系的外缘,他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面对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强调个人利益的现代价值观迅速在社会上发展,在个人利益面前,人们已经忘记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大学生在做选择时往往也是以个人利益为先的,所以现在社会上才出现了西部志愿者计划、支援边疆计划、西部支教等各种就业形式。如果没有现实的压力,很少有人愿意到祖国需要的西部去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我们要重新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爱国热情与奉献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只有真正懂得了索取与奉献的关系,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和未来,特别的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如果他们都不能奉献社会、奉献集体,那么我们将被自私和私利蒙蔽双眼,祖国的未来也就失去了希望。
人的价值观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对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它是个体在参与客观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生成的,是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与满足自身需要之间不断进行思考、提炼、整合与选择的过程。为此,我们要注重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是十分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