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高效教学探析

2019-01-13 02:21:54刘敏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文言文教师应

刘敏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江西 新余 33800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经过多次筛选得到的经典,我国五千年的文学宝库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既有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章,又有辞藻丰富、语句优美的古文,有先人的淳淳教诲,也有爱家爱国的大情怀。学习语文,不仅能学习前人的写作技巧,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教师可借助语文课堂,逐渐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正是由于语文课程的这些特点,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语文课程内容灿烂多姿,在教师的充分准备与精心设计下可以变得妙趣横生,采取一些教学策略,就可以提升课堂效率。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中阶段所有科目中,语文是最贴近日常语言的课程,尤其是胡适之先生推行白话文以来,文章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这使得很多学生误以为语文很简单,与日常说话类似。这样的想法存在偏颇,做文章,既取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它是生活的提炼,不是照搬。文言文使一些学生感到困惑,不求甚解,只是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这样的做法更是要不得,文言文语言精练,是古人反复推敲后的结果,内涵丰富,当然不那么通俗,但这样的文章才更值得咀嚼[1]。

(二)教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求不高

由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灵活性,课堂教学容易出现重心偏离的情况,当教师不注重这一问题时,就会降低课堂效率。语文课程内容缤纷多彩,作者往往有浓厚的情感背景,教师在课堂带入背景时容易占用大量时间,使课堂重点偏移。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教师充分备课

语文课程中,很多文章尤其是古文、古诗词,其背景非常重要,教师应充分备课,将作品的产生背景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充分备课能让老师上课游刃有余,节奏舒缓有律,让学生紧跟老师的节拍,而非注意力不集中;充分备课能让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有中心,有重点,适当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对话式课堂,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备课可以架构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找答案的过程中牢记文化知识[2]。

(二)及时进行教学评价

高中生处于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认真改正,继续努力。教学评价应当是一个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过程,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不断进步。教学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重点”,教学评价应面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不能只顾片面能力的好坏。教学评价是对某一段知识学习结果的总结,是教师向学生反馈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省的过程,“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教师和学生是共同进退的整体。教学评价可以在不同班级间、不同教师间展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另一个角度也许会发现问题的本质,不同教师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3]。

(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增加课外书的阅读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增大了学生知识的宽度,也加深了学生理解力的深度,阅读给人带来乐趣,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自身的写作经验,作文的过程中,大脑会自动调用已经储备起来的词汇、已经形成的观点,而阅读就是一个储备的过程,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4]。因此,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书籍市场良莠不齐,教师应给学生推荐好的读物,适合高中生的读物有很多,如叶圣陶先生的《文心》、《读者》、《青年文摘》、冰心文集等。大量的优秀书籍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培养文学爱好,提升文学修养。

(四)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和成长环境不一样,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有所差异。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这个客观状况,结合高中语文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前提,制定不同的方案,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都有进步,发挥长处来学习,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如文言文的学习,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喜欢大声朗读,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也喜欢模仿文言句式说话,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文言文的记忆和理解,在把书本上的语言应用到日常话语中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深刻理解那些文言句子的含义,通过“说话”,加深了对文言文的印象。有的学生性格内敛,喜欢默读,安静的看书,在思考中领会文章的妙处。这都是可以的,教师应顺应学生的特点进行鼓励,而不是强硬要求学生一定要按某种方式学习[5]。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进行教育,高中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良好载体,写作课不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语文课程贴近生活,教师应充分备课,使课堂生动活泼有吸引力,在一段课程的学习后及时进行教学评价,给学生反馈问题,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所有学生进步。另外,要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大量阅读中外文学经典,不但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才思泉涌,引经据典,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欣赏名著,品味文学之美,给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受用终身。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希望为各位业内教师借鉴。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文言文教师应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