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
(织金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毕节 552100)
快乐教学法是针对填鸭式教学法所提出的新式教学法,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之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要靠单纯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机械记忆,甚少有上机实践的机会,对于实践性极强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极低,另外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压抑,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说过,要想教育好学生,就要知道学生在什么状态下对其进行教育最有效,并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得出学生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所以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乏味感和压力感,在快乐愉悦的学习环境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快乐教学法还能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谊,在放松的学习环境中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决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教育难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和课程学习的桥梁,教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印象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谓“爱屋及乌”,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其教授的课程往往也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相反,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教授的课程自然也会受到学生的排斥。所以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学,更要注意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也能更易更快更好的进行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做法包括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注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接触,获取学生情感上的信任,高高在上的姿态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疏离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多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心指导学生实操练习和作业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做好学生的榜样,获取学生的崇拜与信任。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新鲜感和探索欲望。
任务驱动法的优越性在于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利用中职学生好奇、好胜、乐于接受挑战的心理让学生投入到主动学习中,解决了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教师把教学重难点巧妙的隐藏在学习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探索实践完成了学习目标。在施行任务驱动法时,创设有效的任务情境是关键,设置的情境需要包含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且能的任务难度要适中,太简单的任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超出学生能力太多的任务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情境设计的原则是包含的任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比如在学习3D绘图工具后,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提供给学生一些有缺陷的、未完成的图纸,比如线条错乱、图案有缺口导致颜料外溢等各种小问题,给学生制造各种小麻烦,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对图案进行修复。这样的任务不仅完成了知识的巩固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难易适中的任务也让学生乐意接受,完成任务后充满喜悦感和自豪感,并对下一个任务更加期待。
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时下中职学生所关注的兴趣点,从生活中提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等素材融入到教学中,并且可以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给学生观看酷炫的信息技术技术制作展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如网页制作、程序编写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大家熟知的肆虐全球的“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教师可以此作为例子进行介绍,讲解信息技术病毒的危害,并列举对该病毒的防御措施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并产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兴趣。
中职信息技术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会基本的操作运用,而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能力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除了基本的打字外对其他的信息技术知识一无所知,而有的生可能因为个人天赋或处于兴趣有自学的经历,中职的教材甚至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这种巨大的能力差异使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帮助能力若的学生跟上学习进度,使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大的突破,不耽误其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按照能力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对不能小组进行辅导讲解,再布置难度匹配的综合练习,实现因材施教。
总之,使用快乐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快乐教学法的精髓,使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