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英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四川 眉山 620500)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进一步学习,如互动教学法,兴趣培养法,举例教学等等,当然,教师也要将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如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同样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及发扬光大,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及其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我国文化呈现出多样化,不少学生大力推崇外国文化,忽略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现阶段学生十分热衷于国外传入的情人节、圣诞节,忽视了我国的中秋节、端午节等,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能够有效应对这种文化冲击,深入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理论方面的,更是要提升人文素养,这就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展开学习。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诫学生要多学习他人好的德行,并以反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由此养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可以从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体会到为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又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会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人生观,为今后学生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打破传统教学中严肃无趣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如,当学习到《离骚》一文时,教师可以穿插与屈原有关的小故事,将其忧国忧民,仕途不顺,被奸臣陷害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还能够通过这个学习过程,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激发学生求知欲,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故而,教师要将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中。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路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教师一起度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遵照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要求,提升自我素养,包括思想上和专业技能上的,由此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教师也要勤学好问,为学生耐心解答疑难问题,只有教师做好了榜样,学生才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多渗透些传统知识或是故事,再结合当下的时事辅以说明,有助于学生的吸收消化。
就以《六国论》的教学为例,文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精辟论断对当今的治国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要结合我国国情,深刻剖析当下的“和平”局势,如若国家不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暂时的和平将被打破,陷入被动状态,这需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当下热点政治时事,并将所思所感渗入到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直接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样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品格,促进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够以考试为目的要求学生,仅仅掌握字词翻译与背诵默写,而要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自我的思想高度。
就以《劝学》的学习为例,文中全面的阐述了学习的理论方法及其重要性,并明确表明“学不可以已”,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如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及“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这些深刻的道理对当今的学习也是适用的。
网络资源的运用可以增强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上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如通过观看有关的视频、电影、纪录片等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以《百家讲坛》的观看为例,里面的故事极具文化性,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包括历史、地理、传统节日及风俗、风土人情等,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即学生在家也能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往往通过U盘就能将教学资源下载下来,极为便捷,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需要家长参与进来,防止学生因为自制力弱,趁机玩游戏、看视频等,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也是当今语文教师担负的重要使命。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势在必行,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要加深对文言文的学习,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等等;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教育,提升个人素养,包括思想上和专业上的。当然,教师也要积极同学生沟通交流,探讨最为适宜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最终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