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芬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桦南林业局东风小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400)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因素。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单纯,心智并未发展成熟,虽然他们对某些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也正因为性格的影响,无法在课堂中安静专心的听教师传授知识。此外,小学课本中诗词居多,背诵的篇幅也较大,学生在没有理解诗中之意后就会觉得朗诵或是背诵难度很大。长期以往,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就会导致厌学心理,这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其次是教师因素。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古板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厌倦枯燥,自然无法专心了解课上知识。此外,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生疏僵化,让学生有距离感,学生有不会的题目不敢随意发问,不懂装懂状态下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了语文成绩,也让学生们“谈课色变”。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学生们会发现,教师在讲课之前会陈述一段与本节课相关的事件,这种方式是教学中常用的“导课”,它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准备与铺垫,让学生通过短暂的准备跟随教师的步伐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环境中。如果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能融入更多趣味性的模式,就会更加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合理设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布置有趣的环节。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讲《火烧云》这一课的时候,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发问,“同学们都看过火烧云吗?火烧云都是什么颜色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之后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去阅读课文,通过课文,他们会了解到,火烧云的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它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居然还有葡萄灰或是茄子紫的颜色。通过合理设疑,就会让学生们牢牢记住知识点,并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2.营造情境。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需求创设情境,借助情境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让学生们可以感悟到课文或是诗词的主旨。例如,在课文《观潮》中,详细的描述了潮来之前和潮来之后的画面,可仅仅靠文字,学生们是很难联想到画面的。教师可以以图片或是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看到钱塘江潮来之前和潮来之后的对比,通过直观的场面营造视觉的冲击。如果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潮水的声音,就会更像置身于钱塘江一样,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们记忆犹新,也更能激起他们澎湃的内心情感。
3.自主学习。小学是学生们的起步阶段,若是在这个阶段打牢基础,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作为重要的领路人,需要教会学生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会确保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生字时,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设计有趣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可以将参赛学生分为两组,规定时间之后看哪组记的多,这样的轻松氛围也会让学生们之间变得更加团结,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此外,有趣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就像《小木偶的故事》中有很多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挑选角色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们说说自我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把握好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想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当下的小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通过各种多媒体也会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教师需要借助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与此同时,也要纠正学生们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到的错误观念与谬论。以良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拓宽挖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才会使学生们慢慢进步,健康发展。例如,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们思考,尤其是教材上的留白或是课后拓展、续写故事等等,还可以将教材中的文章改编成一场话剧,或是设计成辩论赛,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文章中的深度,最大化激发学生们的自我思考能力,深挖他们的潜在能力,为今后语文课程的深化做好坚实的基础。
语文这门课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可以说,它是每个人最早接触到的一门课程,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需要学生们不断地钻研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它需要学生们透过表面的文字去理解文章中的深意,这就说明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与教师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需要配合教师的教案设计不断学习。只有师生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长远发展。